深河共建 圳在帮扶 | 东源多年生稻迎来首季丰收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彭文蝶 桑晓
2023-08-09 23:16

八月是收获的季节,河源市东源县漳溪畲族乡日光村500亩多年生稻迎来了首个丰收季。这也是深圳对口帮扶东源,创新推出“智库+资源库+公司”模式后,成功引入的首个农业项目。标志着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助力河源乡村振兴进入了拼质量、上台阶、重协作、求共赢的新阶段。据介绍,日光村多年生稻项目此间仅收割这一季,已实现收支平衡,下半年盈利在即。该项目最大的特点是一年可收获两季,可连续收割三五年,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经济成本。

智库+资源库+公司:创新模式推动乡村振兴

为集聚最大量的生产要素振兴乡村产业,今年1月,东源县乡村振兴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助力赋能人才委员会成立,东源县圳兴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揭牌(下称决策委、人才委、圳兴公司)。深圳对口帮扶东源工作组(下称工作组)组长、东源县委常委、副县长侯桂鸿介绍,这两个委员会是为产业振兴设计的智库和资源库,前者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领头,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各领域知名专家,协助寻找项目并进行可行性研究,后者则囊括了项目落地后所需的一切资源,旨在通过“智库+资源库+公司”的模式,全链条、市场化推动帮扶地乡村振兴。

日光村“多年生稻”正是这一模式落地后的首个项目。

侯桂鸿介绍称,去年初,了解到深圳华大万物科技有限公司(华大万物)有引进这种多年生稻,并在深圳大鹏新区有试验基地,工作组及决策委的专家立即前往考察调研,发现这一项目可望为撂荒地复耕提供更低成本、更高效的解决方案,最终在盐田区委、区政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决定由深圳华大万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该项目。

据介绍,在日光村种植的多年生稻采用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培育的“云大25”,系用具有地下茎生物学特性的多年生长雄野生稻为父本与一年生栽培水稻为母本进行种间远缘杂交,最大特点是“地下茎腋芽能够越冬,并在第二年适合条件下萌发出新苗”。此间日光村种植的500亩多年生稻,是华南最大连片商务种植示范区。按今年第一季的收成测算,亩产量已超1000斤,每年一亩可节约成本600元。

圳兴公司总经理卢海良称,多年生稻不仅解决了口粮问题,还解决了牛的饲草问题,达到了稳粮增收的目标,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华大万物的技术人员陈齐炼介绍,多年生稻通过免耕生产,每年可固定二氧化碳20公斤,增加土壤有机质54公斤、全氮0.061公斤,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市场化路径 全链条帮扶

日光村多年生稻项目是东源“智库+资源库+公司”模式实施以来首个成功运作的项目,全程市场化路径,全链条帮扶。

据介绍,该项目由工作组和专家库负责调研、引进后,资源库紧跟着配备资源。去年4月,圳兴公司注资入股漳溪镇负责产业运营的盈乡公司,主导多年生稻种植项目。

圳兴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多年生稻项目共投资260万元,其中圳兴公司投资140余万元,包括土地流转、环境打造、一河两岸治理到种植、收割,全市场化运作。首季稻8月5日开始收割,已经售出120多吨的稻谷。目前,深圳出版集团、盐田区机关事务局等帮扶单位目前正拟按各自的需求,提出消费帮扶措施,余下的约100吨稻谷估计也能很快销售完。

在这个模式里,农民可以获得地租、务工及分红三项收入,这大大激励了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据介绍,用于多年生稻项目的500亩地,有一部分是撂荒地,还有一部分是从农民手中流转来的,这个流转过程仅用了10天时间,非常高效。

侯桂鸿称,在盐田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工作组计划晚造在深圳对口帮扶东源的9个乡镇推广多年生稻种植,有望达到万亩规模。视今年的试验情况,来年可望在县域及河源各县进一步推广。

另据介绍,按照“智库+资源库+公司”模式,遵循“宜花则花,宜稻则稻”的原则,日光村另有430亩玫瑰园项目亦在运营中,预计到今年底,仅多年生稻和玫瑰园这两个项目,即可为日光村村集体增收近百万元。

(受访单位供图)

(原标题《帮扶协作 深河共赢 | 深河共建项目  东源多年生稻迎来首季丰收》)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田语壮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彭文蝶 桑晓)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