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坚定的人民立场。央视网《天天学习》特别推出“实干笃行为人民”系列策划,聚焦民生幸福,与您一同感悟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天天学习
安居,得以乐业;乐业,才能兴邦。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百姓安居。他将“居者有其屋”的民生诉求时时放在心头,一次次深入山村农户、社区巷陌,询问百姓房子住得习不习惯,关心百姓住得好不好、房子暖不暖。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
2016年8月,总书记来到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新村,走入农户新居察看住房面积、结构、建筑质量,询问施工进展。他和土族贫困户吕有金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乡亲们昔日居住的班彦村视频。出入不便、严重缺水,视频道尽了班彦村易地搬迁前“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困窘。
总书记在考察中指出,移民搬迁要充分征求农民群众意见,让他们参与新村规划。新村建设要同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
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新村建设工地考察易地扶贫搬迁情况。
总书记对吕有金一家人说:“党和政府就是要特别关心你们这样的困难群众,通过移民搬迁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棚户区改造事关千千万万群众安居乐业。
总书记曾言,“我们的城市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脏乱差的棚户区”。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这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因兴建国家“一五”重点工程武钢而建区,拥有华中地区最大的老工业区棚户区。
此次考察,总书记了解到一个喜人变化:青山区4万多群众的居住条件已得到显著改善。他叮嘱说:“目前全国棚户区改造任务还很艰巨。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我们就要努力去办,而且要千方百计办好。”
居民胡秋生一家原来住在武汉青山区十几平方米的棚户房里。随着青山区启动棚户区改造,胡秋生住进了青宜居小区74平方米的住房(2013年9月10日摄)。
在总书记直接关心和推动下,全国各地的棚改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城镇化进程中,如何让生活在老城区的居民住得更舒适、生活更美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走进北京的胡同。胡同里的许多院落曾经都是大杂院。“又杂又乱的胡同,光开墙打洞的小卖部、餐馆、冷饮店就有七八家。”
2014年2月,总书记来到雨儿胡同29号、30号院,看望老街坊,听取大家对老城区改造的想法。他殷殷叮嘱:“老城区改造要回应不同愿望和要求,工作量很大,有关部门要把工作做深做细。”
5年后,总书记再次走进北京的胡同,来到前门东区,沿草厂四条胡同步行察看街巷风貌。静谧舒适的院落格局、古色古香的影壁墙、青砖灰瓦的装饰风格……首都核心区宁静的胡同里,人们生活更方便、更现代化。
2019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前门东区草厂四条胡同给大家拜年,并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祝福。
总书记说:“我一直在想,咱们老北京的胡同怎么办?保留原样呢,生活不方便。改造呢,又很复杂。现在看来,北京还是摸出了一些路子,将来胡同都能改造成这个样子,那确实是好,但要看这里的老街坊们满意不满意。”
…………
从乡村贫困户院落,到城中棚户区,再到北京大杂院……让老百姓有一方屋檐安居乐业,有一片“乡愁”立根立本,总书记且行且思,不断为实现全体人民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而努力!
明确“房住不炒”定位,多措并举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随着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一组组跃动的数字见证百姓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脱贫攻坚战中,790万户、2568万贫困群众的危房得到改造,960多万人“挪穷窝”,摆脱了闭塞和落后,搬入了宜居宜业的新家园。
“十三五”期间,全国开工改造建设各类棚户区住房2300多万套,约5000万居民从脏乱差的棚户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安置房。
2021年、2022年,全国建设筹集33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到2021年底,3800多万困难群众住进了公租房。
…………
北京市南锣鼓巷片区雨儿胡同(2019年7月25日摄)。
棚户家庭从低矮潮湿的棚户区搬进现代化小区,“小区补种了紫薇花、栀子花、桂花,加上原有的枇杷树和橘树,宛如一个花果园!”胡同里的“老街坊”过上了有里儿又有面儿的生活,“夏天,和老邻居坐在院子里下下棋,天南地北聊得好不惬意!”……
随着我国住房矛盾逐步得到解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总书记多次强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循着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温暖牵挂,老百姓的“安居梦”正在变成日新月异的现实。
(原标题《天天学习丨实干笃行为人民·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见习编辑 崔冰倩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关越 三审 陈晨
读特热榜
1深圳六预警生效中!全市进入暴雨紧急防御状态|持续关注
2北大法学院回应“易继明教授违规招生”:未发现网传我院教师有关情况
3读特热评|女子带4孩坐高铁该不该补票?别忙着站队,更该思考这一点
4送票!2025 CAFEEX 深圳咖啡展等你来逛
5《新闻联播》关注深圳: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激活高质量发展
6凭“气味”就能预判暴雨?刮大风不能开空调?这些台风天“冷知识”你需要知道→ | 下午茶
7收盘快报|时隔114个交易日,两市成交再破2万亿元!
8一想到深圳接下来的天气,我就……
9全国首家宇树智能机器人体验馆落户深圳龙华,开启未来科技互动新篇章
10“淘宝第一个程序员”离职,曾以26亿身家登上胡润富豪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55
#45载圳青春#[个人] - [短视频] - [穿越古今!在深圳当“古人”有多爽?] 深圳的多元文化能装下所有热爱!💃🕺 古风控看这里👉甘坑古镇·二十四史书院一键开启“穿越模式”!穿汉服、品茶香、执书卷,在亭台楼阁间秒变文人雅士~谁说现代都市没有诗与远方?从潮流CBD到千年风雅,你的小众爱好,在这座城都能被好好安放😆
报家生活秀——记录身边的温馨日常!家里娃的萌趣瞬间、爸妈的生活智慧、毛孩子的搞笑名场面,随手一拍都是暖心好素材,个人赛等你来秀~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报家生活秀#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