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明街道创新“三加三减”模式提升非机动车精细化管理水平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宏博 通讯员 汪火勇 文/图
2023-07-31 21:07
摘要

为营造安全、有序的公共交通环境,近日来,光明区公明街道根据辖区非机动车超过10万辆保有量的实际情况,探索创新“三加三减”工作模式,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力创造良好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

为营造安全、有序的公共交通环境,近日来,光明区公明街道根据辖区非机动车超过10万辆保有量的实际情况,探索创新“三加三减”工作模式,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力创造良好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

加划线,减存量,实现供给最大化。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全面摸排可供非机动车停车划线地点,哪里有空间,停车划线就延伸到哪里。同时,就近选取“边角地带”设置残损非机动车临时停放点,对“僵尸车”、长期停放的非机动车集中管理,通过告示、微信群、电话等方式通知车主认领,逾期按流程予以清理,确保问题整改“不反弹”。

加联动,减负担,确保治理全覆盖。分析研判辖区非机动车违规停放的密集区和隐患点实行“对症管控”,督促物业公司、商家店铺加强车辆停放管理,对拒不落实主体责任的给予约谈、通报、处罚;组成联合整治队伍,责任包干、分块划片、联合排查,采用定点排查与机动巡查相结合、整治违法与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非机动车“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等突出问题依法查处,确保点有人盯、线有人巡、面有人管。

加管理,减舆情,提升服务满意度。将非机动车巡查事项纳入执法巡查系统,通过科学化、信息化的系统管理手段实现“设点-整治-认领-清理”工作闭环。在清理过程中,录像拍照建立台账,从部门社区联动到积极发动群众参与,整治力量由“合”到“融”,工作方式由管理到服务,执法行动做到有据、有方、有度、有情。

7月以来,公明街道有效清理残损破旧非机动车7699台次,划设残损破旧非机动车摆放可视区域898处,增划非机动车停车位1256处。

编辑 姚静霞 二审 谭凤希 三审 余晓泽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宏博 通讯员 汪火勇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