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廷枢是清代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和徐润、郑观应、席正甫并称为晚清“四大买办”。他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位近代企业家,中国近代化的先驱,中国近代工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创造了许多个“中国第一”:中国第一家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家煤矿开平矿务局、中国的民族保险历史上第一家较具规模的保险公司仁济和保险公司、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钻探出第一座油井、铺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唐廷枢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蔡登山
唐廷枢(1832-1892),初名唐杰,字建时,号景星,又号镜心,广东香山县唐家村人(今珠海市唐家湾镇),出身于贫苦之家。父亲唐宝臣在澳门(后来迁香港)的马礼逊学校(Morrison Education School)校长布朗博士家当听差,由于他自愿与布朗签定八年佣工合同,使唐廷枢兄弟三人因而获得免费在马礼逊学校就读的机会。
一八四九年,香港马礼逊学校停办,唐廷枢进入理雅各布(James Legge)主持的香港伦敦传道学校(The 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 School)继续学习。由于他天资聪颖,学得一口好英语,连外国人也评价他“说起英语来就像是英国人一样”。
唐廷枢
毕业后,唐廷枢在香港一家拍卖行里当过职位很低的助手。一八五一年起,香港殖民政府巡理厅看中了他的才华,聘他为翻译,两年后提升为正翻译。一八五六年到一八五七年间,先后在香港巡理厅和大审判院(高等法院)担任华人正翻译。在做翻译的同时,唐廷枢醉心于商业经营,在香港开设了两家当铺。当铺前后经营了四年,每年都会有丰厚的盈利。
◆
一八五八年,唐廷枢进入到原先结识的英国人李泰国主持的上海海关,担任“副大写”之职。次年升任“正大写”及总翻译,成为了上海海关的重要职员。
一八六一年,经过英商怡和洋行买办林钦的介绍,唐廷枢放弃了海关的职务,而进入到英商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前名渣甸洋行)。这是一所除了进行鸦片走私进口和丝、茶叶出口贸易外,并垄断航运和对外贸易,及参与造船、码头、仓库、公用、地产等事业,还向清政府进行贷款,投资于汇丰银行等重大活动的重要机构。
唐廷枢初则“代理该行长江各口生意”,这样的环境和活动不啻是为他提供宽广的表演舞台。唐廷枢很快就在怡和洋行崭露头角。当时,不少人为学习英语和买办知识登门向唐廷枢求教,为此,他特地用广东方言编写了《英语集全》一书,他在卷首说“这书主要适应广东人和外国人往来、打交道的需要”,交由广州纬经堂于一八六二年出版后,该书一度成为广东籍买办的必备工具书。
《英语集全》
当时,由于美国南北战争影响了棉花的出口,国际市场上的棉价暴涨。唐廷枢抓住时机,在上海开设了“修华号”棉花行,为怡和洋行收购棉花,获利丰厚,取得了洋行老板的信任。
一八六三年九月,唐廷枢便接替林钦掌管怡和洋行金库,担任了总买办的职务。在担任怡和洋行买办的十年中,唐廷枢除了为怡和洋行经理库款、收购丝茶、开展航运以及在上海以外的通商口岸扩大洋行业务之外,还为他的老板投资当铺、经营地产,运销大米、食盐,甚至涉足内地的矿产开采,使得怡和洋行在中国的经济掠夺中获得高额利润。
但即使如此,他常常遭受英国资本家的歧视和不信任,尤其是一八六八年,唐廷枢在担任公正、北清两轮船公司华股董事时,引起怡和洋行高层的非议。唐廷枢为此写信作了申辩,信中强调:“我可以说,自从给您当差以来,也许做了一些错事,我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贪污行为。”而在一八七一年,唐廷枢独资或与人合资购买了沙富白里号、苏王那达号、永宁号和满洲号等七艘轮船,成为了东南沿海首屈一指的大轮船商。
做为顶头上司的怡和洋行经理约翰生却告发他盗用怡和洋行库款进行自己的商业行为。这无疑是对唐廷枢的不信任到了极点,也使得他产生离开洋行的强烈愿望。唐廷枢并不甘心一直寄人篱下,他梦寐以求的是自己创办实业,成为企业家。
学者胡海建认为,唐廷枢在怡和洋行担任十年的买办,对他整个人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使他成为“有进取心的商人”和“最富影响力的买办”,也让他获得许多的商业知识、商业运作方式和商业运作技巧。“这些在他转向民族实业家后就非常有利于他开创民族实业,特别是他直接参与航运业和保险业所获得的丰富经验和运作技巧,使他在日后招商局的航运和保险两方面的经营大获裨益。可以说,这就是中国经济领域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
一八七二年,李鸿章委派朱其昂在上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由于资金缺乏和朱其昂的经营不善,仅仅经营半年就亏损了四万余两。
一八七三年,经盛宣怀推荐,李鸿章决定邀请唐廷枢接办招商局。唐廷枢于同年五月辞去怡和洋行买办职务,六月李鸿章任命其为招商局总办,唐廷枢并邀请他的亲密伙伴、宝顺洋行的买办徐润同时进入招商局。徐润是富商,在商界影响大,易于招股。
一八八八年十月九日,唐廷枢陪同李鸿章视察唐津铁路(前排左起:伍廷芳(左一)、唐廷枢(左二)、周馥(左三)、李鸿章(左四)。
唐廷枢和徐润一经接手,就立刻将资本扩大暂定为一百万两。唐廷枢不但有自己的投资,而且把原来委托洋行经营的轮船也搭附局中营运,徐润更是将大部分家财悉数投入为“民族资本”。他们和商业界有着广泛联系,所以,招商局的投资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普遍的反响。历史学者郭存孝认为唐廷枢先“凑集商股数十万,揭力挽救”这份濒临破产的政府代理事业,使附股洋行的资金转而注入中国官僚资本的招商局,这是一项历史性的转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一大贡献。
一八七六年,唐廷枢向李鸿章提出了吞并英商旗昌轮船公司,收购其全部财产的大胆建议,得到李鸿章拨官款支持。招商局于次年用二百二十二万两银购进了英商旗昌洋行的十八艘轮船和各埠的码头栈房。从此,招商局轮船增至三十三艘,实力大增。这是中国企业第一宗外企收购案,开启了中国航运业的新篇章。李鸿章赞其“实为开办洋务四十年来最得手文字”。
唐廷枢大刀阔斧地打开局面,用多种方式引进西方的先进轮船及设备,建立起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商业船队。雇佣外国船主和技术人员,并注重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首次引进西方的保险机制,相继开设保险招商局、仁和保险公司与济和水火险公司。确立“分运漕粮,兼揽客货”的经营方针,发挥官、商两方面的优势。大力开辟江海航线,开航日本、越南、吕宋、新加坡、槟榔屿、印度等地,并一度把航线扩大到英美等国。
在唐廷枢任总办的十一年间,招商局的运输收入达到一千七百余万两,平均每年近二百万两吨位的年产值水平高于外商,成为首家敢与外资抗衡并赢得商战胜利的中国企业。外商的评价是:“中国船队管理有力,指挥精明”,并对唐廷枢杰出的经营才能用酸溜溜的口吻表示臣服:“(他)在东方一家第一流的外国公司(怡和洋行)任职时,获得了丰富而广阔的经验,他正在运用这个经验去损伤这些外国公司。”
其实,外国人何尝理解一位中国企业家的心思?唐廷枢面对洋商激烈竞争时曾说过:“枢、润不虑资本之未充,亦不虑洋商之放价,惟盼各帮联合,共襄大局,使各口转运之利,尽归中土,……此事固创千古未有之局,亦为万世可行之利。” 中国心、民族情、家国利,才是唐廷枢敢于放手竞争的底气。学者胡海建认为“唐廷枢对世界各国的航运动态、发展状况了如指掌,因此当轮船招商局度过初创期的艰难,稳住阵脚后就必须创新。就当时而言,必须把中国的航运业纳入整个世界范围来经营,自觉与世界接轨。唐廷枢在用人、船舶维修、船舶保险等方面不断创新,与世界接轨,从而使轮船招商局不断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并在未来的国际航运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一八七六年,还在招商局总办任内的唐廷枢受李鸿章的委派,开始筹办开平煤矿(他于一八八五年以后,则完全脱离招商局,专管开平煤矿)。
四十四岁的唐廷枢带领英国矿师马立师等由天津到开平,连续几日骑毛驴或步行,在开平、古冶、凤山、桥屯一带考察煤窑、铁石情况。深入到小煤井里观察煤层的贮存形态,并带回煤块和铁石样品,寄给英国有名的化学师施赖礼、戴尔进行化验。
一八八一年建立的唐山矿。
一八七八年七月,开平矿务局正式成立,唐廷枢任总办。他提出集资八十万两,分做八千股,采用西方机器开采。他又发现此地铁的蕴藏量极为丰富,提议同时开发,尤其具有卓识地建议修筑一条铁路。他说:“必须筑铁路,筑铁路必须采铁,煤与铁相为表里,自应一起举办”。但由于经费不足,他放弃了煤、铁同时并举的计划,决定先开煤矿。这个煤矿从勘察矿址、拟定计划、购买设备、招集资本到正式开采,都是唐廷枢一手经办。
开平煤矿是唐廷枢一生所经营的企业中历时最久的一个。当时中国用煤几乎完全依靠进口,开平矿生产的煤炭很快占领了大半个华北市场,成为北洋水师的重要经济来源。开平煤矿也是当时中国十几家“官督商办”煤矿企业中经营最有成效的一个。直到今天,在开平矿务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开滦煤矿,仍是中国最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之一。
◆
开平煤矿开采后,煤炭主要销往天津,唐廷枢便上书李鸿章,建议修筑唐山至芦台的一百里铁路。一八七九年清廷奏准,派英国工程师克劳特·金达督修。只因办矿资金不足,拟先筑唐山至胥各庄这一段,这是我国第一条自建运货铁路——唐胥铁路,全长虽只有二十里,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八八一年六月九日,龙号机车开始在唐胥铁路上运行。据史料记载,其“运输之力,陡增十倍”。但是清政府中的顽固派却以机车行驶“震动东陵,先王神灵不安”为由,连上弹章,清政府忙下令禁止使用。后来经唐廷枢竭力奔走,并邀请一批官吏、大臣乘坐火车验证,证明安全可靠,才又允许机车行驶。
通车典礼时,李鸿章、左宗棠和唐廷枢都出席了。为了进一步满足煤炭外运的需要,一八八六年唐廷枢呈请李鸿章批准,成立了开平铁路公司,招集股本二十五万两,修筑了胥各庄至阎庄的铁路。不久,经海军衙门奏请清政府批准,接造了阎庄至大沽的铁路。此后,津沽、津榆、津通铁路相继开办,使华北能源和交通的发展走到了全国的前列。于此,唐廷枢功不可没。
唐廷枢创办开平煤矿的卓著成效得到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称赞。精通洋务外交的马建忠说:“中国有利之矿,仅开平煤矿耳。”著名思想家与企业家郑观应认为,在当时创办的众多矿业中,“独数开平煤矿办有成效”。
◆
唐廷枢创办开平煤矿的成功,大大激发了他创办其他工矿企业的热情。一八八一年,他与徐润、郑观应合办天津沽塘耕植畜牧公司。一八八三年与朱其诏等合办热河承平三山银矿。一八八六年,他在矿务局附近创办了唐山细棉土厂(水泥厂)。次年,与徐润等人勘察热河平泉铜矿和烟筒山银矿。尔后,他们又勘察了迁安铁矿,接办广东香山天华银矿,创办热河建平金矿等。但大多未能取得显著成效,仅有唐山细棉土厂(即唐山启新水泥厂的前身),一度“制成了质量很好的水泥”。
早在开办开平矿务时,唐廷枢就了解到,唐山的灰石可用作制细棉土的原料,但对当时尚无起色的开平矿务局来说,无力拿出资金去支持这项事业,因此唐廷枢暂时把这一建厂计划搁置。这期间,他调查走访,深入研究,收取样品,反复实验,并请英国细棉土化学师施礼达炼验,直到开平矿务办有成效之时,他才终成夙愿。
晚清上海怡和大楼。
水泥原料主要是石灰石和粘土。唐廷枢决定使用唐山的灰石和广东香山的泥土,因为二者“合炼制造细棉土为极佳,已无疑义”。在资本来源上,由军械局各局、开平矿务局和广东香山地主各出二万两白银。他聘请英籍工程师芬奇主管技术工作,在他的主持下,工厂“制成了质量很好的水泥”,而且,在数量和成本方面也“都很令人满意”,日产量近三十吨。唐山细棉土厂是中国第一家立窑水泥厂,生产了中国第一桶机制水泥。
唐廷枢六十岁寿辰时,上海的《北华捷报》曾刊文说:“在中国的股份公司中,不管是矿业还是其他企业,还没有一个中国经理能取得像唐廷枢这样的成就。”
◆
一八九二年十月七日,刚过花甲之年的唐廷枢在天津染上瘟疫病逝。开平煤矿附近四十八个乡村的矿工、农民和仕绅及商人,聚集一起为唐总办送上一把“万民伞”。
天津公祭之日,由李鸿章主祭,他在悼词中评价称:“中国可无李鸿章,但不可无唐廷枢。”李鸿章或有自谦和过誉之嫌,但唐廷枢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国驻天津领事馆下半旗志哀。据记载,其灵柩用轮船从上海运回到老家唐家湾。和唐廷枢的灵柩同行的有十三国商务官员的专船。当这支庞大的船队在唐家湾环海“一字排列”时,整个海岸都灯火通明。参加丧事的有近千人。当时上海《北华捷报》发表纪念文章,赞扬他的一生为中国民族工商业所作的巨大贡献,称他的一生代表中国历史上“一个时代”,”他的死,对外国人和中国人一样,都是一个持久的损失!”
◆
在唐廷枢进入招商局之前,他就已经取得了一个同知的头衔,之后,他的官衔随着他在洋务派官僚企业中的地位而上升,由同知升为道台,甚至得到“堪备各国使臣”的保举。他的名声在洋务派官僚中得到交口称誉。李鸿章委他主持招商局,称他“精习船务生意”,随后委他主持开平煤矿,又道他“十开采机宜”,“胸有成竹”。而丁日昌在调他办理福建洋务时,除了夸他“于各国情形以及洋文洋语罔不周知”之外,还称颂他“才识练达,器宇宏深”。
唐廷枢既是著名的买办,又是成功的民族资本家,还是卓有成就的爱国者!他在努力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强烈反对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欺凌;他在努力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对于官僚体制下的种种腐败行为痛心疾首。他殚精竭虑,筚路蓝缕,开辟新径,为民族建过“功”,立过“业”。他的精神品格,有启迪来者、激励后人的作用。
■作者简介
蔡登山
台湾著名文史作家,曾任电影公司营销部总经理及出版社副总编辑,沉迷于电影及现代文学史料之间,达三十余年。1993年起筹拍《作家身影》系列纪录片,任制片人及编剧,四年间完成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从文、巴金、曹禺、萧乾、张爱玲诸人之传记影像。
著有《人间四月天》《传奇未完——张爱玲》《鲁迅爱过的人》《张爱玲色戒》《何处寻你——胡适的恋人及友人》《梅兰芳与孟小冬》《民国的身影》《声色晚清》《一生两世》《多少往事堪重数》《情义与隙末》等数十本作品。
编辑 刘珂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00:17
5级大风航拍邂逅深圳西部绝美日落盛景 4月22日,哪怕面临着5级大风的挑战,我依旧无畏前行,用航拍镜头捕捉了深圳西部那震撼人心的日落景象。画面中,广深沿江高速宛如一条蜿蜒的丝带,串联起城市与大海的脉络,在余晖的映照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不远处,无垠的大海与天空相融,波光粼粼,尽显辽阔与深邃。而画面右侧,机场上飞机起起落落,仿佛穿梭于天地之间,为这幅美丽的画卷增添了灵动的气息。每一个瞬间都凝聚着大自然与城市的和谐之美,希望这份独特的视觉盛宴能带给你心灵的触动。 据悉,4月23一25日广东省将迎来汛期首场暴雨过程。25日深圳(含深汕)将出现局部暴雨伴强对流天气过程。#读特小记者#
00:30
一年级读特小记者小试身手!亲手制作香甜南瓜饼 今天,我这个读特小记者化身“小小厨师”,在厨房里完成了一次超有趣的挑战——亲手制作南瓜饼! 我先和妈妈一起挑选了圆圆的南瓜,把它洗干净、削皮、切块,再放进锅里蒸熟。看着南瓜在锅里慢慢变得软软的,我心里可期待啦!南瓜蒸熟后,我用勺子把它压成泥,加入香香的糯米粉、甜甜的白糖,揉成面团。面团软软的,摸起来可舒服了!接着,我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团,压扁,还在上面按出了漂亮的小花图案。最后,把做好的南瓜饼放进锅里煎至两面金黄,不一会儿,厨房就飘满了甜甜的香味! 咬一口自己做的南瓜饼,又软又糯,甜丝丝的,比买的还好吃!这次制作南瓜饼的经历太有意思啦,我不仅学会了新本领,还体会到了动手的快乐!以后我还要尝试做更多美味的食物,和大家分享我的“美食小成就”!#读特小记者#
00:56
图腾影视😁😁😁😁
《滩涂上的翡翠森林》 #读特小记者# 在深圳的怀抱中 有一片神奇的红树林 宛如绿色的梦境,静谧而安详 高大的树木,肩并肩 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穹 叶子在风中,轻轻吟唱 诉说着古老而新奇的故事 阳光洒落,金色的光线 穿过枝叶的间隙 在地上描绘出,奇妙的图案 那是光与影的交响 海边,海浪轻拍沙滩 如同温柔的摇篮曲 红树林矗立于此,坚定不移 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天地 在这片绿洲,自然的奇迹 白鹭翩跹,海鸥翱翔 在蔚蓝天空下自由地歌唱 我深爱着这片深圳的红树林 它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礼物 蕴藏着快乐,蕴藏着美好 在我心中,永远璀璨夺目
#读特小记者#今天我来到深圳大剧院欣赏了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这场舞剧太精彩啦,像一阵旋风,把我卷进了一个充满侠义与梦想的世界。 一开场,舞台上的场景就像电影里的老香港,街道、店铺都很逼真。灯光一亮,演员们登场,他们的动作又快又有力,一招一式,看得我眼睛都不敢眨。我最喜欢的是叶问和其他门派掌门比武的片段,叶问的咏春拳,一会儿像流水一样流畅,一会儿又像闪电一样迅猛。其他掌门的螳螂拳、八卦掌、八极拳和太极拳也各有特色,螳螂拳的动作像螳螂捕猎,又快又狠;八卦掌的脚步轻盈,转来转去;八极拳刚猛有力,每一下都像是能把空气打碎;太极拳则慢悠悠的,却感觉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他们的对决,就像一场激烈的战争,看得我热血沸腾,忍不住和观众们一起鼓掌叫好。 除了精彩的武术动作,这部舞剧还有很感人的地方。叶问的妻子生病了,叶问不得不离开她去打拼,他们离别的场景,让我心里酸酸的。还有猪肉荣为了保护叶问,勇敢地挡下了坏人的枪,叶问抱着他痛哭的画面,让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从这些情节里,我看到了叶问的无奈和悲伤,也看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舞剧里还有一条关于电影剧组的故事线,虽然一开始我有点不太明白,但是看到后面,我发现这条线和叶问的故事紧紧联系在一起。剧组的人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一直努力坚持,这种精神和叶问练武、开武馆的坚持是一样的。这让我明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梦想,还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看完《咏春》,我对中国武术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喜欢传统文化了。我不仅看到了精彩的舞蹈和武术,还学到了很多道理,比如要勇敢、善良,要珍惜身边的人,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我以后也要像叶问一样,做一个有正义感、有担当的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