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顶尖小棋手齐聚宝安“弈”决高下

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文/图
2023-07-22 12:21
收录于专题:专题 | 宝安文体
摘要

“宝安杯”全国围棋特色学校联赛举行,宝安对标“围棋名城”部署下好“先手棋”

7月22日至24日,2023首届“宝安杯”全国围棋特色学校联赛总决赛在宝安区举办。该项赛事是继“湾区杯”中国围棋大棋士赛之后,宝安区针对青少年创办的全国性业余比赛。届时,作为东道主的宝安区选拔出来的6支队伍,将与来自全国19个省级单位55支队伍的顶尖小棋手们参加总决赛,“弈”决高下。

“宝安杯”全国围棋特色学校联赛是深圳举办的首个国家级校园围棋赛事,由中国围棋协会、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宝安区教育局、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共青团深圳市宝安区委员会共同承办,深圳市宝安区围棋协会执行。

开幕式上,中国首个围棋世界冠军马晓春九段、廖桂永九段、罗洗河九段、孔杰九段等名家,和市教育局副局长邱成瑜、宝安区领导于宝明、周学良、范燕塔、练聪,以及深圳市各区教育局局长等出席活动。

下好先手,对标“围棋名城”部署率先布局

宝安奋力争先,下好先手棋。

作为全国围棋的青少年业余赛事选择在宝安区举办,除了宝安区重视中国围棋运动,又有举办过中国围棋大棋士赛经验之外,更体现了宝安区围棋教育得到中国围棋协会的高度认可,全国各地中国围棋青少年业余选手们地积极参与。

据了解,这55支队伍顶尖小棋手是从全国30个省级单位近1300所全国围棋特色学校(幼儿园)选拔出来参与总决赛的。参加比赛的学校,以及学校所在的区域围棋教育的发展水平均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

弈棋之道,着眼未来。目前,深圳正大步迈向国际著名体育城市,着力建设智力运动之城,打造“围棋名城”。先后出台了《深圳围棋发展实施计划(2022-2025年)》《深圳市围棋项目进校园实施方案》,擘画深圳围棋发展蓝图,全力推动体教融合,到2025年,全面普及围棋进校园。

近年来,罗洗河、柯洁等世界冠军工作室相继落户深圳,大棋士赛、名人赛等高端赛事在深举行,深圳围棋联赛等业余赛事开展如火如荼,今天在深圳首次举办国家级青少年业余围棋比赛,则是构建深圳围棋体育赛事矩阵,打造国际著名体育城市的重要举措。

丰富的围棋赛事,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关注围棋、热爱围棋,围棋运动正逐渐成为深圳市民美好生活的组成部分。宝安区主动融入国家围棋运动发展大格局,对标深圳打造“围棋名城”的战略部署,以教学是基础、竞赛是载体、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为“行军图”,全力打造学校围棋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国先行示范区。同时,与时俱进地更新“好理念”,全力以赴拓展围棋教育“好空间”,凝心聚力打造“好队伍”,科学建设实施“好课程”,内外兼修营造“好生态”,这一套“组合拳”使得宝安区校园围棋教育硕果累累,学生在“棋”妙世界中启迪智慧、强化文化自信。

善谋者致远。宝安区实施“一街道一中心”围棋教育发展战略,以街道为单位,构建围棋中心学校、特色学校和一般学校三级管理机制。区教育部门抢先落子布局围棋教育,以“本手”之力,下好“先手”之棋,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制定“围棋进校园四年行动计划”,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好理念”,将“弈好棋”作为学生基础素养“五好”(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练好体、弈好棋)的重要一环着力推进,以棋培德、促智、冶情、养性。同时,宝安区以10所区围棋特色示范中心学校为“强引擎”,带动区内各级各类学校普及围棋项目,现已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

举棋若定,围棋教育形成“宝安模式”

围棋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围棋教育,对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极大的优势。

为此,宝安区将青少年围棋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生基础素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高品质民生幸福城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近年来,宝安区围棋教育开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和累累硕果。

2022年,宝安区30所学校获评全国围棋特色学校(幼儿园),入选数量占比全市近九成。如今,围棋进社区、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在宝安区已惠及百万人次。2022年,宝安区就开展10余次校级以上围棋赛事,涵盖幼儿园、中小学及各专业段位的学生,累计参赛学生达1万人次每年,宝安区教育部门联合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部门、围棋协会,举办宝安区围棋校际联赛等校园围棋赛事活动,“弈”彩纷呈。

2016年起,深圳市宝安区实验学校(集团)宝安实验学校围棋队就推进围棋教育,充分发挥围棋益智、养德、尚美、怡情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该校连续两年获“湾区杯”中国围棋大棋士赛暨宝安区校际联赛团体冠军;获“宝安区首届中小学生围棋校际联赛”小学组团体总分、初中组女子团体总分第一。

宝安区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宝安区分段组建区级青少年围棋队,积极参加高级别围棋赛,力争在全国围棋特色学校锦标赛中取得好成绩,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围棋赛事中形成宝安围棋教育湾区品牌效应。与此同时,宝安区对围棋特色学校开展年度评审工作,对连续两次评定为不合格的学校,取消其资格;表彰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学校,推广其经验、成果。围棋教育形成深圳示范、全国领先的“宝安模式”。

未来,宝安区教育部门将在现有“本手”基础上,深入推进“围棋进校园四年行动计划”,把“施工图”变成“实景图”,为宝安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多出“妙手”,为宝安区建设高品质民生幸福城和打造大湾区围棋文化高地再添文化名片。

落子铿锵,“五育并举”育新人

开幕式上,来自宝安区滨海小学(集团)滨海小学小学京剧团带来的京剧表演《弈》,让来宾眼前一亮。

京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国粹之一。宝安教育同时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力打造戏曲、围棋、武术等体艺特色品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以戏曲为例,宝安戏曲娃参加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赛、国戏杯戏曲大赛、“和平杯”京剧小票友赛等国家级比赛斩获了279项国家级金奖。

大力推广围棋教育,只是宝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缩影。宝安近年在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中,以“五育并举”瞄准综合素养提升,高水平、多品类地加强体艺特色建设,持续助力素质教育在本土深度发展,已打造出一系列省内瞩目、国内领先的成功范例。

就在近期,上个月,76支校级合唱团、56支班级合唱团的6000余名学生,在宝安区第十届学校艺术节合唱季(校级合唱、班级合唱)展演中欢唱三日,十余位国家、省市级名家担任评委,盛赞宝安艺教融合“再上台阶”;几天前,宝安区孝德学校学生孙杨代表中国出战亚洲青年乒乓球锦标赛(U15组),一路连战连捷,力助中国队登上最高领奖台,引来业界关于宝安体教融合的一片赞誉。

近几年,宝安围绕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培育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强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创造性提出发展“五好”学生基础素养计划,即在本土中小学深入开展 “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练好体”“弈好棋”学生基础素养教育工作。“五好”虽各有目标,但不难看出,其中的“四好”均与体艺教育息息相关,足见宝安的素质教育对体教、艺教融合发展的重视程度。

体教融合在这里逐年升级,近几年更是深入结合“双减”政策,让孩子们进一步玩起来、动起来、练起来。林丹、陈静、李群等多位植根于此的体坛名宿,每年轮番走进校园,陪着孩子们玩、教着孩子们练。“‘超级丹’羽毛球特色学校”“陈静俱乐部进校园”“(李)群(林书)豪杯中小学生三人篮球赛”等一系列活动不断在这里亮相。对标国家足球战略,全国校园足球在这里“升级”再出发;田径、足球、武术、拳击、举重、曲棍球、摔跤、柔道等数十项体育运动,在这里不断开花结果,见证着孩子们连续“称霸”鹏城、闪耀南粤、驰骋华夏、奔袭五洲的高光时刻。支撑中国男乒称霸世界的林高远从这里挥拍出发,“旋风腿”引来世人惊叹的跆拳道世界冠军黄岳铭在这里挥汗如雨,力助中国女足时隔16年重夺亚洲杯冠军的刘艳秋曾在这里奔袭绿茵,创造世界年度前五佳绩的三级跳远女将曾蕊从这里腾空起跳,连这里刚刚开展不到十年的跳水项目,去年都蹦出了一个名叫郑好的全国少年冠军……

宝安学子还是多才多艺的!作为“深港文化之根”,宝安有着千年的文化底蕴,美育教育伴着雄厚的积淀,在这里开花结果,格外娇艳!立足“双计划”要求,宝安美育教育已搭建起“教会、勤练、常展、常演”的学科实践平台。这里开展多年的“宝安戏曲娃”,在国内少儿戏曲界“唱”出了金字招牌;这里率先发布的《中小学影视教育课程实施指南》,高标准建成31所影视教育实践室,“领跑”全国,“先行示范”中小学影视教育标准化,为行业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安范例。

编辑 刘思凡 二审 汪新林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