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片区:湾区枢纽级TOD加速崛起总部新城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范慧如 文/图
2023-07-18 21:33
摘要

7月18日上午,“罗湖发布”举行清水河总部新城专场

这里,毗邻城市中轴,是深圳市21个重点开发建设区域之一笋岗-清水河片区的核心区域、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支撑节点;这里,是市政府规划布局的数字经济总部经济集聚区,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智慧经济、数字经济,加速打造深圳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里,正在形成1条高铁、3条地铁的山水站城枢纽,是深圳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枢纽级TOD之一。

7月18日上午,“罗湖发布”举行清水河总部新城专场,清水河总部新城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携辖区2家企业代表,共同带来关于清水河总部新城的主题发布,首度从定位、枢纽、产业、生态等各个方面解析这处深圳城中最具发展潜力总部新城的最新规划发展及建设进展。

据介绍,清水河总部新城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拥有待开发的土地面积39.2万平方米,预计五年内可释放产业空间103.8万平方米,远期释放产业空间279.7万平方米;引进营收亿元以上企业61家,四上企业208家、国高企业58家,导入国家级创新载体1个、省级创新载体6个、市级创新载体10个;笋岗-清水河重点片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从2014年的17.2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38.5亿元,年增长率达29.8%,投资强度持续加强。

新定位:高起点布局数字经济总部经济集聚区

南海之滨,春潮涌动。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引领下,一处品质一流的总部新城正在罗湖清水河加速崛起。

穿梭往来的绿皮火车,加上连片的仓库,是许多老深圳人对清水河片区的第一印象。早在特区成立之初,清水河片区作为深圳最大的仓储和转口贸易基地,承担了整个深圳的建材、能源、食品、外贸等生活物资的储存、中转、运输等功能,被称为“中华第一仓”,为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特殊贡献。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尤其是随着高铁罗湖北站的落位,清水河片区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谋划。据清水河总部新城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童星介绍,清水河重点片区由红岗路、广深铁路、红岗公园围合区域以及玉龙片区、小坑片区组成,用地面积3.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0万人,其西靠银湖山,是广东省政府规划的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2018年,被深圳市政府授牌“人工智能产业基地”。2019年10月,罗湖区委区政府在清水河现场召开攻坚动员大会,同时成立现场指挥部,由此拉开了清水河大开发大建设的序幕。

经过3年多的攻坚,清水河重点片区目前在空间拓展、招商引资、市政道路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片区内拥有待开发的土地面积39.2万平方米,一大批城市更新产业项目拔地而起,吸引中海、华润水泥等一批央企入驻,引进国家城安院等一批国字号科创平台,中金岭南、峰晟创谷等一批产业项目建成,一个崭新的总部新城呼之欲出。

今年初,市委全会报告提出了全力打造清水河总部新城的目标,明确了“聚焦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4月,市政府出台《深圳市总部经济集聚区布局规划》,明确在清水河布局“数字经济总部经济集聚区”。一系列重大利好带来发展能级的跃升,为片区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新枢纽:TOD打造融入湾区、链接世界新支点

迈入大湾区时代,高铁、轨道等交通的集成集聚,是提升城区竞争力的关键一笔。

过去的清水河,对外道路交通受制于山体、铁路等影响,与周边区域的道路交通联系不畅,容易成为交通“孤岛”。而今,清水河片区正在加速推进市政道路、轨道交通、高铁枢纽建设,借力高铁、轨道等布局,全力引进总部型、平台型、流量型企业,推动成为罗湖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高铁方面,全长129公里的深汕铁路将在清水河设立罗湖北站,项目已于去年底正式动工,计划2027年建成。届时,罗湖将形成高铁“一南一北双枢纽”的战略格局。在区域层面,清水河枢纽通过深汕高铁,融入我国高铁网络,30分钟直抵深汕特别合作区之外,实现东部都市与东西部大中城市5-6小时通达。


地铁方面,深圳市四期轨道交通线路中最长、跨度最大、涵盖区域最广的地铁14号线已经建成通车。此外,17号线开工在即,25号线纳入规划,高铁地铁“四线换乘”指日可待,片区正式步入轨道交通时代。

市政道路方面,已经建成道路17.1公里,清笋北路、清水河五路、油气路、清宝路、清水河四路(南段)等一批主次道路先后建成通车。清水河一路预计年底建成通车。清水河三路南段完成施工图设计和概算批复,第四季度开工。环仓南路西段完成施工、监理招标,近期正式开工。规划新建道路18.1公里,总投资26亿元的玉平大道南延通道项目,正在抓紧申报立项。红岗路改扩建、清水河三路北延、环仓东路北延、环仓南路东延等项目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

可以说,未来的清水河片区不仅将成为全市轨道交通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还将以TOD综合开发全面塑造交通枢纽竞争力,成为罗湖融入大湾区、链接世界的全新支点。

新产业:全力拓展产业空间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新枢纽汇聚新产业,新产业需要新空间。清水河指挥部成立后,以“保障产业优先、平衡各方利益”为主导策略,全力拓展土地资源和发展空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罗湖“南金融商贸、北新兴产业”的新发展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协商谈判+查违清退+土地整备+重点产业遴选”的方式,全力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整合优势资源,引导大业主、大企业带方案、带产业参与城市更新。澳康达项目采用“工业上楼”模式,预计年内动工建设,这也将是罗湖区的第一个“工业上楼”项目。

加快产业项目建设,释放优质产业空间。片区内共有产业项目21个,其中建成项目9个,在建项目8个,重点产业遴选项目2个,城市更新项目2个。润启科技大厦竣工投产,中金岭南新材料产业大厦封顶在即,珠宝产业中心、软件信息服务产业大厦、清水河智慧燃气总部基地、博元大厦、恒力科技大厦等重点产业项目加速建设,预计五年内可释放产业空间103.8万平方米,远期释放产业空间279.7万平方米。

优质产业空间招引着各个领域的优秀企业,谈及入驻罗湖清水河片区,不少企业及相关代表均表示看重这里的产业政策、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对清水河总部新城的产业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清水河总部新城作为深圳市重点开发区域,聚焦‘科技研发+总部经济+创新应用’,目前已初步形成新兴产业总部集聚态势,中金岭南已着手将产业链布局至清水河总部新城。”中金岭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官清云说道。

“在营商方面,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罗湖的‘烟火气’!指导有力度、行动有速度、关怀有温度。”在机构入驻过程中,罗湖的人文关怀让深圳城安院副院长况凯骞倍感温暖。况凯骞告诉记者,罗湖区发改局、科创局、物业管理办公室等部门积极主动对接沟通,充分考虑了机构在产业空间、场地装修方面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用保姆式、全周期的营商服务让入驻过程十分顺利。

据介绍,清水河片区立足交通枢纽和门户节点优势,聚焦软件与信息服务、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智慧经济、数字经济,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总部经济集聚区,目前已初见成效:引进营收亿元以上企业61家,四上企业208家、国高企业58家。汇聚了宏翔新材、深燃智慧、软通动力、周六福等营收10亿级总部企业,预计年产值超500亿元,年纳税超13亿元。创新载体不断壮大,片区拥有国家级创新载体1个、省级创新载体6个、市级创新载体10个。国家城安院落户清水河片区,成为罗湖区首个“国字号”科研机构,未来有望形成百亿级的产业集群。

时下,罗湖举全区之力建设“三力三区”,2023年,罗湖引导产业项目在笋岗-清水河重点片区集聚发展,全面建设清水河总部新城,清水河片区将大力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创新引领的新兴产业发展高地、罗湖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推进“7+1”产业集群落地生根。

新生态:建成高质量“三生融合”总部园区

今年6月,深圳玉龙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的正式启动,引起了外界普遍关注。该次国际咨询旨在向全球优秀设计机构征集前沿、创新的城市设计理念及规划设计方案,指导片区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开发、高标准建设,为清水河总部新城的开发建设奠定基础。

作为清水河总部新城的核心拓展区和开发主战场,玉龙片区地处清水河总部新城西侧,位于深圳“山海连城”计划“一脊一带二十廊”中“银湖山-围岭”段的主要节点、山脊翠脉的咽喉要道,紧邻玉平大道、泥岗东路,距离罗湖北站枢纽直线距离800米,区位条件优越。玉龙填埋场正在开展环境修复,已经纳入市重点区域范围和市重大项目,环境修复正式获批立项,在区级层面成立了由区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工作专班,完成了空间规划和上盖可行性研究。据悉,玉龙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此次共吸引58家国内外一流设计机构组成的24个联合体报名参赛,最终评选出6家入围联合体,将结合玉龙片区独特的山地地貌,创新EOD导向下的棕地再利用方式,探索立体集成的基础设施上盖公共空间模式。

未来,完成环境修复后的玉龙片区将与南侧发展备用地连片整合,形成近30万平方米优质连片产业空间。片区将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以环境修复为引领、重大产业为支撑,打造国家级环境修复示范项目和全国首个中心城区“环境治理+开发建设+产城融合+创新引领”的发展样本,建成高质量的三生融合总部园区。

编辑 李依林 二审 汪新林 三审 朱玉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范慧如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