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对于卡夫卡意味着什么

钟雨晴
2023-07-09 07:04
摘要

我们精选近期出版的几种卡夫卡传记、评论集,以书评的方式,纪念这位现代文学里程碑式的人物。


7月3日,是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弗兰茨·卡夫卡诞辰140周年纪念日。卡夫卡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我们精选近期出版的几种卡夫卡传记、评论集,以书评的方式,纪念这位现代文学里程碑式的人物。

■ 钟雨晴

卡夫卡的日记与信件浩如烟海,没读过其日记的读者,想必也对这则卡夫卡日记——“1914年8月2日,德国向俄罗斯宣战了。——下午去了游泳学校。”并不陌生,它已经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具象的暗记,被人们反复引用。一个人把世界抛诸脑后,与大战爆发相持衡的日常竟是“游泳”!这一切看起来有点不真实,但顺着这一脉络勘探,却会发现卡夫卡与游泳的联结远超我们的想象。

游泳是卡夫卡一生中为数不多挚爱且持久的运动,莱纳·施塔赫在《卡夫卡传:早年》中写道:“卡夫卡一生中在公共浴场度过的时间超过一千小时”,他是一位“坚持不懈的游泳者和划船手”。父亲的强劲成了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让卡夫卡对自己纤瘦身体的耻感留痕过久,几乎成了精神上的条件反射,“直到他成年后,只要一穿上泳裤,就要与这种羞耻感斗争”。不过,这也让卡夫卡偶尔以欣赏的眼光打量自己的身体——“我的小腿肚不错,大腿也不错……”,显得那么可爱。

在卡夫卡的生命中,“游泳学校是最重要的城市体验空间之一,他一生都非常忠诚于此,就连去世前几个小时,他还不无伤感地回忆过。”游泳从他童年的向往到成年后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也作为度假之余的补充,似乎“每到一个地方,立刻打听浴场。”成了卡夫卡的一种习惯。这要从年满十八岁的卡夫卡只身前往黑尔戈兰岛说起,在这次旅途中,他第一次体验到在海里游泳的新奇快感。大学时期的卡夫卡更加热衷于游泳,施塔赫写道:“尤其是夏天,卡夫卡每次下课回来,都会立刻换衣服,然后急急忙忙去市民游泳学校,在那里度过一天中剩下的时间。所以,他的肤色很深,那是无数次在日光下游泳的结果。”

同样的游泳记事多次穿插于这部《卡夫卡传》之间,让身体呈漂浮状态成了卡夫卡闲暇之余的姿态。毫不夸张地说“漂浮”的感官体验,将深刻影响卡夫卡的心理机制。“一定是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把他拉到水里,能让他暂时忘记恐惧、障碍和焦躁,释放出在‘陆地上’不可能有的幸福感。”

在《卡夫卡传:早年》第二十五章中,记述了卡夫卡“教会布罗德空气浴、水浴、住宿捷克乡间客栈和徒步八小时的乐趣”,在乡间河流的游弋能让这两位年轻人在奔流的水中以游泳建立起“与自然景色的身体联系”。布罗德在回忆他和卡夫卡一同前去的海滨浴场,称赞卡夫卡是他们中间耐力最好的游泳者,游泳使卡夫卡焕发出自信的生命力。卡夫卡坚信游泳是一项“必须用身体去检验”,进而发挥精神作用的运动。在施塔赫看来,“游泳是一种古老的经验,它能触及内心深处无意识的经验结构,是一种强烈的、多层次的、容易实现的身体和精神的例外状态,只有性可以与之相比较。”

《卡夫卡传:关键岁月》记载了这样一个小细节:与菲利丝解除婚约后的卡夫卡,用酒店信笺写下给菲利丝的信之后,整理好行囊,坐车去了施特拉劳湖滨的公共游泳馆。我们不得不揣测与人联结失败之后,能使“下坠之躯”得到抚慰的是怎样的场所,也许对卡夫卡来说就是泳池——一个能感受到身体性的高度的自由的例外状态,或许才能使这一切残局得到某种程度的挽救。

游泳这项运动仍提供了托举想象的力场,在卡夫卡的文本世界得到显影。受到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启发,这位文学大师描绘了一个“游泳健将”在奥运会上获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的白日梦,却说自己不会游泳。尽管这是一个残篇,却意味深长。游泳,或许反而是卡夫卡最本质孤独与恐惧的映射。

《卡夫卡传:早年·1883-1910》

[德]莱纳·施塔赫 著

任卫东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

2022年6月版


《卡夫卡传:关键岁月·1910-1915》

[德]莱纳·施塔赫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

黄雪媛 程卫平 译

2022年4月版

(原标题《游泳,对于卡夫卡意味着什么》)

编辑 周梦璇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张露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