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文脉·发现香港 039期 | 文武二帝庙:不只是腹有诗书

晶报记者 李跃 统筹 张定平 摄影 成江
2023-07-07 08:45
摘要

文武二帝庙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太和市中心(即现今的大埔富善街),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由大埔七约乡民集资兴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落成

文昭日月;武镇山河。

在这里,

文昌帝与关武帝联袂出场,

再次确认了这样一个事实——

科举时代,

民间推崇的人生理想不只是腹有诗书,

而是文武双全,是文韬武略,

是丰盈内心与强健体魄的彼此加持与融合。

文武二帝庙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太和市中心(即现今的大埔富善街),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由大埔七约乡民集资兴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落成。大埔文武庙是典型的古式建筑,四周建有围墙以保持环境清静,庙宇的入口以青砖和磨光花岗石块筑成,两道侧墙及屋脊均有灰泥悬饰。庙宇最初是大埔七约乡公所的办事处,是太和市的行政中心,内里亦设有公秤房,是太和市买卖公正的仲裁中心。至1954年新乡公所落成后,该庙改为奉祀文昌帝及关武帝,成为一个宗教信仰中心。大埔文武庙采用对称布局,门额:“文武二帝庙”,木联:“文昭日月;武镇山河。”内有清光绪廿八年(1902年)铸造香炉。文昌帝姓张,名亚子,晋朝人。因居四川梓潼县七曲山,又号“梓潼”。元朝时受封为“文昌帝君”,历代均受朝廷加号封赠,是君民同祀之掌管人间禄籍之神。农历二月初三诞期,为地方之文人学士所虔拜。关武帝即关羽,字云长,汉末三国人。宋朝始受朝廷封号,明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尊名“关圣帝君”。关帝又称“协天大帝”,俗称“武圣”,民间商人尊其为“武财神”,诞期为农历五月十三日及六月二十四日。

版权声明:

本专栏刊载的所有内容,版权或许可使用权均属晶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复制或改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晶报官方微信公号(jingbaosz)获得授权。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李跃 统筹 张定平 摄影 成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