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故事 283期 | 讲故事的人
晶报记者 朱健 林菲 罗婉 统筹 李岷 制图 勾特
2023-07-06 08:57

6月25日中午,深圳机场的24号登机口,五十多平米候机区域,几乎有一半人埋头刷手机。短视频的声响断断续续从不同的手机里荡出来,有的人划得很快,背景音乐才露了半句就被划了过去;有的人则被视频里的故事深深吸引,反反复复看上好几遍。

这是一个视频的时代,类似的场景你在很多场合都曾经历过。视频相比文字,更接近人的视听本能。过去,高深莫测;现在,妇孺皆会。

“人类对故事的胃口是不可餍足的”。好莱坞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这样说。从抖音到快手,再到视频号……谁也不能准确地统计出,在当下,人类在一天之中,能创造多少故事,又消费了多少故事。毕竟这样的时代,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故事的主角。

在中国,用视频讲故事的高手很多,而任长箴无疑是个中翘楚。在24号登机口聚集的一群来自晶报的媒体人,正是准备去北京,向这位高手讨教一二。

情绪制造者

“很多小女孩说那些个流量明星很有魅力,魅这个字吧首先是个鬼,鬼是真实的人吗?在我眼里没名人,难道明星就不吃喝拉撒了,不发脾气了,不抱怨了。我跟你说,他们就跟普通人一模一样。”

6月底的北京,接近40℃的高温。“后浪电影”和深圳报业教育集团联合举办的视频业务专题培训课上,任长箴的开场白却让人感受到清新。令人舒适的还有她的状态:留着干练的短发,休闲的T恤,大多数时候都是笑嘻嘻的,极具亲和力。

任长箴是谁?

百度是这样介绍的:女导演、剪辑、编剧,主要作品有电影《生活万岁》,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极地》、《侣行》等。

任长箴几乎每一部作品有一个共同标签:豆瓣评分均超过9.0。对于“豆瓣高分制造者”的赞誉,她不以为然,更愿意说自己是镜头背后的“情绪制造者”。“你要用视频讲故事,就要靠技术把你自己的情绪和感动抵达到他人那里,这是一个抵达的过程,因为中间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任长箴看来,情绪是讲故事的驱动力。

任长箴是地道的北京人,她出生于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按照父母心目中理想的剧本,她本该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和一个稳重的老公。

但“安稳”从来不是任长箴所擅长,也不是所需要的。

上世纪90年代,在一部名叫《正大综艺》的综艺节目影响下,任长箴确定了未来的职业方向:进入电视台,成为屏幕中那些能游历全世界的人。

高考时,任长箴如愿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编导专业。还没毕业,“连央视的门朝哪儿开”都不知道的她,硬是凭着一股冲劲敲开了央视的大门,成为当时大火的《半边天》节目实习生。

毕业后,成功留在了央视的任长箴,又在农业频道待了三年。而正是在这三年的磨炼,让她对脚下的土地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为之后《舌尖上的中国》埋下了种子。

2010年,央视纪录频道开播,一年后,观众收看规模已达6.6亿人,日收看观众人数突破9400万,并实现收视份额增长200% 。

在这样的背景下,《舌尖上的中国》得以出炉。任长箴说,“大家说这是一档美食节目,但我们讲的可不是美食,而是中国人和脚下这片土地的故事。”与央视以往的风格不同,《舌尖上的中国》脱离了宏大叙事,有着鲜明的镜头语言,与众不同的讲故事方式。

“松茸产地的凌晨3点,单珍卓玛和妈妈坐着爸爸开的摩托车出发。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走进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这是《舌尖1》第一集里的第一个小故事《自然的馈赠》。在万事最难的开头,任长箴成功地用一个采摘松茸普通女孩的故事,抓住了观众的心。

回想当年的拍摄,任长箴记忆犹新,“当地人爬起山来颇为轻松,但我们扛着设备累得够呛。我们只能求人家,能等我们一会儿吗?而下过雨的山路泥泞难行,摄影师跌了一个又一个跟头,结果呢?走了半个小时,才找到一颗松茸。”

《舌尖1》成了一个全民热议的IP,每播出一集,淘宝上对应的美食销量便噌噌上涨。第一集中采摘松茸的藏族女孩单珍卓玛也因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现在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和品牌,也是香格里拉松茸最大形象代言人。

而让任长箴有些疑惑的是,自己在第一集中为了不赘述烹饪手法写的一句“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居然爆火了,成为网上短视频二次创作常常引用的金句,还大多是搞笑视频。

也许就像她说的,《舌尖1》不是美食节目,人们在这句话里看到了自己的生活,也看到了大道至简的中国智慧。

▲在任长箴看来,情绪是讲故事的驱动力。

同一个故事

《舌尖1》的成功,把任长箴从幕后推到了台前,但巨大的赞美声并没有把她覆没。在随后的试验中,她不断地开辟着更多的可能性。

2018年底,一部由程工、任长箴导演的真实题材电影《生活万岁》闯进观众的视野,讲述了14名普通中国人在2017年真实的生活状态。影片中,大多数人物的生活并不顺利,他们是失恋的舞者、儿童病房里的小丑医生、为孩子卖房还债的老人、给亡妻念情书的退伍老兵……没有特别的题材,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甚至没有一个贯穿全片的主线人物,艰辛、无奈、苦涩构成了生活的面貌,但每个人都在默默坚持着、爱着这样的生活。

就是这种真实的力量,让许多观众潸然泪下,却在微光中看见平凡的力量。任长箴又一次成功地俘获了观众的心,也再一次检验了她在漫长实践中积累出来的经验。

什么是故事?观众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故事?为何总有一些故事能成为经典,不断被重读、重播?这些年来,任长箴常常被各地电视台、高校或者纪录片培训班请去讲课,每一个求学的人都想从她身上得到答案,包括我们。

“故事讲述的秘密就像图书馆一样,一直是公开的。我告诉你,《西游记》、《甄嬛传》与《舌尖1》中单珍卓玛上山采松茸,都是同一个故事!”看到有的同学瞪大了眼睛,任长箴狡黠而得意地一笑。

“故事都是因为我们有愿望,然后事与愿违,因此我们有了情绪。情绪这东西要宣泄出来,这就是故事。”任长箴指出,《生活万岁》选人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困境。身处困境的普通人所要对抗的不是困境本身,而是困境所带来的情绪。如果我是这个人物,在这种糟糕的情况下,我会怎么样?“很多时候,并不是你的故事不精彩,而是没有引起观众的共鸣,你必须让观众发现主人公与自己相似的人性,观众才会代入角色,投入感情。”

“我有一个愿望要实现,我便踏上了一段征程,在这个过程中行动与阻力相互交织。但在自我或外部因素的帮助下,最终取得了良性结果。”在这个层面上就好理解,为什么任长箴认为《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克服八十一难西天取经、甄嬛从普通人一步步成长为太后、单珍卓玛与妈妈历经辛苦采到了松茸,都是同一个“故事”。

人生在世,谁没有愿望呢?“实际上,讲故事的基本要素也是人生的基本要素。”任长箴的点拨一针见血,似在说讲好故事的秘诀,又像讲了一句人生哲理。

▲晶报全能型视频人才专题培训班开班。

师傅与弟子

“安徽泾县的红星宣纸厂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宣纸厂,那里生产的中国宣纸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让你们拍一个片子宣传中国宣纸,你们会怎么拍?”讲完讲故事的基本要素,任长箴开始提问。

现场同学踊跃发言,有人说以张艺谋在2008年奥运会中运用的那幅长卷宣纸画卷作开头,有的人说从非遗保护的现状着手,有人说从汉字的起源切入,任长箴只是笑笑。

同一个问题,七年前也抛在了任长箴的弟子茫茫面前。

七年前,凭着对拍片子的一腔热爱,茫茫加入了任长箴纪录片工作室,从零开始学习。纪录片《中国宣纸》正是她参与的第一个项目。为了考验她,任长箴把她带到拍摄现场就离开了。年轻的编导遇到这么好的选题,自然很开心,也很努力。两天后任长箴回来,茫茫开心地说:“老师,拍到的素材别提多好了,摄影师都特别高兴,因为画面都非常壮观。”没想到迎来的却是任长箴泼来的一盆冷水:“故事在哪里?”

故事在哪里?茫茫也不知道。为此她哭了一晚上。“我的伤心就在于什么都不懂。老师的指点是,要认识到镜头里的‘情绪’。当时我也不知道‘情绪’是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跟着看、学,慢慢矫正自己。”

看完茫茫与摄影师拍的所有素材后,任长箴找到了红星宣纸厂的负责人,问了一个问题:“你们在这个车间里最怕遇到什么?”负责人答道,“挖破。”顺藤摸瓜,任长箴很快找到了故事点。这也成就了《中国宣纸》的第一幕——

红星宣纸厂的大纸车间内,捞纸工人们需要完成一张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特殊订单。订单要求生产一种巨大的宣纸三丈三。这么大的宣纸,历史上从未有人做过。为了把订单完成,红星宣纸厂抽调了两个分厂里技术最好的工人。但面对两吨多重的帘床,老工人很难适应。三丈三的制作过程遇到了严重的“挖破”事故。但在大家的努力和思考下,终于成功了。

正如任长箴所说,“这个是以时间与实践换经验的工作。”如今,茫茫已然成为了一位堪当大任的编导。几年里,她参与了任长箴工作室几乎每一部作品。“老师从零开始训练我,从业务到心灵,在一个又一个具体的片子里培养我的业务能力,手把手地教。我是全面接受着老师的塑造。”问及成就,茫茫很谦虚说,没有什么“成就”,都是跟老师学习的过程。

这次培训,茫茫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每当课上任长箴指出导演的“伎俩”,“玩弄”观众的“情绪”时,茫茫总是意味深长地发出一声感叹:“好坏呀!”任长箴只是会心一笑。而在给大家展示录音设备的小技巧时,茫茫像掏百宝袋一般,拿出了她手工改进的录音设备,任长箴在旁欣慰且骄傲地说道:“你看我的导演,手工能力可强了。”

▲任长箴工作室的弟子与晶报员工在课堂上听得津津有味。

开机即素材

任长箴最近被一个网络上流行的短视频迷住了:镜头里一只小白猫萌萌的模样十分招人喜欢,镜头外主人说:“灼灼,大声地说‘汪’。”小猫叫了一声“汪”,主人又说:“要是晚上就小声一点。”于是小猫又小声地叫了一声“汪”。就这么十秒左右的短视频,任长箴反复看了十来遍,乐不可支。

制作成本低、内容轻量化、用户参与多的短视频正在占据我们的生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10.65亿,而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10.12亿。《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则指出,2022年泛网络视听产业的市场规模为7274.4亿元,较2021年增长4.4%。其中,短视频领域市场规模为2928.3亿元,占比为40.3%,是产业增量的主要来源。近四分之一新网民因短视频触网,短视频“纳新”能力远超即时通信。

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11月,抖音用户数量在8.42亿左右,日活用户数超过7亿,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20分钟以上。而快手仅2023年一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已达6.544亿。

“我不diss短视频,我不觉得它特别low,它拿到的细节,是我拿不到的,我看不见的。”任长箴在《圆桌派 第五季》中曾表达过她对当今流行的短视频的看法。她说,过去做视频的人都要受过科班训练,拿着非常专业、昂贵的设备,搞非常复杂的编辑选题,写华丽的解说词。短视频时代,开机就是素材,拍摄生活里所有的东西,来自民间,让观众没有心理障碍。“我一看短视频,心里就四个字‘自愧不如’,真弄不出来,真好。”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媒介素质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志安教授,也曾在深圳报业集团的一次业务讲座说过,“视频有内涵、有深度、有用跟有趣变得同等重要,短视频不是时间杀手。”他认为这个时代的网络传播有三大趋势:无视频不传播,无平台不触达,无情感不共鸣。

任长箴每天也刷短视频,有时刷着刷着就睡着了,看到好的她会收藏,收藏到了一定数量就进行分类,去研究它们到底好在哪。“短视频本质上是一个情绪性的产品。真正影响观众的,从来不是内容在说什么,而是内容到底能带给观众什么样的情绪。”

在任长箴传授过“心法”,讲解了“招式”后,如何修炼和使用“任氏武功”在我们这群媒体人中引发了讨论和实践。回深圳的路上,我们还在回味她留给我们的一席话:“讲故事的方法,故事的要素都需要反复的理解和思考,但是再往深处走,你会发现,即使你掌握了各种讲故事的策略和方法,也很难接近有魅力的故事核心,因为故事的核心不是讲故事的方法,而是你了解世界、了解人的深度。”

再厉害的讲故事的人,终究讲的也是人的故事。

版权声明:

本专栏刊载的所有内容,版权或许可使用权均属晶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复制或改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晶报官方微信公号(jingbaosz)获得授权。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朱健 林菲 罗婉 统筹 李岷 制图 勾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