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聋哑人有效沟通的“可识别手语背心”、帮助垃圾分类的“智能垃圾桶”……这些充满想象力和人文关怀的设计,出自哪些设计师之手?
答案也许会令你意外:它们都来自深圳的小学生。
有人说,深圳遍地“爱迪生”,此话不假。
2021年,深圳市专利授权量27.92万件,连续4年位居全国榜首;2022年,深圳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7.9件,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8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5892件,连续19年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这一切无不印证着深圳的“聪明”。而要担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使命与时代重托,为中国式现代化“打样”,聪明的深圳还需要哪些“智慧”?
清醒的智慧
从“三天一层楼”的高光带,到因创新发展而“鹏城”万里,深圳“长红”的背后,有对时势机遇的敏锐把握,活力迸发的优越基因,“闯创干”的精神气质。但要满足对“先行示范”的期许,深圳同样需要日省吾身的勇气,坚定清醒的智慧。
以创新为剖面,深圳有底气——由企业领跑、科研院所发力、个人高度参与的创新模式,长期以来发挥着“CPU”作用;由产业创新牵引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这种市场驱动、需求导向,使创新成果既新又实,更具价值。
然而,深圳也有短板——支撑力强的重大科研平台尚在孵化期,顶尖人才和高端研发团队相对不足,大科学设施布局较晚,世界一流大学仍在培育。
比如,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上,深圳与北京、上海以及临近的广州都还有着一定差距。在高校建设方面,这些年虽然急起直追,但与城市发展速度相比,还是显得缓慢了些。
“企业强势、学界弱势”“重后端、轻前端”,这是对深圳创新现状的普遍“诊断”,直接导致了“聪明城”在基础研究、前沿原创和前瞻性研究上仍存在短板,对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支撑力度仍显不足。
补齐短板,成为深圳升级“智慧大脑”的关键。
乘着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重点布局的东风,深圳首先是“搭台”——加快推进实验室集群逐步形成。青年科学家颜宁任职的深圳湾实验室、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就是在此背景下生根发芽的。
其次是“补课”——为了提升高等教育的实力,除了做强深圳大学等本土高校,北大深研院、哈工大(深圳)、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等“新血液”不断注入;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也为深圳添了一把“智慧之火”,同时,为自身拓展了生源,扩大了科研成果转化的空间。
再就是“布局”——着眼5G、8K、人工智能、区块链、医疗器械、卫星等重点产业,从“全布局”到“精布局”,更多深圳创新“细胞”焕发出勃勃生机,逐步打破一些核心技术垄断,具备了更多站上世界舞台的底气。
更关键的是“引凤”——“追梦之城”发挥着“强磁场”作用,通过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和功能性科研平台建设,锁定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和方向,让“最强大脑”在此激扬智慧,成为全球人才的“栖息地”。
深圳不断升级“智慧大脑”。南方+记者 朱洪波 摄
共情的能力
优渥的环境,一直以来被看作深圳城市竞争力的“杀手锏”。从昔日的边陲小镇,诞生了华为、腾讯、中兴、TCL、比亚迪等首屈一指的大公司,截至今年3月,深圳商事主体已突破400万户。
企业成长,离不开城市养分供给,需要一份对企业的生存发展的共情,形成共荣共生的默契。
进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曾经的“工业第一城”迎来新的现实问题。2005年,深圳第二产业GDP占比为52.4%,2022年,这一数据降至38.3%。据估算,从2012年到2021年,深圳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滑了约10%。这期间,一些知名制造业企业选择外迁。这其中,也许有更高层面的设计考量,也有他们对土地、生活等成本上升的现实顾虑。
在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袁易明看来,制造业始终在深圳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主体推动作用。作为创新型城市,如果制造业不强,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
在GDP迈向4万亿的关口,深圳重提“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的口号。共情企业需求的诚意,更要落到行动的能力上。
深圳直指要害,向天要地,破产业空间难题。
优质产业空间是稳住制造业的“金字招牌”。但深圳,寸土寸金。一些新兴产业久久无法落地,就在于无地可落。比如,动力电池这个风口行业,需要很大面积的厂房。
一场由内至外的革新改变了创新生产格局。打造“摩天工厂”:6月14日的一场项目现场推进会传递了信息,深圳市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土地整备,准备实施“工业上楼”厂房空间建设计划,百米装配式“摩天工厂”呼之欲出。聚合“白大褂”和企业家:在光明科学城国内首创的“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穿白大褂的研发人员和穿西服的企业家老板同处一楼,实现研究与企业孵化的聚合。“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打通科研向产业转化的关键环节。
全国首个全装配式“摩天工厂”深圳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在这里,汽车可“搭电梯”开上17楼。
深圳抓住关键,花式留人,激发“第一资源”活力。
承载超2000万人口的深圳,下决心破解住房困局,让更多新市民、青年人、科创人才不再“为房所困”。截至2022年底,深圳已供应保障性住房65.1万套(间),覆盖了约150万人。在深圳,保障性住房“跟着产业园区走、跟着大型机构走、跟着轨道交通走、跟着盘活资源走”,这一战略加大了建设筹集力度,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不仅如此,深圳“工业上楼”的一个园区,就犹如一座城。比如,在宝安区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园区内高标准规划了居住产品、商业设施,配套教育资源,集生产、研发、办公、居住等于一体,既有生产,也有生活,更有生态。
领飞的果敢
对于深圳而言,前方又是熟悉的“无人区”。从跟飞到领飞,孤独感会成为常态,不确定也是唯一的确定。
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深圳市先行示范区专家库专家郭屹,曾给予深圳“最大的长处是速度”且效率效能都是“典范”的高度评价。他认为:“越来越难给深圳找到一个一眼就觉得这是一个标杆的标杆了,因为深圳自己本身也变成一个标杆。”
在波动的经济周期中,深圳制造奋勇前行,产业链合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南方+记者 朱洪波 摄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连续发布全球创新指数,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自2020年起,连续三年位居第二,仅次于东京-横滨科技集群。
站在推动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新维度上,深圳领飞需要更果敢。深圳要果断把握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的机遇,朝着建设产业创新高地的目标奋斗,更要向着建设源头创新地的梦想奔赴。
深圳领飞需要更强韧:如今,更多的变量在交织,全球产业博弈和调整节奏加快,传统的经贸冲突正在演化为更深层次的科技、产业之争。工业基本盘之稳,始终是深圳经济保持韧性、持续向好的关键。
深圳领飞需要更融合。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科研机构间的协同合作,是深圳振翅高飞的可循路径。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圳正在探索一条“共享创新要素、构建生态融合型创新”的新路子。
……
未来天高,任大鹏展翅!
深圳正用自身的“闯”与“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蹚路创新,焕发出热烈升腾的时代气象!
参考文献:
[1]深圳市统计局.(2023).深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深圳卫视深视新闻.(2021).要创新,为什么不去深圳?
[3]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2021).综研观察:深圳科技创新:经验、短板与路径选择
[4]城市观察.(2019).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深圳创新能力研究
(原标题《聪明的深圳,还需要哪些智慧?》)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詹婉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诚邀您来写诗!用诗歌和AI,#把深圳写进诗#,打开45年的深圳记忆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你在深圳的第___年。或许在莲花山的朝阳下,你留下和深圳的第一张合影;在深圳湾的潮涌中,你看着高楼大厦如璀璨星辰。在夜幕中点亮那些奋斗的故事、深情的岁月,如今有人把它们编织成诗画传扬。 今天,距离深圳经济特区45岁生日,正好还有45天。读特客户端联合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推出“诗颂深圳,AI绘鹏城”特别策划活动,以“诗、诵、画”三位一体形式,呈现一场致敬特区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的跨领域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深爱这座城的您,在鹏友圈带话题#把深圳写进诗#,用诗意的祝福,给深圳写一封“云端诗笺”。 【本期话题】#把深圳写进诗#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上传文字、图片或30秒以内视频,分享你对深圳诗意的祝福。 每一行诗句都是最深情的告白;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份炽热的心意;每一段声音都汇聚成礼赞特区的磅礴力量;每一句奋斗者的祝福既献给深圳,也献给未来……让我们携手,以诗歌之名,共赴下一个璀璨征程!
“圳”好玩!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 暑期精彩不断!深圳各大公园推出40余场主题文化活动,涵盖群艺展演、自然教育、体育健身、户外音乐、艺术展览及创意市集六大板块。同时,读特小记者策划了5场趣味活动,通过互动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这个暑假,你准备带娃去哪里探索呢?快来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一起发现更多好玩去处吧!
00:08
这个暑假,深圳公园40余场文化活动轮番上演
00:05
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上新”,上半年新增无人机物流航线50多条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