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长假,文艺有滋味。6月22日至24日,3天的假期,深圳人的文艺精神生活不断掀起“小高潮”。影院里,人头攒动,人气高涨。剧场里,座无虚席,掌声如雷。美术馆、博物馆里,人流如织,气氛热烈……琳琅满目、丰富多元的文化、艺术活动,如同一席流动的盛宴,闪耀着迷人的光芒,滋养着深圳人的精神世界。
电影院:商业电影艺术电影样样都有
对于爱看电影的深圳市民来说,这个端午有点“美得冒泡泡”。
王宝强导演新作《八角笼中》,朱一龙、倪妮陷入离奇案件的《消失的她》,发哥、GIGI袁咏仪联袂主演的《别叫我“赌神”》,倪大红、惠英红、梁家辉、叶童共同谱写的老年爱情故事《我爱你!》,《闪电侠》《蜘蛛侠:纵横宇宙》等国外IP巨制……除了这些全国人民都能看到的院线电影,深圳市民还可以选择全国艺联专线上映电影——泰国独立电影大师阿彼察邦幻梦之作《记忆》以及“深圳艺术电影放映计划”“2023荷兰电影展”……
《记忆》曾入围第7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斩获评审团大奖,由泰国首位金棕榈奖得主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执导,奥斯卡得主蒂尔达·斯文顿主演,贾樟柯联合监制,影片以独特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场寻找声音的奇妙旅途,一如阿彼察邦往日的作品那样创造着“记忆”之梦。
6月22日《审判》《流沙》、6月23日《美食家》、6月24日《失控家族》《美食日记》……端午小长假“2023荷兰电影展”日日都有排片。有人说,幸福就是有选择。对深圳影迷而言,这个端午就是“选择丰富”的电影嘉年华。爱看商业大制作的,喜欢悬疑刺激的,钟情文艺片轻歌曼舞的……都能在深圳的影院里找到符合自己胃口的片子。多元化不是一句口号。“深圳的电影市场越来越丰富,观众的观影选择权越来越大,城市变得愈发可亲、可爱了。”观众何小姐说。
剧场:话剧《苏东坡》引发追剧狂潮
端午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期间,深圳的演出市场也格外热闹。这边厢,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文版持续热演。那边厢,话剧《苏东坡》引发追剧狂潮。
6月21、22日,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出品、演出的原创大型话剧《苏东坡》全国巡演深圳站,在深圳南山文体中心聚橙剧院上演,结合成都文殊坊妙·剧场《苏东坡》文旅驻场演出,共迎来了话剧《苏东坡》100场演出。该话剧创造性地融入了川剧的“帮腔”“司板”和四川曲艺“说书人”的艺术角色,使戏曲与川剧融合,造成新奇的舞台效果,也让整部戏更富有现代气息,体现了传统川剧艺术和现代话剧艺术相融合的独特效果。
时值端午小长假,聚焦中国传统文化,讲述苏轼从44岁至64岁间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的话剧《苏东坡》受到深圳市民热捧。据悉,本次话剧《苏东坡》到深圳两场演出全部售罄,演出现场座无虚席。6月21日晚演出结束后,话剧《苏东坡》见面会在深圳南山文体中心剧院前厅举行,剧中的主演们来到前厅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
深圳观众的热情点燃了《苏东坡》剧场,现场排起长龙。
美术馆:公教活动美美与共其乐融融
为挖掘端午节深厚的文化内涵,关山月美术馆在端午节当天推出“手绘青花瓷画和粽子挂饰”的公共教育活动,并将活动与馆内展出的“向设计致敬——陈之佛设计艺术研究展”结合在一起。现场参与的市民们热情投入,动手体验创意青花瓷绘画,制作独特的端午节粽子挂饰,美美与共,其乐融融。“在美术馆里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底蕴,非常有收获。活动寓教于乐,让传统走进了日常生活,”观众刘女士告诉记者。
在美术馆里看舞蹈表演,这十足的创意为观众的端午小长假带来“惊喜”。6月24日,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带领观众一起领略“舞蹈实验现场——动静系列之虚构的真实”的第二场表演。舞者穿梭于展厅和作品之间,通过肢体艺术与作品达到共鸣。“这次将舞蹈带到美术馆,给我们观众一种创意和跨界的感受,现场富有艺术感”,观众对此次演出纷纷给出好评。谈及活动的初衷,此次活动总策划肖向荣表示,观者、表演者与艺术媒介在空间中产生了共振与共创的当代空间艺术特性,希望通过这场表演让观众沉浸式感受艺术的融合。
(受访单位供图)
(原标题《端午小长假:深圳人文艺生活不断掀起“小高潮”》)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刘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