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疆 以艺通心 深圳交响乐团《我的祖国》在喀什恢弘奏响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2023-06-22 23:48
收录于专题:飞阅深圳 | 专题

6月22日晚,“深喀文化共建 音乐润疆共融”《我的祖国》——深圳交响乐团“文化润疆”专场音乐会在喀什大学恢弘奏响。当晚,来自喀什大学的师生、当地群众,以及来自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的干部人才、喀什深圳商会的代表共同观看了这场演出。从沿海到内陆,从岭南到边疆,一次以交响乐为丰富优质文化载体的“牵手”,在深圳交响乐团与新疆喀什之间展开。

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当天天气燥热,喀什大学新泉校区新时代会堂内约1200个座位仍座无虚席,甚至在下午乐团彩排时分,便有不少群众前来观看彩排,足见喀什观众对高雅艺术释放出的极大热情与期待。当晚,演出在由深交驻团作曲家朱彬改编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小提琴二重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拉开序幕。耳熟能详的民族曲调经由交响乐团的大编制演绎,激发出别样的艺术魅力,立刻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每曲奏毕,现场均报以暴风雨般的掌声与欢呼。

此后,便是本场的重头曲目——大型交响套曲《我的祖国》。据了解,《我的祖国》是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上,由深圳市委宣传部组织,深圳交响乐团委约著名作曲家张千一创作的。当晚,在约70分钟的演奏时长中,一幅串联祖国山河风光、历史底蕴、家国情怀和民族大团结蓬勃景象的画卷徐徐展开。尤其是在作品的第五乐章《丝路音画》,以巴扬手风琴的美妙音色,绵延起伏出天山南北的瑰丽风光,获得了当地观众的极大共鸣。

当天,张千一也来到了现场,他在接受深圳特区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我的祖国》第一次来到它的创作源头新疆演出,意义重大,我特意从北京赶来欣赏今晚的演出。可以说,这一次我们把来自生活的元素,还给生活本身。”张千一提到,当晚的观众中有不少年轻的学生,他希望这一满含家国情怀的交响乐作品能够走进当地年轻观众的内心。

张千一感慨地表示,“从《我的祖国》首演至今,深交的演奏已经与这部作品融为一体了。无论是每一个短小的动机节奏,还是大舒展的旋律,乐团的呈现如同一个人的呼吸一般,表现出整体化一的感觉,体现了深交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对这部作品的情感投入。希望深交能够带着这部作品走向全世界,也希望在深交的带动下,能有更多的交响乐团演奏这部作品。”

据了解,这是中国作曲家第一次为手风琴创作的大编制协奏曲,张千一介绍,之所以选择巴扬手风琴来表现边疆风情,与这种乐器的起源地域不无关系,其独特的音色也极其适合完成作品对新疆民族风情的刻画。

随着青年手风琴演奏家毛俊澔演奏的巴扬迷人的歌唱性旋律婉转前行,听者仿佛“一秒入疆”,随音符感受博大壮美的自然风景,身临其境般领略异彩纷呈的民族歌舞。作为该曲巴扬部分的首奏者,毛俊澔说,自己在几年间随着深交《我的祖国》走过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走出了国门交流演出,“无论是对于一个演奏者的艺术思考,还是对于一个青年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认知,都给予了我不可估量的能量和启发。”这位在深圳长大的青年演奏家,也在与《我的祖国》结缘的几年间,不断实践着自己在学业与演奏事业上的攀登。毛俊澔透露,自《我的祖国》首演以来,仅仅与乐团合作演奏作品全本已有约45场,在各种舞台演奏乐章节选更是不计其数。“这个乐章有非常突出的‘二部性’结构,在旋律的快慢转换之间,如何用巴扬手风琴发出近似人声的歌唱性音色,又如何在后半部表现出塔吉克族的一些快速跑动的律动,这其实都是巴扬手风琴的特长。可以说这部作品已经融入我的血液里面,也融入我的一些技术层面的习惯,能够在演奏中达到技术与理性与感性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状态。”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当电影《上甘岭》的经典插曲融入第七乐章的主题音乐素材响起,这一刻,交响化的呈现把对祖国的挚爱推向高潮。曲毕,现场热烈掌声与欢呼久久不散。为感谢喀什群众的热情,深交的演奏家们还带来新疆民歌《牡丹汗》《掀起你的盖头来》的返场曲目。最后,在《歌唱祖国》的昂扬旋律中,现场观众纷纷大声合唱起来,在兴奋的欢呼声、掌声中,舞台上下完成了一场动人的共鸣,深喀两地也再一次以艺通心,加深了情感的连接。

据悉,接下来深交还将走进麦盖提县和泽普县,为当地群众带来多场精彩演出。

(深圳交响乐团供图)

(原标题《文化润疆,以艺通心 深圳交响乐团<我的祖国>恢弘奏响喀什》)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刘一平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