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推出“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358件珍贵文物亮相
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2023-06-21 17:03

继去年成功举办“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开篇之作“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后,上海博物馆近日重磅推出该系列的第二展 “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展览聚焦距今5800年到4300年的长江下游地区,以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的文明第一个发展高峰中最伟大的成就,以考古实证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发展史。

本次展览展品汇聚全国19家博物馆、考古机构珍藏的出土文物358件,其中,90%以上为珍贵文物,三分之一以上为首次亮相的最新考古成果。展览从古国、稻作、手工业和玉器四大版块讲述文明的故事,带领观众穿梭时光,走近东山村、凌家滩、良渚、福泉山等著名考古遗址,领略长江下游史前文化艺术的魅力。

良渚遗址,杭州亚运会的火种采集地,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文明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等基本处于同一时期和同一纬度,有着相近的文明化进程。良渚文明的发现,定位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时间坐标,突破了近代西方学术界建立起来的文明起源理论和发展模式,是中国古代文明绵延不断的实证。

造型质朴的人首陶瓶

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出土的象牙权杖

本次展览亮点频频,展品件件精品。有崧泽文化的典型器物人首陶瓶,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最大和最重的凌家滩遗址石猪,良渚王的“三大神器”——“琮王”、“钺王”和玉权杖,迄今发现最早的人鸟兽图案透雕精品——透雕玉人首形饰,史前最精美的象牙制品——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出土的象牙权杖等等。

第一单元:古国文明

5300年前良渚文化强势崛起,覆盖长江下游大部分区域,并在浙江余杭规划建造了核心都邑——良渚古城,形成以稻作农业为基础、玉为政治纽带,标识着权力与信仰的独特文明。

凌家滩考古发掘出土的石猪

本单元带观众领略崧泽时代的东山村遗址和凌家滩遗址,以及反映良渚文明的良渚古城遗址、反山遗址、福泉山遗址和寺墩遗址。其中,在凌家滩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重达88公斤的石猪,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形体最大和最重的猪形石雕。猪的嘴、鼻孔、眼、耳俱全,并有一对獠牙,形态十分逼真。出土于反山王陵的良渚“三大神器”——“琮王”、“钺王”和玉权杖在这一单元得以同框亮相。器物上多组完整的“神人兽面纹”图像令人惊叹,反映出良渚文化微雕技艺之精湛,同时也是良渚社会最高的权力象征。

第二单元:稻作文明

作为得天独厚的稻作传统起源地之一,长江下游区域的水稻生产及耕作模式在崧泽·良渚文化阶段获得了迅速发展。江南地区“饭稻羹鱼”的传统饮食模式自崧泽良渚时期开始就基本确定了。

豚形灰陶壶

玉耘田器

本单元从“田连阡陌”和“渔猎蓄养”两个方面展现了崧泽·良渚文化阶段的稻作文明,展示了点种棒、石犁、双孔石镰、五孔石刀、石铲、石耘田器、玉镰、玉耘田器等农具,以及猪形陶尊、狩猎纹陶罐、鹿钺纹陶尊、鱼纹陶盆、豚形灰陶壶等带有动物形象的器物。

第三单元:手工业文明

带盖竹编纹陶罐

长江下游地区扎根于发达的稻作经济土壤之上,手工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崧泽时代,手工业产品最突出的是陶器和玉石器,到了良渚,玉石制作、制陶、纺织、漆木、制骨等多领域都取得了空前发展,专业化的生产模式逐渐凸显。同时,以制玉业为代表的部分高端手工业被权贵阶层所垄断。崧泽文化的典型器物人首陶瓶,整个器物造型奇特,生动古朴,在国内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首见,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还有上海青浦寺前村遗址出土的双层镂孔花瓣足陶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中少见的精品,说明崧泽先民在追求器物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已经开始了审美与艺术创作。

第四单元:玉器文明

玉因稀有而独特的矿物学属性被先民们赋予了特定的观念形态。崧泽时代,玉从简单装饰用途向着代表身份、等级的玉礼器发展。良渚文明对于玉器的热爱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他们用玉来划分等级、区别身份、显示权力,创造了琮、璧、钺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玉礼器及其背后的礼仪系统,最终形成了一套不同阶层人群的用玉制度和社会规范。

凌家滩遗址的玉鹰

透雕玉人首形饰

在本单元展出的文物中,出土于凌家滩遗址的玉鹰,为“鹰—猪—太阳”合体的器物,造型独特,内涵丰富。出土于赵陵山遗址的透雕玉人首形饰,是良渚文化玉器的珍品,乃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人鸟兽图案透雕精品。而在福泉山遗址出土的象牙权杖,堪称史前最美的象牙制品,上海博物馆藏有两件,此次展出的为一件真品和一件复制品。这类象牙器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也曾出土相似的器物,但都没有得到有效保存和复原。在上海博物馆文物修复师手中,这件脆弱精美的象牙权杖被首次完整清理出来公开展示,在上海乃至全国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中开创先河。

本次展览展期至2023年10月8日。

(照片由上海博物馆提供)

(原标题《“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上博开幕  19家博物馆联袂展出358件珍贵文物》)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