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与老区携手,深圳赣州对口合作再升级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雅丽 文/图
2023-06-17 19:39
收录于专题:飞阅深圳 | 专题

编者按:6月12日至6月16日,深圳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市媒体单位,赴赣州开展为期5天的“特区老区对口合作共谋发展”采访调研活动,深入宣传报道赣州积极与深圳合作、加速融入湾区的新举措、新成果。深圳特区报推出特别报道,全方位呈现深赣对口合作的新动向、新风貌、新故事。

今年2月,广东省政府与江西省政府联合印发《深圳市与赣州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7年)》,方案明确了深赣两地7个方面的对口合作。马不停蹄,时不我待,没过多久,两地对口合作动作频频,落实两省方案。

3月初,深圳创投日,半个会场都是江西赣州招商团,深赣金融合作不断深化;5月初,深圳精品展销中心(赣州)揭牌,共建两地合作与交流的新平台;5月中旬,深赣两地正式开启不动产登记“跨城通办”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多点连成面,深(圳)赣(州)对口合作从纸上的方案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互惠互利行动。

近年来,深圳市和赣州市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成为推动两地发展的重要引擎。特区的经验和技术在老区得到了借鉴和应用,老区的产业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在赣深合作的推动下,赣州市正在以稳健的步伐融入大湾区的发展脉络中。

潮起湾区,泽润老区,共同富裕的动人篇章将在未来持续奋笔书写。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往来人员相近相亲

一湾东江水,将深圳、赣州两地紧紧相连。

六月的赣南大地,满目苍翠,山欢水笑,高楼林立,道路纵横。

坐车驶上山路,走进隐藏在赣州市龙南市的虔心小镇,万亩竹林和茶园扑面而来,府邸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宛如世外桃源。

“从深圳到我们龙南市这个景区,只需要两个多小时,十分方便,很多大湾区的旅客周末想亲近山水,出高铁站后坐大巴或网约车,不一会就能到小镇。”见证了两地互通往来更加方便的叶伟贤,脸上布满欢喜。

赣州融湾的速度正飞速跃升。

“真没想到,从深圳驾车只要四个多小时,就能来到南康区的家居小镇挑选家具。”一路同行来赣州采访的蓝女士,不禁为两地的通行便捷发出感叹。

赣深高铁2021年建成通车,赣州到深圳的通行时间由原来的近7小时缩短至近2小时,真正融入了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赣州与大湾区的时空距离进一步拉近。

与融湾步伐加速并行的,还有沿海港口与内陆合作新模式的开创。

2022年6月,赣深城际高速货运班列“融湾号”正式开通,开启赣深两地货物运输的高速时代。

2023年6月,一列装载着赣州本地家具、服装、日用品等货物的班列从赣州国际陆港驶出,当天到达深圳平湖南站后,将转拨至深圳盐田港,陆续发往RCEP各成员国。

赣州国际陆港综合管理部工作人员钟欢艺介绍,“融湾号”开通后,该班列中途不再编组、停留,全程运行平均时间将由原来的12小时压缩至6小时,节约了大概40%的时间,运输成本降低了30%,极大提升了内陆地区的贸易便利化水平。

在赣深两市推动下,赣州国际陆港成为全国首个“内陆海港”。同样,赣州作为江西对接融入大湾区的最前沿,也是大湾区联动内陆发展的直接腹地,已然具备了成为大湾区“后花园”的发展基础。

在一班班列车的飞速行驶中,不仅仅是货物的运输、人员的往来,仿佛还跨过了时间的长河。“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 “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越来越多的湾区人民来到老区,寻根望峥嵘岁月;“大潮起珠江” “莲花山公园邓小平同志铜像”,也有越来越多的老区人民,带着这份初心奔赴湾区,寻梦探前程未来。

“我有家人就在深圳上班。”“我们的干部时常会去深圳交流学习,对那边已经很熟悉了。”赣州市寻乌县,在深圳干部与当地干部们的交流中,特区与老区人民相互照拂的温情跃然于面前。

挂职锻炼、培训学习、经贸协商、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两地区各界频繁南来北往,人文相亲,情感愈发深厚,合作愈加深入。

正如一名深圳干部在同行中有感而发:“君住东江头,我住东江尾,日日思君今见君,共见一江水。”两地人民正见证对口合作不断升温的过程,深圳与赣州也将各自的印记刻入彼此发展的脉络之中。

老区折射特区身影,特区携手老区前行

“这里到处都是深圳的影子!”这是一位记者同行在稿件中分享的细节。

如同她所说的一样,如今赣州所发展的制造业,和深圳是如此相似,不禁让人想起特区早年的模样。

在电子制造业方面,坐落在龙南市赣州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城的江西志浩电子科技公司,是深圳市五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旗舰制造基地,与中兴、华为、三星等大企业合作,生产PCB各类快样板、HDI手机板、FPC软板、IC载板等高精密电路板。当记者乘坐观光车进入车间,行驶路上,一台台大型的精密仪器设备从身边“飞驰而过”,自动化设备源源不断地生产合格产品,是名副其实的自动化智慧化工厂。

据当地负责人介绍,志浩电子是龙南以商招商的“典型”,这里主动引进了上下游企业在龙南投资建设,为提升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集群效应,注入了强劲动力。

不单是产业链的布局,更是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布局。

2020年7月10日,格力电器(赣州)智能制造基地落户于赣粤产业合作区(南康片区),这是赣州对接融入大湾区引进的第一家世界500强制造企业。如今,在智能制造基地内,机械臂灵活翻转,产品迅速组装成型,即便是“无人工厂”,生产全流程实现也智能化管理。

制造在赣州,研发在湾区,赣州已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的“飞地”。

有记者注意到,左右沙发项目所在地挂牌“龙华数字软体家具产业园”、赣州国际陆港所在地挂牌“深赣港产城特别合作区”,在政府力量的主导下,“飞地”变热土,大湾区产业不断迎来有序转移,而革命老区赣州也正焕发新的生机。

流水线上,裁床上的布匹按照激光定位自动剪裁,服装吊挂系统快速将布料送至工人的操作台前,这是近日记者在于都县看到的新鲜事:传统纺织服装业实现了“智”变。

据于都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丁有胜介绍,纺织服装业是于都县的头部产业,长期以来,于都手艺人以精湛的技艺走南闯北,于都“三锤三匠”声名鹊起,闻名天下。

2012年,深圳赢家服饰有限公司选择落户于都楂林工业园,则是看重当地生产制造的良好优势。如今,当地正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服装产业形成一种优势互补,改革开放40多年,大湾区的品牌营销设计已经非常完备,于都县则集中力量聚焦高端优质制造领域,近年来,传统优势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也涌现出一批数字化的生产应用。

深圳与赣州,产业合作共赢渐入佳境。存量“焕新”,“智能化”赋能传统产业升级,是老区折射出的特区身影;优势互补、势头强劲,是特区感恩老区、携手老区增量提质的坚定允诺。

“深帮圳链”深化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打造

六月好时节,瓜果正飘香。在于都县的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如果用无人机俯拍农田,将看到“深圳农场”的字样,这里是于都县打造的首个深圳农场。

走进寻乌县的“幸福小镇”智慧蔬菜产业园,几名农户正冒着细细的小雨,将苗插进土壤里,用手将土围拢好,她们就这样充实而忙碌着。

再往深走去,空心菜、大青瓜、百香果……幸福小镇的蔬菜基地宛如一个奇异的“蔬菜王国”。

来到蔬菜产业园的出口,这里有一块智慧显示大屏,这是该产业园建成的“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数字化应用系统,实时监测棚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土壤情况。除种植、采摘、日常养护工作外,包括灌溉、控温、施肥等在内的大部分工作,都由智能调控系统和感知系统完成。


“我们公司这边的蔬菜有60%是运往大湾区的,当天采摘的蔬菜瓜果当天就能端上大湾区市民的餐桌。”赣州宜源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幸福小镇项目负责人曾令熊介绍,目前蔬菜产业园里共种植了20多种蔬果,产品品质全面对标“圳品”标准,打通了小镇农产品与大湾区市民餐桌的最后“一百米”。

不单单是在寻乌县的幸福小镇、种植于于都县富硒土地的农作物,无论是龙南市虔心小镇年销量50万只的鸡,还是销往粤港澳的寻乌蛋品,如今,赣州的农业产业园基地作为大湾区蔬菜瓜果直供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互补互通,你来我往。农产品进入大湾区的同时,深圳也为老区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一方面,“圳品”标准的打造,助力当地农产品品牌提升、奏响湾区。在寻乌县果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东华看来,有了“圳品”的评定,当地的脐橙影响力更广了;与此同时,由深圳支援合作的幸福小镇,辐射带动了电商产业发展,他入驻电商产业园后,正因深圳元素融入于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中,也对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订单记忆犹新,“在我们的订单客户里,许多都是发往粤港澳大湾区的。”张东华介绍道。

另一方面,深圳对于当地农产品的定点帮扶采购,也极大促进了订单的增长。“今天早上(6月15日),我们有一辆5.6米的车,将农产品销往了大鹏新区的消费帮扶馆里,当地会有街道办的负责人和我们进行对接,再协助销售我们的农产品。”思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兰昕说道。据她介绍,自2019年开始,寻乌县成为深圳市龙岗区对口支援帮扶的地区,如今,当地的帮扶农产品隔山差五便会运往龙岗区。从生产链条、到运输链、供应链、“深帮圳链”的每个环节与当地的打通,都不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的打造。

夜幕降临,劳累一天的农户们也不会闲着,约上几个好友聚会,或与新结识的客户继续沟通交流,在深赣合作下,当地的文旅电商资源发展愈加丰富,勾勒出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中,而他们也把此当作“充电器”,不断地汲取能量,以此面向融湾步伐更快的明天。

(原标题《特区与老区携手,深圳赣州对口合作再升级》)

编辑 葛墨含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董晓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雅丽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