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

深圳普法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
2023-06-09 14:31
摘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八五”普法规划以及实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工作要求,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以下简称市交通运输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打造人民满意交通为根本,紧紧围绕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目标,积极推动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深入开展交通运输法治宣传教育和行业法治文化建设,不断推动一流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

一、完善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普法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

市交通运输局建立了由局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局领导担任副组长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局法规处,办公室主任由法规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成员包括法规处全体人员和各单位法务主管。在局内部形成了架构清晰的普法组织网络及“有统有分、高效协作”的普法工作机制,能够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变动实际,动态调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确保普法工作组织建全、无缝对接。

(二)强化统筹规划

市交通运输局定期更新普法责任清单。结合每年普法工作重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及“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普法内容和普法责任,实现分类普法、精准普法,并向社会公布《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普法责任清单》。同时印发《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普法工作指引》《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等文件,确保全局普法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落实普法工作任务。

(三)强化经费保障

为做好普法经费保障,市交通运输局将局内普法工作经费纳入部门预算,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举办法治培训、摄制普法视频、购置法律法规书籍等,用足用好普法工作经费,保证普法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抓好干部职工学法用法

(一)领导干部带头学

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人宣讲了《民法典》《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十多部法律法规规章。并将学法议题列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范围,实现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化、常态化。2021年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同时邀请专家为全局干部讲解《行政处罚法》《安全生产法》。2022年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内法规的重要指示精神、《信访工作条例》等。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在全局营造良好的学法氛围,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

(二)全体干部职工严格学

一是依托广东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系统,每年组织全局公职人员学法考法,学考率在全市名列前茅。二是组织落实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制度,每年邀请法官学者为执法人员授课,并自创行政执法人员年度学法考试,切实提升执法人员法律素养。三是邀请孙晋、倪洪涛、宋旭光等专家学者多次举办法治讲座,宣讲公平竞争审查、《行政处罚法》《信访工作条例》等一批重点法律法规以及如何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能力。四是开展“送法律好书”活动。为拓展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八五”普法期间,市交通运输局共购买《信访工作条例辅导读本》《法治的细节》《政府信息公开一本通》等各类法律书籍千余本,向局机关全体人员和局属各单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发放。五是编印交通运输法规指导和依法行政典型案例评析。针对日常行政、行业管理的热点、难点、焦点法律问题,积极编印《交通运输法规指导》15期,《依法行政典型案例评析》10期,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法律分析,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建设性意见,指导全局干部职工依法行政,防范法律风险。六是开展行政许可案卷评查、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合同抽查通报、复议诉讼案件办理情况通报等,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纠正,进一步提升全局各项工作质量。七是举办了九届“法治交通”法律知识竞赛、七届执法技能比赛。2023年,市交通运输局蝉联第四届广东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技能竞赛团体冠军,包揽了全部个人一等奖,并获优秀组织奖。

(三)党内法规常态学

常态化开展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各支部定期集中组织开展《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专题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明纪法、强意识、守纪律、铸忠诚。

(四)公职律师制度稳步推进

深入推进公职律师工作,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公职律师在重大决策及重大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规范性文件审查、合同审核、行政复议诉讼等方面的作用。修订印发了《公职律师管理办法》《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指引》《法律审查工作制度》《合同管理办法》《复议诉讼办理工作规定》等规章制度,推动全局依法行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目前,市交通运输局公职律师队伍已扩充至10人,为提高复议诉讼应对水平、建设一流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全面落实

修订《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复议诉讼办理工作规定》,印发《市交通运输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诉讼应诉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规范行政诉讼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及相关人员旁听庭审制度,按照“应出尽出”的原则,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打造为生动的法治教育课堂,更加直观地发现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切实提升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

三、发挥普法优势,构建社会普法格局

(一)实现在立法和执法中全链条发力

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对多份法律文件进行政策解读。严格执行“谁执法谁普法”制度,坚持执法工作与法治宣传相结合的原则,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法治实践全过程,将每次执法实践都当作“普法课”,在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工作中宣传行业法规,提高行业人员的法治意识,实现普法精准化、常态化。

(二)落实从业人员普法培训

举办350多场培训讲座,培训各类从业人员40余万人次,绘下行业从业人员普法培训版图。通过从业人员普法培训,帮助行业从业人员掌握安全法律知识、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全行业从业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助力行业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多渠道开展系列普法

一是路上普法。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积极落实市普法办的部署,利用地铁灯箱、公交车显示屏、出租车车尾等设施发布普法宣传公益广告,借助公交站台、汽车客运站、机场等人流密集场所,通过宣传标语、海报、普法微视频等方式,累计张贴宣传了宪法、民法典、垃圾分类、反信息诈骗、举报非法集资等多批次宣传海报,播放了一系列宪法、民法典、交通运输相关法律法规普法宣传视频。二是水上普法。以邮轮母港、码头为主线,通过张贴海报、在电子显示屏播放普法微视频等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四、创新普法工作,提升普法质效

(一)打造“互联网+普法”新矩阵

打造“深圳交通”、“深圳交通运输执法”微信公众号及“深圳交通”官方微博普法阵地,开展“法律法规及解读”、“执法监督”、“治超执法”、“非法营运”等专题普法,定期发布普法简讯。并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普法宣传暨“法治交通”普法知识竞赛活动,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有关内容以及交通运输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近年来,参与答题总人数突破10万人次。同时,通过门户网站更新法律法规规章和公示执法裁量标准,动态发布权责清单、监管信息、行政执法(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审批)、双随机等公开信息。“深圳交通”微信公众号连续多年获评“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十佳政务微信公众号”,“率先建立公共大巴专营制度”入选深圳经济特区40年法治建设创新案例。

(二)优化普法载体,培育普法品牌

结合“无车日”“路政宣传月”“安全生产月”等交通运输品牌活动,帮助行业从业人员、社会公众熟悉和掌握交通运输行业法律法规。一是开展“路政宣传月”活动。在交通管理所、超限检测站、公交场站、公交候车亭等场所发放宣传手册、悬挂宣传标语、摆放宣传板和播放路政普法视频,不断提高社会公众保护路产路权意识。二是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针对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高危行业的特点,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法》专题培训会,进一步提高了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监管执法能力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三是在每年的9月22日世界无车日期间,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月”“公交出行宣传周”等活动,组织公交、客运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普法培训,大力宣贯行业法律知识,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职业意识、服务意识,营造和谐的交通环境。

(三)加强“以案释法”工作

建立“互联网+以案释法”模式,通过“交通运输执法”微信公众号,定期向社会发布行政执法典型案例,与深圳都市频道第一现场节目合作,定期发布查处“黑大巴”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实现普法内容与群众热点难点问题“同频同步”,为群众明法析理、答疑解惑。并定期收集、整理行政执法典型案例,编印《以案释法指导案例》《执法指引》《样板化案例》,做好以案促改工作。摄制西游系列《交通运输普法系列宣传片》以及动漫普法视频《执法君普法小课堂》,将典型案例动态化,让“以案释法”变得更形象生动。近年来,共摄制普法视频20余部。

编辑 郑双喜 审读 曾锐 二审 邹远先 三审 洪鹏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