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战略,香港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合作愈发频密。香港艺术发展局文委会顾问、香港作家联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香港会员分会会长、《明报月刊》总编辑兼总经理潘耀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及,在建设文化大湾区的过程中,香港应继续发挥国际文化交流窗口的优势,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香港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窗口,在文化大湾区建设中,应继续发挥这一窗口优势,成为大湾区的文化桥梁,以及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深圳一直都比较重视推动文化的建设,对文化的发展持开放和包容态度。在建设文化大湾区过程中,深圳亦可发挥独特作用。”
不遗余力推动大湾区文化交流互通
作为香港知名的作家、出版家,潘耀明在推动建设文化大湾区方面不遗余力,他参与组织过大湾区相关的文学峰会、高端论坛,其中包括2019年在广州成立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2022年6月开启的“大湾区文学征文奖”活动,以及2022年7月在香港创刊《明报·明月湾区》等。
“2022年,我们申请到香港艺术发展局的一个赞助,实施了发展文化大湾区的计划,还组织了大湾区的作家协会、文学社团、高等院校、传媒等32个文化团体,对大湾区文化进行整合。” 潘耀明说,这个计划分为两部分,其中之一是在《明报·明月湾区》的文学园地,刊登来自大湾区一些作家和学生的作品。另一部分是,组织“大湾区文学征文奖”活动,面向大湾区的不同作者,收集他们的作品,最终收到了近千份的作品。
在潘耀明看来,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建设中,经济是首先的切入点,但实际上文化也是其中的灵魂之一。“我们要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内文化的交流互通,增强大湾区的文化影响力。”潘耀明说。
香港应继续发挥国际文化交流窗口优势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潘耀明说,香港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窗口,在文化大湾区建设中,应继续发挥这一窗口优势,成为大湾区的文化桥梁,以及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
“文学是文化的精灵,过去香港对原创文学一直都不够重视,香港的很多文学活动实际上都是在民间进行的,过程都比较艰苦。”潘耀明说,“新一届特区政府组建成立了文化体育及旅游局,较为重视香港的文学发展。我希望香港可以好好利用自身的优势,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谈及深圳的文化建设,潘耀明认为,深圳一直都比较重视推动文化的建设,对文化的发展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在建设文化大湾区的过程中,深圳亦可以发挥其自身的独特作用。
□嘉宾简介:
潘耀明,笔名彦火,出版评论、散文二十七种,凭《竹风·竹笑与血性》文章获第九届《海峡情》文学奖,首届《四海华文笔汇》散文特别奖。2009年9月,获香港国际创价学会颁发“香港SGI”奖状;2019年9月8日,获得亚洲知识管理学院以“文采四溢 学子楷模”赞词,获颁2019年度“亚洲华人领袖奖”。
(原标题《潘耀明:文化大湾区举足轻重 | 2023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
编辑 葛墨含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王越胜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双节在深比心祖国#10月1日早上,众多市民来到梅沙尖迎接日出,当朝阳冉冉升起的时候,人们用力挥舞的五星红旗与之交相辉映。这一刻,真挚的爱国热情具像化了
国庆假期喜喜洋洋🇨🇳💐
家乡小吃DIY-粿汁皮+蒜头油 蒸排骨 炒萝卜干 小香芹 辣椒油
来成都,这里是我必打卡的地方[得意]环保超市就今天开一天,然后从一号到八号放假,赶紧来买点东西。那么多超市,独爱这个全球唯一一家邮购的环保超市,平常来不了实体店,就在网上购买,它和顺丰合作,方便快捷,早上刚刚开门居然这么多人[强]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