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特别策划|发扬岭南文化独特优势建设人文湾区
​仇小敏 凌广玲
2023-06-06 10:49

提要

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文建设和发展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发扬岭南文化独特优势,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坚守人才为要,以及坚持中外文化交流互鉴,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发展定位,从根本上为打造世界级湾区提供可靠的人文指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

仇小敏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共建人文湾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目标,它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举措,而且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使命任务。相较于世界三大湾区关于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基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人文环境,以海洋文化和岭南文化为基础,融合海丝贸易、国际交流、西方殖民等因素,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特殊的人文环境。

一、建设人文湾区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人文湾区,需要坚持粤港澳三地共同创造的岭南文化。岭南文化是指中国岭南地区地域性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的文化内核,坚定文化自信是共建人文湾区的文化根基。岭南文化是在受到中华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中原文化、百越文化以及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具有变革创新性、开放包容性、工商实业性、合作互利性等鲜明特征。

岭南文化对于推动岭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古代时期,岭南文化积极吸收中原文化优秀思想,对于积极沟通外来文化与内陆文化、促进各民族和国家的统一起到了重要的文化交流枢纽作用。到了近代,由于西方殖民者入侵,国家陷入亡国灭种的危难境地,中国先进之士毅然提出“挽救中华民族于水火”革命方案和建设思想,岭南文化积极吸收了中国近代先进革命思想,促使岭南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由边缘文化发展为主流文化之一。

在现代社会,岭南文化率先走向了现代文明,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并承担着重要使命任务。大湾区人民在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以及语言沟通上具有相似性,为此在国家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提到:“香港、澳门与珠三角九市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优势互补”,因此这种天然优势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积极因素,也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发展坚定了文化基础。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发展,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理念,发扬岭南文化独特优势,以独特的两岸三区“共同文化”强化湾区人民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是维系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建设和发展人文湾区必须始终坚定的文化自信理念,也是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软实力、建设广东文化强省、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强国的重要一环。

二、建设人文湾区必须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

湾区居民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参与者、践行者和创造者,是建设人文湾区最积极、最具有活力的主力军,因此需要筑牢粤港澳大湾区不同群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家国情怀,广泛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共识。

建设好人文湾区,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促进大湾区健康发展,增强大湾区主力军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近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陷入悲惨境地、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机、探索新的救国救民之路而抛洒热血,为“为争主权,内除国贼”而奔走呼喊,这包括粤港澳地区的广大同胞,为摆脱殖民控制、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深深体现了中华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辱、团结一致的爱国主义精神。

如何凝聚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从增强群体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岭南文化的情感认同开始,利用以粤剧、粤曲、醒狮等文化资源加深粤港澳的同根同源的认识,让他们情感上做到交心交融、同心同向,在情感上深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应当改进港澳相关教材,展示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医疗、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让港澳居民正确了解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加强培育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意识;三是积极引导和鼓励粤港澳居民参与国家发展重要议题,例如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议题,培养“爱国爱港”“爱国爱澳”“家国情怀”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建设人文湾区必须坚守人才为要

人才是第一资源,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发展需要坚守人才为要理念。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文建设和发展需要汇聚一批技术精湛、目光长远的专业人才,人文湾区建设才有无限可能。

近年来,国家在引进和培养人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世界一流湾区相比,在人才吸引、人才聚集上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第一,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导和支持相关企业通过论坛、赛事、国际精准招聘等形式引进国际专业人才来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同时,相关企业可以考虑引进海外硕博士学历人才以及校企合作的专业人才以共同建设人文湾区。第二,积极培养和发展人才。一是相比于世界三大湾区人才培养方法,粤港澳大湾区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基于本土文化和培养具有本土精神特质的人才。二是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急需紧缺人才目录(2022年)》,在高校培养人才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人才需求而开设相对应的专业和课程。三是高校需要聚焦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开设具有大湾区人文特色的专业以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第三,做好人才激励政策,引导人才向其他城市汇聚。

四、建设人文湾区必须坚持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建人文湾区,需要兴文化、强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有其优劣,只有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才能共同发展。这就需要坚持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理念。建人文湾区,需要推动岭南文化“走出去”,向世界各地区讲好岭南故事和岭南精神,只有把岭南文化融入世界,在与各地区文化交流中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才能在继承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赋予岭南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才能更好地增强大湾区的文化软实力,进而实现“文化强湾”的目标。

粤港澳大湾区的不断发展强大是一个从文化觉醒到文化自信的过程。历史告诉我们,封闭自守必然使自己落后于其他国家发展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必须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的发展浪潮之中,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事实上,粤港澳大湾区的每一个人都是促进大湾区文化与世界各地区文化沟通交流的纽带,因此要主动担当起传播岭南文化以及加强与世界各地区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使命,秉持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理念主动参与各地区的文明交流,要在交流合作中积极主动把包括岭南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又要吸收和借鉴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为我所用并不断创新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文建设和发展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发扬岭南文化独特优势,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坚守人才为要以及坚持中外文化交流互鉴,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发展定位,从根本上为打造世界级湾区提供可靠的人文指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

(仇小敏: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员、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凌广玲: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原标题《发扬岭南文化独特优势建设人文湾区》)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周斐斐

(作者:​仇小敏 凌广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