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而行 夯实高质量发展底色 罗湖区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
深圳特区报记者 范慧如
2023-06-05 07:04
收录于专题:飞阅深圳 | 专题

从藏满自然宝藏的梧桐山,到荷花盛放百亩湖塘的洪湖,山水罗湖,绿意盎然。这里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也是新时代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名城、中国最美绿水青山生态名城双名城。

一直以来,罗湖区以“美丽罗湖”为奋斗目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共同发展。在“绿色更新”的引领下,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城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机融合,打造成为山水共融宜居典范,逐步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罗湖模式”,一幅山水城交融的绿色罗湖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做绿色传播者,罗湖首个绿色行动宣言发布

“我们坚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构建美好罗湖的必由之路!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城市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模式。”在第52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罗湖区学生代表带领参加罗湖区“6·5”世界环境日活动的现场众人,共同宣读辖区在全市发布的首个绿色行动宣言——《和谐共生 绿色未来——罗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行动宣言》,发出铿锵有力的罗湖声音,让市民切身感受到生态环保的重要性。

据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主题,罗湖区一次性推出多项举措,展现出绿色罗湖坚持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与信心。

罗湖区开展“6·5”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引导市民关注生态环境建设。

载着环保理念与绿色实践,“生态大巴”正式启动,驶向罗湖“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好明天。这是罗湖创新推出的“山水罗湖·生态巴士”项目,项目选用211路和13路公交车,这些电动大巴无废气排放,采用一级踏步低入口设计,配有手动轮椅板和轮椅区,可以实现无障碍上下,既能有效保护环境又能满足乘客各种需要,引导大家关注罗湖生态文明建设。

“山水罗湖·生态巴士”项目正式启动。

跟随“生态大巴”,市民朋友们参观了洪湖水质净化厂,进一步了解现代化技术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亲身感受罗湖生态工作成果,鼓励身边的亲人朋友参与到节水、护水等绿色行动中去。

洪湖水质净化厂展出污水处理先进技术。

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形式。本次活动中,罗湖还推出了2023年罗湖生态环境教育活动计划,对全区各自然学校和环境教育基地年度活动计划进行汇总和梳理,搭建了自然学校等教育资源和市民之间的桥梁,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环境教育资源的作用,让广大想参与自然教育的市民“有路可循”。

做绿色守护者,加大自然生态保护力度

成群黑鸢高空翱翔、夜行豹猫领地“巡航”、白刺湍蛙“歌声”回荡、擎天桫椤“立地成王”……越来越多珍稀濒危物种频频现身,是罗湖用心守护生态环境的最好佐证,也是罗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

自然界的命运和人类息息相关,山水罗湖中的丰富自然物种见证了罗湖为守护绿色做出的不懈努力。立足深圳生态廊道“十字路口”定位,2022年在梧桐山、深圳水库等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初步记录植物686种,含土沉香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种,发现动物116种,含豹猫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1种。

大梧桐生态融合发展区是罗湖生态版图上的一颗明珠,分布有249种陆生脊椎动物与1924种高等植物。为守护好这一生物多样性的宝库,罗湖通过专业技术团队持续对在梧桐山风景名胜区,以及东深供水-深圳水库水源保护区、银湖山郊野公园等重点区域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整理和编目,为强化生物多样性长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下一步,罗湖区将继续加大自然生态保护力度,与辖区居民共建共享生态文明成果。建立罗湖区梧桐山等重点区域重要物种名录,开展罗湖区梧桐山生物多样性成效评估;结合辖区生物多样性现状,研究制定《罗湖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年度实施方案》。

做绿色管理者,创新治理数字赋能环境监管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罗湖区多措并举,通过创新治理、数字赋能,在治污攻坚上精准发力,成效显著。2023年1至5月,罗湖区PM2.5年均浓度19.8微克/立方米;国考断面深圳河河口为地表水Ⅳ类标准,深圳水库、省考断面径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全力化解噪声扰民问题,积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生产生活的绿色化、低碳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趋势。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创新探索“买碳”赔偿,输出优秀罗湖案例,不仅成为辖区积极打造低碳先锋城区的缩影,更荣获2022年度深圳“十大法治事件”,以低碳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绿色转型。

2022年5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执法人员发现一处工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烟度超标排放,决定在行政处罚案件办理过程中,同步启动大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索赔工作。随后的2022年8月,深圳正式实施《深圳市碳普惠管理办法》,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签订广东省首例高密度建成区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协议,首创“碳普惠+替代性修复”模式,将损害赔偿资金全额用于购买碳普惠产品,支持公众低碳出行,积极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数字技术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利器。记者了解到,罗湖区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建筑工地智慧哨兵试点项目,引进AI噪声远程管控预警系统对超时施工与噪声超标等行为进行研判与预警,实现对工地的远程监管,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水平,有力保障辖区声环境质量。除了噪声问题,罗湖区还对中大型餐饮企业、机关单位食堂和学校食堂安装油烟在线监控976台,并将100家重点餐饮企业的油烟在线监控接入深圳市智慧环保平台,油烟信访实现三年连续下降,从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增强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罗湖区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聚焦减污、降碳、扩绿、增长,统筹生态保护、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在生态环境改善、低碳绿色城区建设、绿色发展转型、自然生态保护方面上不断发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罗湖高质量发展夯实绿色底色。

(原标题《逐“绿”而行 夯实高质量发展底色 罗湖区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

编辑 周梦璇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范慧如)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