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日,是东莞市文化馆成立70周年纪念日。从东莞县文化馆在莞城西正街成立之日起,七十年来,东莞市文化馆始终与时代同频、与城市共振,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润城、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一路披荆斩棘,守正创新,且歌且行。它身上流淌着的文化血脉和基因——海纳百川、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塑造着东莞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质,延续千年文脉,滋养莞邑百姓。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为助力东莞文化强市建设,东莞市文化馆从6月1日起,正式启动“成为2023+”东莞群文70载系列活动,全面回顾东莞群众文化工作70年来的坚实历程,立足新起点,整装再出发。
专家齐聚
探讨文化馆高质量发展之路
七十载砥砺奋进,七十载春华秋实。成立70年来,东莞文化馆人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永葆对文化馆事业的热爱和好奇,对文化馆事业的探索从未间断。
6月1日下午,“成为2023+”东莞市文化馆高水平建设问策会在东莞市文化馆318剧场举行,来自国家、省市的专家、学者、嘉宾,东莞市文化馆全体人员以及镇街(园区)文化馆分馆馆长,齐聚一堂,围绕“新时代文化馆的职能定位优化”“新时代高水平文化馆建设”“文化馆基层文化服务效能提升”深入研讨,探讨高水平文化馆建设路径,共同展望文化馆事业的未来,为行业提供具有探索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地市级文化馆是我国文化馆体系的中坚力量,而东莞市文化馆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名先锋。”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文化馆处处长、中国文化馆协会秘书长赵保颖表示,近年来,东莞市文化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业界有目共睹。在探索打造一个开放、融合、创新的新时代文化馆方面,东莞一直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特别是2016年启用新馆以来,东莞市文化馆有了更大的场馆阵地后,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现代化转型。”
东莞市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司琪同样对东莞市文化馆7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以砥砺前行、跨越发展的70年写下了东莞文化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动人篇章。特别是搬迁到新馆以来,市文化馆领风气之先、立时代潮头,在群文精品创作、活动品牌打造、数字化服务、社会化供给和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工作不断突破自我、大胆创新,为文化馆行业发展探索了有益的经验路径。”她强调,站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希望市文化馆聚焦文化强市建设,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人民至上,以打造“潮流东莞”品牌为抓手,增强高品质文化供给,助推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希望市文化馆积极响应行业发展需求,瞄准文化馆行业前沿,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管理模式,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文化馆。
东莞市文化馆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以时间为线,回顾了东莞市文化馆70年过往,并描绘了东莞市文化馆的未来画像。“我期待有一天,文化馆成为城市的星空和心灵,成为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一颗常青长盛的大树扎根大地,焕发时代生机和活力。”
问策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嘉宾等各抒己见,齐齐为推动文化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气氛热烈。
精彩纷呈
系列活动同步开展
除了碰撞思想火花的“成为2023+”东莞市文化馆高水平建设问策会,结合2023年全国文化馆服务宣传周主题“新时代文化馆:开放·融合·创新”,东莞市文化馆同步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引领大家走进文化馆,认识文化馆,爱上文化馆。
其中,6月1日晚在东莞市文化馆星剧场举行的“文化馆之夜·一路前行”——东莞群文70载文艺演出以东莞市文化馆建馆70周年为契机,统筹全市群文资源,打造“文化馆之夜”品牌,精彩呈现东莞市文化馆70年筚路蓝缕、以文化人、惠民育民的精彩历程,讲述文化馆的动人故事。
东莞市文化馆一楼西展厅的“成为2023+”东莞市文化馆馆史展,通过馆史实物、经典老照片、群众文化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等,展现东莞群众文化工作70年的光辉历程和精彩瞬间。
东莞市文化馆一楼东展厅的“成为2023+”东莞市文化馆艺术“咖”美术书法摄影精品展,集中展示曾在东莞市文化馆任职及在职的美术、书法、摄影专业人员的原创作品,体现群文工作者的创作水平与风采。
此外,“跨越七十,流动的芳华”展册、“我和文化馆的故事”1+N短视频、东莞群文70周年主题曲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和制作当中,不日将陆续在“文化莞家”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与市民朋友见面。
接下来,东莞市文化馆及各分馆将全体总动员,分批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并在全市选取部分代表性企业和部分社区(村)作为深入调研的试点,发挥业务骨干的专业优势,开展点对点专项辅导,助力企业和乡村推进文化建设。
(受访单位供图)
(原标题《春华秋实七十载,守正创新再出发!“成为2023+”东莞群文70载系列活动启动》)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