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江门开平一座名叫“打石山”的深山里,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客人。他们个个都是鼎鼎有名的院士专家,其中不乏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这样的科学“大牛”。
专家所到之处,是一个位于地下700米的“神秘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同行人透露,对科学研究向来谨慎、严肃的丁肇中,在这里少见地说了数次“很棒”(Very good)!
在丁肇中看来,江门中微子实验“打开了一扇门”。这不仅是对“国之重器”的点赞,也是对大湾区科创实力的高度评价。
另一边,广州南沙,5月20日至23日,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顺利召开,百余名全球顶尖科学家、院士齐聚一堂,探讨大湾区科技创新的未来以及人类科技发展的前沿问题。丁肇中一行正是在参加论坛期间前往江门。
能吸引诺奖得主前来一探究竟,江门中微子实验大有来头。要知道,同样类型在建的中微子实验,世界上只有3个。与美、日相比,江门实验预计最早建成,也最有希望先观测到关键数据,产出决定性成果。
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所说,“未来会有很多非常重要的科学发现,在广东地区的大科学装置上产生。”
科创引力“拉满”,还得靠硬实力。那么,大湾区的科创硬实力,究竟“硬”在哪里?
“未雨绸缪”
“国之重器”支撑基础研究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在经济发展方面走在前列,势必更早遇到科技创新上的“瓶颈”。基础研究就像“长期投资”,见效时间可能以十年计。但唯有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走好走稳未来的路。因此,在布局基础科学这件事上,广东深知“未雨绸缪”的必要性。这些年,像江门中微子实验这样的“硬核”投入,广东还有很多——
已建成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在建的南方光源……一个个科研“大国重器”相继落户;
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季华实验室……一批批战略科技力量正在崛起。
数据也可以说明一切——2021年,广东全省基础研究经费投入274亿元,占研发总经费比重为6.8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做别人没做过的事,看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对于广东的做法,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曹俊表示盛赞。
而伴随着一系列硬核平台的建成,一系列“硬核成果”开始涌现——
2017年至2022年,广东省牵头或参与的8项研究成果入选各年度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广东省基础研究竞争力从2017年的第3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2位,稳居第一梯队。
满满活力
科创“牛企”成大湾区招牌
今天的大湾区,处处涌动着科技创新的生机活力,这是许多与会专家学者的共识。
蓬勃发展的科技生态,靠的是什么?参加大湾区科学论坛的鹏城实验室云脑使能研究所所长张伟一语道破——
“这里有优秀的大学及科研机构,有完善的软硬件产业配套,同时有巨大的市场应用需求,推动湾区科技向前发展。”
广东提出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瞄准的正是生态。
在大湾区,活力十足的“产学研”科技创新生态机制,促使着基础研究真正转化为科技生产力。此次大湾区科学论坛,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比如,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人才对接分论坛,多位专家共同探讨,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比如,搭建科学家、科研院所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多所高校学生参会体验,培育湾区科技创新新生力量。
颜宁,这位被大湾区科创土壤吸引,从美国转战深圳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科学家,目前担任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她在论坛中也透露,未来10年,深圳医学科学院会有200个相对稳定的课题团队,重点培养下一代的医学科学家,让他们“上得了手术台,也做得了实验”。
基础研究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为大湾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华为、中兴、格力、比亚迪等一批科创“牛企”就此诞生。目前,广东高新技术企业已超6.9万家,连续7年排名全国第一。
不少“牛企”也出现在了此次大湾区科学论坛上,带来不少好消息。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来了,正式发布何享健科学基金。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个人出资30亿元,旨在帮助更多科学工作者沉下来搞科研;
中科宇航董事长杨毅强来了,透露去年6月总部迁入南沙后的新进展,为大湾区商业航天打开想象空间;
亚熵科技执行董事朱龙潜来了,为大湾区科创生态点赞,“大湾区有更多能将技术融入市场的应用场景,同时也能找到技术转化的中间桥梁”。
扎实的技术、广阔的市场、面对世界的机会,构成湾区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优势。大湾区的良性生态,也正在吸引和造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推动湾区科技走向世界前列。
优势互补
粤港澳协同造就强大竞争力
一湾珠水流,三地血脉同。
“广州、深圳、香港这些城市,彼此之间有着很多的不同,同时又能够保持开放而密切的互动,这将形成非常强大的竞争力。”大湾区科学论坛上,诺奖得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迈克尔·莱维特用一句话,概括了大湾区科创的“硬核天赋”。
也就是说,大湾区的科创天赋,是粤港澳三地优势互补的结果,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
三地强劲的科研实力——
“大湾区内拥有多所知名高校以及研究院所,包括5所世界100强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对粤港澳协同创新前景乐观。
根据权威榜单,到2022年,“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已连续三年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位。
政策的创新衔接——
“现在科研资金的跨境流通、人才的跨境交流,都有了很好的政策支持。”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科学系创系主任、讲席教授,广州海洋实验室香港分部主任钱培元说。
钱过境、人往来、税平衡、物流通……大湾区加快探索三地创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截至2022年底,广东全省科研经费跨境拨付累计超过3.7亿元。
能够“留住人心”——
“无论是从人口结构年轻化还是从受教育人群比例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活力应该都是全国最好的。”香港大学副校长宫鹏说,“年轻人的创造力,加上多年来大湾区的积累,为我们下一步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
广州海洋实验室香港分部成立近4年,吸引了来自8个国家23家研究机构的101位科学家,不少来自全球顶尖院所。
越来越多的顶尖科学家和青年人才来到大湾区、认识大湾区,在这片热土上追逐梦想。
“正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教学研究中心、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的雄心吸引我慕名而来。”著名数学家埃菲·杰曼诺夫全职加入南科大,受聘为理学院讲席教授。
“大湾区具有独一无二、得天独厚的海洋自然禀赋,拥有国际化的科研基础和人才,发展中坚力量十足。”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张云飞,带领团队创立了中国第一家无人船艇企业。对于行业和公司的未来,他信心满满。
“香港集聚了大量的科研人才,而深圳有着成熟的供应链、产业链。在这里,可以快速实现技术转化。”在舒糖讯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何耀威看来,大湾区拥有广阔的发展天地,让他对这里产生了感情和信任。
……
“硬核”的基础科研,蓬勃发展的科技生态,携手同行的粤港澳三地,勾勒出大湾区科技创新的生动图景。
科研事业的发展,必将为这片土地带来更多的可能。大湾区科创,令人期待!
(原标题《来到大湾区的丁肇中,为什么说“Very good”?》)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张露锋
读特热榜
184岁,他叩开了港股上市大门 | 创新创业深圳人
2肖战、周深、单依纯、陈丽君等演唱!“湾区升明月”节目单出炉,今日19:40播出
3今晚,深圳多个地标为“爱”亮灯!
4三街拍住上!2025深港澳步行街中秋美食荟9月27日启幕
5奥运冠军刘诗雯点赞深圳的“新”与“快”:“这座城市与乒乓球运动一样,二者在‘新’与‘快’的理念非常契合”
6【直播预告】奋进的中国·我们的“十四五”|广东:南粤潮涌 向涛头立
7石破茂“谢幕外交”为什么选韩国?
8印度一集会发生踩踏已造成29人死亡
9读特早知道|郑钦文复出首秀获胜;福建舰进度远超预期;深圳地铁两条新线开通
10全球最大实体书店启用 “湾区之眼”震撼亮相前海 国庆文化盛宴等你来享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防台风准备不用手忙脚乱,总有人琢磨出省时又管用的省心办法——或许你有快速封窗的懒人技巧,又或许你总结了台风天必囤清单……这些防台风的实用经验,都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本期话题】#防台风准备大作战# 【活动礼品】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参与形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发布视频动态(视频为mov或mp4格式),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5位用户送上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台风预报员一定要专业吗?不,来鹏友圈放开“整活”,用夸张表情“追”台风走位、幽默语言输出硬核防台风知识,用有创意的方式解锁“台风预报员”新身份,让台风防灾知识悄悄“出圈”! 【本期话题】#台风预报员挑战# 【活动礼品】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参与形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发布视频动态(视频为mov或mp4格式),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5位用户送上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台风预报员挑战# 《等风来》 图一:9月22日17:40 听说有台风,我和妈妈去钱大妈囤点菜,谁知货架空空。 图二:18∶30 妈妈在网上订菜, 外卖小哥破天荒地隔了4小时送达,他们一定忙到飞起。 图三:22:00 家里的小猫咪不知道台风将至,惬意地趴着。 图四:9月23日8:00 因台风停课的我按部就班地居家学习。 图五:9:00 同学爸爸发了一个视频,不知哪里来的猴子爬到了闹市区的一棵树上,它是不是也预感到台风将至? 图六:11:30 在家,我也要开启我热爱的体育时间。 这是台风“桦加沙”来临前,一位小学生“等风来”的日常。🙃🙃🙃 未完待续。
百年工运·月满华章——大富社区工联会开展双节同辉游园活动 (通讯员:大富社区 张川梅)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正值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中秋国庆来临之际,观澜街道大富社区工联会于9 月 26日在共联都市智谷园区开展了以“百年工运·月满华章”为主题的双节同辉游园活动。大富社区工联会主席、共联智谷园区企业工会会员、职工群众等共150余人欢聚一堂,在欢声笑语中重温工会百年历程,共话团圆情谊,共贺祖国华诞。 在“互动游戏区” 里,套圈、投壶、丢沙包、蒙眼敲鼓、猜灯谜等项目也是热闹非凡,每个人都能 “一展身手”,领取自己喜欢的小奖品。有企业职工表示:“平时工作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玩,今天这个亲子游戏特别好,既增进了感情,又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 大富社区工联会主席表示:“工会成立 100 周年,不仅是一个历史节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社区工联会始终与职工同心同行,未来,工联会将继续秉持 “服务职工、共建家园” 的理念,开展更多接地气、暖人心的活动,让工会成为职工最信赖的 “娘家人”,助力社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此次游园活动不仅为企业职工带来了节日的欢乐,更凝聚了工会力量,增进了职工间的情谊。下一步,大富社区工联会将以成立 100 周年为契机,持续深化服务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为社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让 “工会温度” 温暖每一位职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