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特区报的故事 | 发挥舆论监督力量 推动社会更好发展
胡桂梁
2023-05-24 07:36

我来深圳25年了。1998年,我到深圳龙华投靠战友,在他分管的酒店当司机。当时的酒店喜欢订《深圳特区报》,那是给客人看的。工作之余,我也偶尔看看报纸上的政策消息、娱乐新闻,充其量图个消遣。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深圳特区报》。

起初在深圳,我纯粹抱着临时居住的心态,总把自己当成过客。心想着,我本身是临聘人员,或许再过两三年,就回老家了呢?后来酒店倒闭,我又忙于生计,报纸也就不大看了。直到2007年,我当选罗湖区东晓街道湖北洪湖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深圳特区报》作为市委机关报,成为我在工作中重要的学习资料。

2008年的南方雪灾、金融风暴,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当时在司机群体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党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为司机群体发声。《深圳特区报》等媒体的舆论监督,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深圳特区报》的宣传,流动党员党支部组织开始为更多人所熟知。

2009年,我也去跑出租车了。慢慢地,我发现,司机家属群体的生活状况令人担忧。部分“的嫂”年龄偏大,缺乏专业知识技能,留守子女长时间无人照顾。所以我提出组建“的嫂互助会”“留守儿童夏令营”,着力解决“的嫂”就业问题以及留守儿童问题。《深圳特区报》也对此作了相关报道,宣传效果显著。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像《深圳特区报》这样的媒体对我们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工作才得以更加顺利地展开。我深深地体会到,媒体对社会大众强大的影响力。在我心目中,《深圳特区报》一直坚守着主流媒体的价值导向,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我也随着《深圳特区报》、随着深圳这座充满梦想与活力的城市一同成长。2010年,我当选深圳市人大代表,之后连续干了两届。代表监督力量毕竟有限,有媒体的支持,监督效果更好。我和《深圳特区报》又多了一份合作的关系。推动建立“的士驿站”、取消承包出租车茶水费、修改“乘客不系安全带罚司机”条例……我在任职期间的工作,件件都有《深圳特区报》的身影。

2012年,我凭积分入户深圳,光是大专文凭这一项就加了60分。说来也巧,当年鼓励我报名学习电大的政策消息,也是我从报纸上了解到的。《深圳特区报》见证了我从“下岗工人”到“深圳人”的成长之路。一路走来,《深圳特区报》给了我太多的帮助。从只关心自己打一份工,到关心起整个城市的发展……我与《深圳特区报》的缘分,未完待续。

(作者:胡桂梁:深圳市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世伟 整理)

(原标题《发挥舆论监督力量 推动社会更好发展》)

编辑 郑蔚珩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高原 三审 张露锋

(作者:胡桂梁)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