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特区报的故事|与特区报一起推动解决大量民生问题

吴立民
2022-07-08 09:01
摘要

我清楚地记得1985年第一次发稿后,一发不可收拾,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在《深圳特区报》发稿一年少则几十篇,多则超百篇,有一年发稿竟达300多篇,其中在各版头条发稿就达40多篇

1983年5月,我作为一名基建工程兵战士随部队从辽宁锦州来到深圳参加特区建设。当年9月,我脱掉军装集体转业后成为一家建筑安装公司工人,在食堂做饭、当汽车修理工。

当时条件十分艰苦,我在工作之余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经常骑着一辆破旧的单车走街串巷,深入调查、伏笔写稿。地下潲水油加工厂、地下豆腐加工厂、地下港币交易场所、地下旧衣交易市场、地下盒饭加工场、不法商贩泥沙灌鸡鸭、不良商贩牛肉打水、路边假乞丐行乞等都被我采写刊发于《深圳特区报》,曝光在大众面前,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得到了一一查处。

吴立民接受媒体采访。

我清楚地记得1985年第一次发稿后,一发不可收拾,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在《深圳特区报》发稿一年少则几十篇,多则超百篇,有一年发稿竟达300多篇,其中在各版头条发稿就达40多篇。我先后被《深圳特区报》聘为通讯员、特约通讯员、特约记者。《深圳特区报》发表的长篇报告文学《“文侠”吴立民》,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正因为《深圳特区报》对我的帮助和培养, 1988年底我从一名普通汽车修理工破格调入市政府办公厅从事信访工作,我总是以高度的责任心,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对待信访群众亲似兄弟姊妹,我接待过上访群众20多万人次,分析了大量的群众来信,通过深入调查等方式,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从1993年起,我先后当选福田区第二届、第三届人大代表,市第三届、第四届人大代表,被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市第五届、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委委员。我在当选市、区人大代表期间,倾听百姓呼声,利用业余时间深入调查研究,向大会提交了500多件议案建议,多件议案被确定为大会一号议案,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采纳,有效推动问题的解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我先后被评为“深圳市信访工作先进工作者”“深圳市直属机关优秀党员”“深圳市督查工作优秀工作者”“深圳市先进工作者”“广东省先进工作者”“深圳经济特区30年30位杰出模范人物”“深圳市首届最美退役军人”等,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在《深圳特区报》40岁生日之际,我发自内心地感激《深圳特区报》,感谢《深圳特区报》给我极大的指导、支持和帮助,让我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和杰出模范人物。

(原标题《我与特区报的故事|与特区报一起推动解决大量民生问题 》)

编辑 编辑-高原(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