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笔记 | 赵孟頫《吴兴赋》
吴练
2023-05-22 07:29
该文章被2个专题收录

释文:吴兴赋:猗与休哉!吴兴之为郡也,苍峰北峙,群山西迤,龙腾兽舞,云蒸霞起。造太空,自古始。双溪夹流,繇天目而来者三百里。曲折委蛇,演漾涟漪,束为碕湾,汇为湖陂。泓渟……

《吴兴赋》 原帖尺寸 绢本墨迹:纵25.8厘米 横282.9厘米 临帖尺寸(局部): 纵30.6厘米 横24.7厘米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浙江湖州)人,南宋末年至元代初期书法家、画家、诗人、音乐家。其为宋太祖十一世孙。

1271年南宋灭亡,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由少数民族为统治者的元朝,年仅17岁的赵孟頫似未受到朝代更迭的重大影响,蛰居在家,遵从母命,读书治学。

元二十三年(1286),年已32岁的赵孟頫经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赴元大都,面见元世祖忽必烈,以其谈吐、学问、书画,乃至不凡相貌,大受元世祖忽必烈赏识,即授兵部郎中。此后,在长达37年的时间里,赵孟頫仕途稳健,自元世祖至元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皇帝,均对其厚爱并予以礼敬。

然后世能够流传的,只有他在书法、绘画、诗词、音乐、文学等领域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赵孟頫不仅在绘画上有极高的造诣,而且在绘画的理念上,有精辟的阐述。

宋朝尚意,但是南宋末年,书坛、画坛,古意渐衰,出现追随时尚之风。针对此,他倡导崇尚晋唐,提出:以“云山为师”“作画贵有古意”“书画本来同”“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等艺术领域的重要观点和理念,被认为扭转了元初书法绘画领域古风颓退之势。

在绘画领域,赵孟頫为后世留下了《玄真观图》《三教图》《松石老子图》等等数量可观的珍贵作品,现多藏于国内外的著名博物馆。

赵孟頫精通音乐,对律吕之学有精深研究,著有《琴原》《乐原》;其文章诗词歌赋收入《松雪斋文集》。

他在文学艺术领域最具成就的是其书法。据《元史》记载,称其“纂、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冠绝古今”这个评价显然是过高了,但是在元代,显然没有一位能够在书法领域与他比肩的。

虽然在后来的评价中,对赵孟頫的书法也有批评意见,认为其书法流俗、圆滑。但是无论如何,赵孟頫在元代以及元代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誉其为元代书法之圣、元代书法之第一人,而置于元代书法最具成就并被称为元四家的鲜于枢、倪赞、饶介、杨维桢之上。

吴兴,是赵孟頫的家乡。《吴兴赋》是其书法的代表作之一,表达出赵孟頫的思乡之情。

《吴兴赋》与其《洛神赋》《闲居赋》等作品略有不同之处在于,其用笔方圆并用,且与其他作品比较而言,方笔较多,于圆润之中,凸显刚毅之风;在书体上,以楷书为主,参有行书与草书,整体姿态舒展,更为雅致。《吴兴赋》赵孟頫20多岁所作,年49岁书写,在《吴兴赋》后的跋中,赵孟頫写道:“吾年二十余作此赋,今四十有九矣。学无日益之功,援笔之余,深为自愧而已。大德六年二月二十三日子昂记”(标点为后加)。

由此也可见得赵孟頫在书法上的追求与进取之心,以及他本人在书法上的谦虚态度。

《吴兴赋》中,首题“吴兴赋”三字,右边略有残缺,其他整体完好。正文935字,自题跋41字,共976字。在书法上堪称大作品,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世佳作。

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原标题《赵孟頫<吴兴赋>》)

编辑 李怡天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张露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