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韶关始兴的杨梅开始上市了。5月20日,始兴杨梅季将正式启动。作为广东最大的杨梅种植基地,始兴目前杨梅种植面积超3万亩,年总产量达5.4万吨。始兴杨梅种植历史有300年之久,果正、个大、核小、色靓、味浓,在粤港澳大湾区颇受消费者青睐。2019年,“始兴杨梅”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2020年,“始兴杨梅”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
“五一”假期,始兴枇杷也“小火”了一把。作为“中国枇杷之乡”,始兴全县枇杷种植面积近1.5万亩,年产枇杷1.8万吨,产值2.8亿余元。始兴丰富枇杷品牌内容,走出一条“生态+文化+现代农业”的新路子。始兴还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省级“菜篮子”基地县、“中国石斛之乡”,并获得“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等称号,其下辖村庄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今年以来,始兴聚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环车八岭”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牵引,高质量打造“3个10万亩农业产业带”,计划做优做强枇杷、杨梅、柑橘、葡萄等特色优势水果产业,促成10个相对集中连片200亩以上特色水果、林下经济、有机蔬菜规模种植基地。始兴正依托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文旅兴县“四大战略”,以“路好、景美、村强、业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致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有机食品基地”。
昔为“粤北粮仓”,今誉“南岭明珠”。始兴县隶属于广东省韶关市,建制于三国吴永安六年(公元263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为盛唐名相张九龄、明朝户部尚书谭大初、抗日名将张发奎和数学家朱熹平的故乡。2019年,始兴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2020年,始兴入选“2020中国净水百佳县市”“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并被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韶关始兴是客家人集居地,也是汉、瑶、畲等多民族聚居地。有条“中国最美乡村公路”,就位于始兴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内。而独具地方特色的,当属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的标志性围楼。始兴是联合国正式认定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中国围楼文化之乡”。在始兴,“有村必有围,无围不成村”的民谚盛行。始兴围楼主次分明、古朴庄重,建筑布局多呈中轴对称,为典型客家民居风格。
“五一”假期,记者随广东省乡村旅游协会走进这座正举办“2023年广东(始兴)围楼文化旅游周暨文创与乡村振兴研讨会”的千年古县。据了解,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始兴土地上,有历史记载的围楼便有500多座,至今保存较好、完整耸立着的有249座,其中国保2处、省保8处(10座)、县保17处,列入县级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有172处,其围楼的密集程度和拥有数量均居国内之首。
勤劳、智慧的客家人建造起一座座围楼。这些围楼始于明清、民国、抗战等时期,形式、结构、用途各异,有的可以防范盗贼和土匪,有的可以防涝、抗震、抗灾,可谓集美学、建筑学、军事学、民俗学、历史学于一体,对研究客家历史与文化具有高价值,为印证历史上几次中原人口南迁提供重要依据。其中,沈所镇红围称“最红的围楼”;隘子镇满堂围是“最大的围楼”;罗坝镇长围为“最长的围楼”;城南镇水田坝围则属“最小的围楼”。
在活动启动仪式上,来自深圳的大湾区艺人李思雅献唱本土化国潮原创歌曲《这就是始兴》;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校党委副书记张贤基和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创联盟理事长、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陈邵峰为该校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始兴罗坝分院)、该联盟乡村文创工坊授牌;始兴县历届全国、省、部级、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代表、先进集体、优秀团员等受邀参与,他们根植乡村的辛劳付出得到肯定。
华夏鲜明基因汇聚在薪火相传、代代守护的传统村落里。如何让乡村不荒芜、不留守、不断文化之根?始兴通过因地制宜、活化利用和保护性创新发展,正在探索其道。为与时俱进地传承乡土文化,始兴希望更多挖掘和延承传统村落中具备潜力的文旅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遴选广东省内10名主流媒体和三农、文旅、国乐类自媒体达人代表为“始兴(罗坝)乡村旅游推荐官”,并聘请陈邵峰、张贤基、何新闻、郑沛霖、庄伟光、晏曾节、谭金凤、肖卫东等8位专家任“始兴县文旅振兴顾问”。
在文创与乡村振兴研讨会暨“对话·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沙龙活动上,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庄伟光,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徐海铭,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设计学院院长何新闻,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副研究员郑沛霖分别围绕“文化产业如何赋能乡村振兴”“马踏镇乡村振兴实践案例分享”“历史文化与生态的融合——古村落改造启示与思考和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等主题作专题演讲,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文化旅游学院副院长、清远市清城区文化旅游产业学院院长谭金凤和新空间(中国)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肖卫东等为始兴文旅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韶关市始兴县罗坝镇是广东省文旅厅对口驻镇帮镇扶村对象。围绕打响韶关始兴罗坝休闲农业、文旅资源、“罗坝有礼”特色商品体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媒体代表们展开采风踩线、实地调研、直播带货。活动期间,还举行长围游客服务中心揭牌和罗坝镇十大旅游手信授牌仪式,车八岭有机绿茶、亚历亨红茶、听雨轩罗坝南瓜、誉面亲果蔬面、优良田品现碾未抛光农家米、万明农业万明茶油、桃花源生鲜及干红松茸、罗坝酒厂罗坝醇、瑶民村蜂蜜、瑶民农家乐香菇入选“2023罗坝十大旅游手信”。
记者走访调研发现,罗坝镇田心村属革命老区和耕读文明传承村。该村温泉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大力引进资金,兴建温泉休闲中心,为休闲、度假、吸氧、踏青的理想之所。田心村每个自然村都立有至少三对“功名石”。据悉,该村历年素有学子考取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重点院校。田心村沁福园民宿由清末民初的老学堂改造而来,热水塘公园因最热中心泉眼温度达80多度得名,都拥有纯天然温泉资源。
作为温泉名村,罗坝镇上营村同样具备充沛矿产、地热资源,当地村民运用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发出“桂花浴”“杜仲浴”“生姜浴”“酒浴”“亲亲鱼浴”等疗效各异的特色温泉旅游方式。明朝在始兴境内设立“五所五营”,用来屯兵储粮。上营村即位于“千家营”之上,是革命游击根据地。罗坝镇东二村亦寓意溯源东方红色第二村。依靠苗竹山林,“竹海之村”东二村脱贫奔富。罗坝镇桃源村也有几千亩毛竹林,通过打造“十里桃花”长廊,其已开发许多休闲文旅场所与设备。
罗坝镇淋头村是个以养蚕种稻为主导产业的生态示范村。近年来,其着力优化人居环境,集中规划建设新农村,如今已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巾帼文明岗”三个国字号。其在村委会建成蚕桑文化展示馆和村史馆。在罗坝蚕桑展示馆,可以了解蚕桑产业起源及发展现状、种桑养蚕周期流程、“蚕—沼—桑”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推广等。在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产业经济方面,罗坝镇大水村也在行动。
山高林密的大水村紧邻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域内有广东乃至岭南最大的“杉树王”,有“铁笔插深潭,倒写文章天作纸”的石笋风景区,还有获评“广东省名牌产品(绿茶与红茶)”“广东省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广东省十大好春茶(绿茶类)”、中国茶品牌“金芽奖”等荣誉称号的企业。开展蚕桑研学、开发森林康养、开建现代生态农庄……始兴罗坝不断摸索文旅路线的市场化可行性,并构建“林与村相依、林和人相容”的高质量乡村绿美生态环境。
新建于2022年底的孔坝绿美古树公园,包含挂牌百年以上古树名木41棵。“罗坝围楼第一村”燎原村现存围楼14座,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留住青山绿水,也要留住记忆中的乡愁,这是韶关始兴在焕新县域风貌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原标题《大湾区“果篮子”上新!“中国围楼文化之乡”韶关始兴因地制宜探索文旅思路》)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关越 三审 王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