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高质量发展的“雄安奇迹” | 千里走马看雄安①
深圳特区报记者 姚龙华 郑思 吴徐美
2023-05-16 06:50
收录于专题:飞阅深圳 | 专题

编者按

设立雄安新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经过6年规划建设,雄安新区雄姿初现。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亲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深圳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5月11日,深圳特区报记者迅速反应,不远千里从特区奔赴新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实地感受新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深入采访新区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的经验做法。深圳特区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立夏时节,万物竞茂。新区雄安,生机盎然。

记者连日走访雄安新区看到:新城建设热火朝天,雄安站现代大气,容东片区生活闲适,白洋淀波光潋滟,“千年秀林”苍翠茂盛,一座高水平现代化的城市正拔地而起,跃然眼前。

日新月异的雄安新区。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摄

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雄安新区考察,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拔节生长,一尺一寸,肉眼可见;未来之城,妙不可言,心向往之。雄安新区,成为新时代书写在中华大地上的又一个奇迹。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短短6年间,雄安新区累计完成投资5300多亿元,总开发面积覆盖120平方公里,36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目前,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雏形初步显现,综合承载能力、要素集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一张蓝图绘到底。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一座没有“城市病”的未来之城,一座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之城,正阔步走来。

“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

站城、产城、绿城融合畅通

从高空中俯瞰,雄安站整体造型呈椭圆形,犹如“青莲滴露”,呼应着雄安新区的水文化。

千年大计,交通先行。作为雄安新区第一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雄安站设计具有标志性意义——建筑面积47.52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已建成建筑规模最大的火车站,面积相当于6个北京站。这座集高铁、城际、地铁、小运量轨道、新型绿色方式于一体,融合枢纽货运、配套服务、活动中心等复合功能的综合交通枢纽,承载着促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重要职能。

雄安站。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摄

高铁站是一座城市的门户,也是展示区域形象的窗口。在雄安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完善联通雄安站和雄安新区的交通“微细血管”,提升人流物流聚集和疏散的效率。要把昝岗片区建设成为高端高新产业集聚区,让各方来客一到雄安,就能感受到雄安新区扑面而来的现代化新气象。

“乘坐高铁已经成了我往返北京和雄安的习惯。”在雄安站候车室,乘客赵先生对记者说,由于工作原因,他常常从北京到雄安出差,相比自己开车,每次他更愿意乘坐高铁,不到1小时的车程,让他深感双城似同城。

雄安站工作人员介绍说,雄安站到大兴机场最快只需19分钟,到北京西站不到1个小时,每天有10多对城际列车往返北京和雄安。“未来,雄安站将成为京津冀轨道交通东西南北的交会中心枢纽。”

记者看到,站厅内一座“千年轮”吸引着往来旅客的目光。“千年轮”的底座上,镌刻着8个金色大字——“千年之计 始于当下”。齿轮不停地转动,记录下历史前进的轨迹。

“当时设计方案通过国际招标已经敲定,我们还是坚持提出了优化意见。”深圳支援雄安交通工作小组组长,厦深铁路广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雄安集团轨道快线公司原总经理盛宇平说,2018年3月,由深圳市轨道办、深圳地铁集团抽调精锐力量,10人组成了深圳支援雄安新区交通工作组。

“车站大厅高9米多让人感觉太压抑,我们建议增加2米,内空高度提升至11米。”盛宇平说,从前期的研究、讨论到最后设计思路的统一,他们逐步完善设计细节,提升优化方案,历时9个月的反复论证与协调,通过抬高站房净空和拉宽站场,形成光谷,调整配套交通场站布局,增加夹层东西连廊、东广场与城市紧邻式开发等重大设计优化成果,推动雄安站践行交通一体化、站城一体化的建设理念,使乘客体验更优,换乘更方便。

在雄安站东侧,几十个工地同时在建。这里是中交未来科创城项目的建设现场。中交未来科创城是雄安新区首批市场化项目之一,位于昝岗组团高铁枢纽片区中心区域,建成后将成为一座全球一流、站城一体、产城融合的示范性产业新城、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未来城市”的新标杆。

“人民之城”乐业宜居:

15分钟生活圈便民利民

从雄安高铁站一路向西,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容东片区令人眼前一亮。

作为雄安新区开发建设的先行区,容东片区规划面积12.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17万人,担负着首批征迁群众集中回迁安置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所到的南文营社区,就坐落在这个片区。

航拍雄安城市容东片区。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摄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文营社区时说,我一直牵挂着回迁群众,看到大家生活好,我很欣慰。建设好雄安新区,重要的是衔接好安居和乐业,让群众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要同步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从一开始就下好“绣花”功夫,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总书记来之前我很紧张的,见到总书记后反而放松了,他给人的感觉非常亲切。”南文营社区党总支部书记王伟肖回忆称。

南文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算大,但布局清晰,服务多样。左侧进去是居民活动室,居民可以在这里看书聊天、办理各种自助业务;右侧是南文营社区便民服务站,社区工作人员在这里为居民提供着45项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

“南文营社区是从2021年11月开始接收首批回迁群众,经过大约4批次回迁,现在入住居民一共7380人,包括回迁群众超5000人。”王伟肖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

她随后带记者来到自助机前,一一介绍智慧税务服务终端、交通一卡通自助终端、供水自助缴费机、自助手机充电站、饮水机……“当时总书记就站在这里,详细询问着每一台自助服务机是干什么的,老百姓的使用频率怎么样。”

在南文营党群服务中心走访时,记者见到了社区回迁居民刘炳辉。今年57岁的他在搬迁前,住在安新县大王镇于庄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

“刚开始真不愿意搬,我舍不得自己的院子,平时种些杏子、李子,等到了夏天,我那篱笆墙上都爬满了牵牛花。“他笑呵呵地说,2021年他搬迁到了南文营社区礼贤花园,如今他已经适应了搬到新家的生活环境。出门道路宽敞干净,配套设施齐全,燃气、供电、供水一应俱全。“现在我别提多高兴呢!”

刘炳辉说,原来在村里他靠雕玉谋生,如今搬到了回迁房小区,他置换了两套房子,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用来自住,另一套50平方米的出租,每个月也算有了稳定的收入。没事就遛弯、聊天,或者到小区附近的河里钓鱼,也不用靠雕玉赚取收入了。

“从农民变成了市民,下一代就会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了!”刘炳辉说,现在他和老伴帮女儿带小孩。“搬迁以后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把外孙从唐山接到雄安上学,因为就近上学很方便,而且新建学校也很好。”

按照规划,雄安将形成“15分钟生活圈”,即步行5分钟送孩子到幼儿园,10分钟到菜市场、小学,15分钟到医院、中学。

刘炳辉说,在社区吃饭买东西特别方便。有些老人不做饭,可以去社区食堂吃。老年人60周岁以上享受不同程度的折扣。8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吃饭,基本上每顿饭两三块钱,正餐就能吃得特别好。

王伟肖说,社区食堂由北京一家餐饮企业运营,采用“市场化+公益”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实现可持续运作。

“未来之城”雏形显现:

引领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

“5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项目,观看一楼沙盘,登顶三层平台,远眺建设工地,了解启动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及重点疏解项目规划建设进展情况。”当时在现场的中国雄安集团雄商发展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韩建友告诉记者。

在项目建设现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交通是现代城市的血脉。血脉畅通,城市才能健康发展。要在建设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上下功夫,在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一个没有“城市病”的未来之城,真正把高标准的城市规划蓝图变为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现实画卷。

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雄安建设者正落实在行。

“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片区由雄忻高铁雄安城际站,及周边的雄安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R1线)航站楼站、国贸中心和东西轴线公共交通组成,地下就有三层,通过城市通廊,还与中化、华能等项目互联互通,既有办公、商业、酒店、公寓,还有轨道交通、航空服务。”韩建友向记者描绘建设蓝图。

日新月异的雄安新区。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摄

面貌日新月异,初心始终不改。这座未来之城正迈出新的发展步伐,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

作为首批疏解央企在总部区最早动工的项目,在中国中化总部大楼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一派热火朝天景象,“前面这栋建筑叫001大厦,结构高度150米,投用后将成为雄安新区最高的地标建筑。”顺着001大厦项目工程负责人孙东手指方向,几十根钢结构柱已在两架塔吊运作中竖起,八角形的造型轮廓初显。

“R1线既是疏解的生命线,也是城市的动脉线,将实现雄安30分钟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1小时到北京丽泽商务区的‘门到门’通行目标。”R1线建设管理方,中国雄安集团轨道快线公司设备管理部副部长杜金娟介绍称,R1线是雄安新区规划“一干多支”的主干线,将为雄安高效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提供重要支撑。

这个纤瘦文静、戴着金框眼镜的“95后”姑娘,在解释起R1线信号系统及贯通运营方式等复杂情况时,格外开朗健谈,准确专业。

“R1线是国内首条在200km/h速度等级下,采用CBTC信号系统的轨道交通线路,建成后将与北京大兴机场线实现贯通运营,采用24小时运营、快慢车运行、大小交路套跑、4/8编组混跑等多种运营组织模式,便利乘客不同出行需求。”杜金娟说。

既有“千年大计”的定力,更有“只争朝夕”的干劲。

“以后的路还很长,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韩建友说,未来,将进一步细化实化措施,加快推进配套项目设施建设,让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杜金娟是山西忻州人,大学一毕业就选择到雄安新区建设。“从R1线规划设计、建设、再到后期运营,我将成为参与和见证整个过程的一份子,意义非凡,定能收获满满。等雄忻高铁通车后,回家也会更快捷。”她说。

(原标题《见证高质量发展的“雄安奇迹”》)

编辑 郑蔚珩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姚龙华 郑思 吴徐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