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深圳大学教授魏达志作客市民文化大讲堂,带来《让历史昭示未来——深圳发展四十年的回顾与前瞻》报告,该讲座也是8月份大讲堂“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系列的首场讲座。
魏达志在讲座中与观众们分享了深圳40年发展的经验、成就,以及未来的探索。他介绍,去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出台,再加上此前推出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形成“双区”驱动的局面,为深圳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清晰的走向和目标。从全球视角来看,深圳承载的使命是通过自身的发展,形成经济增长和科技创造的一个新的集合,来为国家的崛起做贡献,并且为发展中国家崛起探索新的路径。从国家视角来看,明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国这个时候如何形成世界一流城市、领先城市或者标杆城市这样的示范地区,对中国大国崛起、民族复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深圳承载的使命正在于此。
他在讲座中带领观众从10个方面去认识深圳的发展方向。凝练紧跟时代旗帜鲜明的“深圳精神”;构建高屋建瓴、与时俱进的战略定位;实现向开放型政策体系的改革和突破;形成科学配置全球资源的开放格局;重构创新驱动科学发现的动力构成;强化集约配置稀缺资源的虹吸效应;优化高质成长全球领先的产业结构;孕育活力的市场主体并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政府和市场有形无形的相向发力;超前认识持续布局的新兴经济形态。
魏达志指出,对深圳进行城市定位,必须要考虑的因素,首先是要对标全球最发达的城市,其次是要明确工业文明向科技文明转型的关系,第三则是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中心城市,要考虑自身对城市群的引领,第四还要看城市能否实实在在地对国家的崛起,对国家的重大战略性的目标起到真正的支撑作用和贡献作用。
如何描述新时代的深圳精神,魏达志则用四句话概括深圳经济特区的先行与国家崛起的关系:国家道路与深圳探路的使命,国家崛起与特区担当的抱负,国家转型与特区先行的责任,国家梦想与特区模式的贡献。
在本月,每周末两天下午,市民文化大讲堂都将准时在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举行,读者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进行预约。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