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85后“夫妻档”:帮扶路上一道靓丽风景线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立兰
2023-04-24 08:57

“我们两人都在农村长大、吃过苦,现在能并肩作战为乡村振兴做些事儿,感觉非常有意义。”在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棉花天坑景区,记者遇到来自深圳的85后帮扶“夫妻档”,他们互相鼓励、携手奋斗,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一道靓丽“风景线”。

记者了解到,两人从大学时相识相恋,至今已有14年,结婚后有一个3岁的可爱女儿。丈夫程家昌,是龙华区重点区域建设推进中心工作人员;妻子张建录,此前在坪山区委(区政府)党政信息科工作。2021年5月18日,丈夫先来罗城参与帮扶工作。几个月后,妻子也从深圳赶来罗城和丈夫相聚,两人相互配合为粤桂协作工作贡献一份力。

两人为何先后从深圳来罗城工作?对程家昌来讲,是为了完成一直以来的心愿,“刚在龙华工作时,就想参与支援帮扶工作,后面终于有机会,就报名参加了。因为疫情我一直无法回深,家里又发生了一些意外,每次视频妻子感受到我的焦虑担忧,她就索性辞职后带着孩子、老人也来罗城,让我可以安心工作。”程家昌对妻子充满感激。

2021年10月,龙华对口帮扶罗城的乡村由4个调整到52个,程家昌要在2个月内完成两地结对关系的建立工作。

“要给52个乡村一一打电话,也要和龙华这边的帮扶单位取得联系,帮助双方搭好沟通桥梁;还要争取龙华这边的资金,资金争取到位后还要确定如何开展项目,项目最终要怎么考核等等,所有细节要都兼顾到位。”那时候,右手接座机、左手拿手机,同时接两个电话是程家昌的常态。“后来,妻子也来了,她会在完成好自己本职工作之余,给我一些帮助,我们最终高效优质完成了当时的任务。”他补充说。

能实实在在帮到村民,就是最开心的事儿。有一次,夫妻两人看到有村支书发朋友圈说村里90岁老人种植的红薯卖不出去,两人立刻发动朋友圈,很快解决了销路问题。不仅如此,两人不放心,还开车到该村询问其他村民情况。“村支书知道是我们,说什么都要扛一袋红薯放车上,最后,我们从车窗丢下现金才驱车离开。”村民的淳朴也让他们备受感动,“那次的红薯是真甜啊!”

如今,两人已在罗城工作近2年,女儿也从牙牙学语到爱唱爱跳。“女儿在这里,不能像在深圳时那样上很好的早教课,对她有一些小亏欠,但我们相信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是很重要的。等她长大了,我们会告诉她,爸爸妈妈曾经在广西做过一件有意义的事儿,其中也有她一份功劳。”妻子张建录说道。

“牛肉干、干切粉、毛葡萄饮料等都是罗城的土特产,罗城有好山好水好风光,还有独特的仫佬族文化……希望在粤桂协作帮扶下,更多人来到罗城旅游,带动当地乡村发展,让39万罗城老百姓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采访最后,两夫妻道出当下心愿。

(原标题《85后“夫妻档”:帮扶路上一道靓丽风景线》)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朱玉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立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