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知乎女神”是个男儿身,小胖惊呆了;看到“毕业于复旦大学、高智商、高情商”的女神是个骗子,小胖的泪珠禁不住从眼眶滚落下来。
在知乎网用“ck小小”与“童瑶”两个账号上演双簧苦情戏,骗取网友数十万元捐款的犯罪嫌疑人童某,从安徽自首后被警方解押到苏州时,小胖冷冷地吐出郁闷:“你永远不知道网络的对面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
互联网改变着人的生活和德行,给人带来快捷和透明的同时,也被它欺骗和愚弄。人世间的善意、信任和真诚一旦上网,常常被打击得落花流水。“知乎女神”是这样,小胖也是这样。
网红网黑 一键之差
25岁的网红“知乎女神”就导演了这样一出丑剧。他是已婚男,在苏州的一家工厂做操作工,上网后“变性”成美女“童瑶”,然后又假扮患病的“ck小小”,发起网上募捐,很快骗到网友的好几万元善款。在网友的揭露中,骗局被揭开,网红瞬间成为网黑。
小胖是“童瑶”的粉丝,倾慕她的名校背景和靓丽面容,更为她去看望一位家境平平而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大学生而感动。他毫不犹豫地捐了款,尽管他也是个打工仔。但现在全都是假的,骗人的。
网红和网黑之间,只有一键之差。这一键,是网红的一键,也是网友的一键。受追捧的网红,只要心思转邪,一键下去,就会从红变黑,“知乎女神”就是样本。但网络也有火眼金睛,当网友产生疑问,一键下去,展开人肉搜索,其威力无比,很快剥掉网红的画皮,把骗财骗色者打出原形。
贪婪是红变黑的导火线
类似的利用人们的善良进行网络诈骗的故事不少。
去年一位南京四岁女童,患上罕见的疾病“脊索瘤”,父母发起网上求助,很多社交网站发起病毒式传播,孩子父母很快得到超过600万元的捐款。但是,就在父母高兴地数票子的时候,网友揭露他家有车有房,和原来宣称的“砸锅卖铁救女儿”存在严重事实差距。经南京市房管局查证,他家确有两套住房,也有车。
更让网友“嘿嘿”的是,给孩子治病需要200万,但父母亲在筹到200万后还不关闭捐款账户,直到600万,这是不是贪婪兴风作怪呢?可以肯定的是,这对夫妇从此再无信誉,用不太光彩的手段拔掉了自己上网的线路。
还有一位网红,现在正在广西受审。去年天津大爆炸发生后,1996年出生的杨彩兰,在微博上不断发言,先是谎称自己的老爸在爆炸现场附近上班,联系不上了,接着继续编故事,说自己在医院里见了爸爸最后一面,发誓明年要考上一个好大学。
这个悲情故事,让女孩迅速窜成网红。惨痛的爆炸案背景,悲剧中坚强的励志情怀,点击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善良阀门,赢得网友3856笔“打赏”,总金额近10万元。这是什么?是给这可怜的孩子的学费。可是呢,真相是这孩子用诅咒自己父亲的方式,来骗钱,他们全家都没到过天津。
现在她在广西受审,不仅吐出了所有的捐款,而且要承担刑事责任。彩兰再也不出彩了,而是要“烂”下去;兰花般的青春,转瞬间成为烂花残枝,一黑到底。今年她才20岁,20岁呀!真是可惜。
网络本身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你在网上诈骗,发布虚假信息,就有网友自发地监督检查,人肉搜索,抖出真相。但网络不能完全做到自我洁净,有很多雾霾需要外力驱散,那么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法律。在法治国家,网上网下是一视同仁,网上行为和线下行为都必须遵守同一种法律,网上不是法外之地。对于中国来说,线下法治意识本来不强,网上就更随性了。
不能只赚钱不负责
如何降低网上诈骗和虚假信息的传播,让小胖们不再惊骇?三方面的工作或许亟待完善:
一是对网络发布平台的法律责任追究。网络发布平台,就像线下的单位,需要对所发布信息的真实可靠负责,不能说建了平台,就只顾赚钱不负责任。比如“知乎女神”诈骗案,知乎网就得负连带责任,这同百度要为贴吧负责,新浪要为微博负责一样。
二是完善慈善法。现行的慈善法表述模糊,特别是个人募捐是否合法,应该通过怎样的渠道,都很雾霾,没有对个人自救、自助作出明确规定。一些正规的公益机构,因其不正规的运营,也在大众中失去信誉,如何把个人行为与机构行为通融起来急需圈定。
三是加快公共服务的普惠性。网络诈骗,多是与上不起学、治不起病直接关联,利用人们在这方面的“泪点”来骗钱。从“知乎女神”,到南京父母,再到杨彩兰,以及广西孤儿杨六斤,涉及的都是医疗和教育。网上之所以能够诈骗,就是人们在教育、医疗上没有较好的保障,诱骗众网友愿意献出爱心。如果人们免除了教育、医疗上的难题,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网络欺骗。因此,改善大众的教育和医疗条件,才是杜绝网络诈骗的根本所在。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