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晚,大型经典音乐史诗《长征组歌》在兴国县长征组歌大剧院成功首演。
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克坚宣布《长征组歌》驻地演出兴国首演正式开始。市领导许忠华致辞、赖正文主持。周恩来总理后代,叶剑英元帅后代,张云逸大将后代,罗瑞卿大将后代,宋任穷上将后代,李聚奎上将后代,萧华上将后代,江西省委原第一书记杨尚奎后代,谢国仪少将后代,兴国籍老红军李绍珠后代,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黎隆武,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梅仕灿,人民日报社江西分社社长郑少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江西总站党委书记宋大珩,省文旅厅副厅长陈晓平,省文联副主席张越,市政协主席徐兵以及市人大、市政协相关领导,驻市、市属高校有关领导,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赣州挂职干部,省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兴国籍在外乡贤,赣州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红军后代代表、新闻媒体代表等共同观看了演出。这是《长征组歌》自1965年首演以来,经过重装复排首次回归原创故乡,近千名观众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首演现场还特别设立了“兴国红军战士”“兴国红军烈士”以及“兴国籍56位开国将军”席位,旨在用歌声致敬革命先辈。
首演启动仪式上,萧华上将之女、《长征组歌》兴国演出艺术总监萧霞致辞,周恩来总理侄子周秉和讲述了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当晚8时20分许,演出拉开帷幕。演出通过实景与影像的虚实融合,视觉特效与音乐的高度契合,当代造型艺术与传统舞台美术有机结合,以宏大叙事的呈现形态,情境化、多维度、全景式的呈现样态,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长征各个重要阶段的场景,形成了兴国版《长征组歌》的一大特色。演出现场,采用“云”伴奏与现场演唱相结合,由国家级交响乐团先期录音录像,在现场通过视频“植入”,形成国家级专业艺术院团与县级业余合唱团队“云”合作的全新演绎形态。演员们用歌声完美、精准地诠释了全曲主题和内容,用慷慨激昂的歌声,尽情真诚的表达,引发了全场观众的共鸣与共情。
“这次演出非常成功,演唱在尊重原作、遵循声乐套曲所具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力求实现经典作品与当代艺术的融合。”《长征组歌》总导演、国家一级编剧甲丁介绍,这次演出采用最新的全向声音控技术手段,将剧场进行了全覆盖设定,使每位观众能在不同座位上,感受“还原历史”的沉浸式体验。
“在这里,我寻到了父亲的影子,这部《长征组歌》是记录长征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和红军将士为理想、为信念浴血奋斗的有声文献,更是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的时代强音。”红军后代张春明说,今天是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永远都不会忘记,《长征组歌》终于在兴国,在萧华将军的故乡唱响,作为红军后代,要铭记革命前辈作出的伟大奉献,进一步传播红色文化,传承长征精神。
“这台节目非常别致,内容非常丰富,作品场面宏大,气势恢宏,表达细腻,演绎真切。”兴国市民谢女士说,这部作品以宏大叙事的呈现形态,情境化、多维度、全景式的呈现样态,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长征各个重要阶段的场景,给人有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也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带给人强烈的冲击力。
“我是第一次看革命题材的音乐歌剧,作为一名年轻人,今天看《长征组歌》后感觉很震撼,而且能让人身临其境,演员在台上表演得都特别用心,我很为他们感动。”兴国县青年教师毛智芳说,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更能感受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将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走好新的长征路。
据了解,大型经典音乐史诗《长征组歌》是兴国籍开国上将萧华将军,以其亲身经历,综合大量长征史料,用680个字凝练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芒》等10首诗词,谱就的史诗型声乐套曲。58年后,兴国县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重装重现这部红色经典作品,以歌声缅怀革命先烈,追忆艰苦历程,激发奋斗精神。兴国版《长征组歌》既是对红色文化的深耕,也是对经典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此外,大型经典音乐史诗《长征组歌》将在兴国县长征组歌大剧院开展驻地演出10场,之后还将赴各地开展巡演,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伟大的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吹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号角。
(原标题《激情唱响!大型经典音乐史诗〈长征组歌〉在兴国成功首演》)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高原 三审 张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