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日,南沙大桥即将迎来建成通车四周年之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首个建成通车的“超级工程”“民生工程”,南沙大桥飞跨珠江两岸,串联广深佛莞,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主动脉”,为广大群众美好出行提供便利,助力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沙大桥由大沙水道桥、坭洲水道桥两座超千米的世界级跨江特大桥组成,使用自主研制的桥用高强钢丝生产技术跃居世界领先水平,是中国桥梁建造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桥”见数字,智慧交通加速发展
目前,南沙大桥车流较通车初期增长120%,远超10万车次/日的设计流量,占过江总车流比例接近一半,其中货车占比约40%。作为南沙大桥营运管理方,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南环段分公司始终坚持“三大三化”经营方针为工作主线,打造南沙大桥“数字通道”智慧监测项目,以高速公路智慧营运管理平台为依托,创新构建多种示范性应用场景,利用“互联网+数字化”技术构建的外场智慧化监测、后台数字化建模、大屏可视化监控三位一体,发现异常事件比例达94%,对高速公路全线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精准预警,掌握路网交通流量趋势,提升车辆通行效率,为区域联动和应急事件处置的科学化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在南沙大桥沿线重点区域布设无人机机巢,借助“5G+无人机机巢”全覆盖的优势,通过高空移动视频采集的工作模式,开展交通信息收集、交通流量监测、路面实时监控、精准定位拥堵源发点,实现了高效指挥调度,确保各项交通管控措施精准实施,大量节省排查拥堵点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极大提升营运管理与调度指挥工作效能。
“桥”见速度,畅通湾区毛细血管
高效落实“三保一优”工作,利用建在南沙大桥海鸥岛收费站的应急救援基地,提高应急救援和快速处置能力,着力完善一路多方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处置机制,实行与交警、拯救和消防等单位采取“错峰布点、高峰加强、滚动巡查”运作模式,真正做到“发现快、到场快、处理快、清场快、归位快”五快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路面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合力,全方位保障南沙大桥安全畅通,为群众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桥”见致富,助农兴农产业振兴
以“大交通”促“大产业”,在海鸥岛等地,一车车优质的农副产品通过南沙大桥远销全国各地,一拨拨慕名而来的游客通过南沙大桥走进旅游景点,逐步探索出“交通+产业”新模式,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打通了老百姓的“致富路”,借发展之力不断放大桥梁和道路的辐射效应和撬动效应,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南沙大桥开通以后,将广州、佛山和东莞刚性连接起来,我们参加展会和开车送货再也不用到处绕行了,从广州番禺海鸥岛到东莞、佛山两地的路程缩短约10公里,物流成本大大降低,与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真正成了百姓心中的民心桥、发展桥和网红桥。”广州市番禺区悦佳水果合作社的梁小姐亲眼见证这里所发生的变化。
深化“高速+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依托地方旅游资源,探寻多元化引车上路方式,提升“公路附加值”,逐步构建起业态一新、体验丰富的“高速+旅游”发展新格局,推动高速公路与地方旅游融合发展,让广大群众享受“沿着高速去旅行”的贴心服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得益于南沙大桥的开通,利用乡村特色打造旅游景点,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打卡,本地土鸡蛋、有机蔬果和生态养殖等乡村特色成了抢手货,村民搭上了产业发展的经济快车,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海鸥岛沙南村村民黎先生开心地说。
“桥”见服务,暖心守护平安出行
“尊敬的司乘人员,您发送的定位救援信息我们已知悉,请在安全处耐心等候。”高速公路“接警定位救援”小程序信息真正实现了“掌上求援”“一键救援”,不仅操作方便,还能快速接报受理,让服务更便民,有效提升过往司乘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作为南沙大桥营运管理方,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南环段分公司将继续发挥区位优势,不断放大桥梁的辐射效应和撬动作用,为人民出行和产业发展提供便利,争当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打造行业营运管理新标杆,用实际行动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通讯员供图)
(原标题《南沙大桥通车四周年,“桥”见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董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