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百德企深圳找机遇!新能源、智能制造领域合作最被看好

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陈小慧
2023-03-30 11:06
摘要

在这场高规格的经贸交流活动上,博泽中国、保时捷、英飞凌等超100家德国企业,以及欣旺达、大族激光、新宙邦等超180家深圳企业汇聚一堂,寻求新的合作机遇。

“我们需要面对面的交流,因为中德之间有如此多的合作机会。”在3月29日举行的中德(深圳)经济论坛上,德国工商大会全球对外贸易首席执行官、董事会董事Volker Treier在视频致辞中如此表示。

在这场高规格的经贸交流活动上,博泽中国、保时捷、英飞凌等超100家德国企业,以及欣旺达、大族激光、新宙邦等超180家深圳企业汇聚一堂,寻求新的合作机遇。记者采访发现,多家外企纷纷称赞中国和深圳的投资环境,希望未来双方重点在新能源、智能制造领域展开深入合作,进一步加强中德两国经济交流。

3月29日,中德(深圳)经济论坛在深圳举行。(主办方供图)

深圳城市活力最吸引德企

“德国大中型企业一直高度称赞深圳的投资环境。深圳在促进外贸发展和推动创新方面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Volker Treier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与Volker Treier有相同感受的还有中国德国商会(上海)董事会主席柯曼,他在3月2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国企业被深圳吸引的重要原因在于这座城市的活力,特别是在现有行业中有许多商机值得挖掘。”

看好深圳、投资深圳,是本次论坛上多家外商外企的共识。而吸引他们之处,正是深圳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营商环境。

“深圳拥有国际化的视野,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同时,新能源产业、智能制造产业蓬勃发展,人工智能行业、软件行业等高新科技行业在深圳都非常集中。”亚旗艾特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瓦格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是“合作发展的一个理想地点。”

“这里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集聚、区位优势独特、营商环境一流。”活动主论坛上,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余锡权向参加论坛的德国企业重点推介了深圳的产业发展环境。据余锡权介绍,深圳全市各类市场主体396.54万户,总量和创业密度均居全国第一;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3万家。

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企业用脚投票。近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机遇之城2023》报告显示,2023年深圳位居“机遇城市”总排名第三位,在技术与创新、宜商环境两大维度上位列全国第一。

新能源、智能制造领域合作空间广

中德双方将重点在哪些领域展开合作?记者采访多家企业发现,新能源和智能制造两个行业的合作最被看好。

而这背后,是因为深圳与德国许多城市在产业上的高度相似。德国是世界闻名的制造强国,在精密机械、智能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领先全球。深圳是制造强市,始终坚持制造业立市,工业占GDP比重长期保持在30%以上,2022年工业占比达35.1%;深圳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占全国六分之一,在网络与通信、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等领域具有完整高效的产业链条。

当享誉世界的“制造强国”遇上“制造强市”,会有怎样“双向奔赴”的故事?多家企业和投资者纷纷看向了新能源和智能制造行业。

“德国工业在机器制造等领域实力强大,而深圳高度关注现代软件系统,比如智能制造、智能供应链等,希望双方在可持续技术、工业优化、清洁能源等领域寻求共同投资的机会。”柯曼表示。宝马集团副总裁、大中华区政府和涉外事务吴燕彦说,“德国在汽车行业有较大优势,比如机械制造,在职业教育方面也有独到的经验,在这些领域,中德都拥有非常广阔的合作空间。”

据悉,本次论坛积极推动深圳企业和在华德资企业的项目需求对接,共挖掘合作意向需求128个,涵盖软件信息、职业教育、增材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其中,作为家电行业领军企业的创维集团在光伏产业与德国达成了合作。“创维集团与德国美兹公司签订了一个做大做强光伏产业应用的项目,这也是未来几年的一个高速增长点。”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透露,目前创维集团在家电这块一年的销售额大约5亿元,“未来加上光伏之后的收入,将会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

深圳引外资强“磁场”,吸聚全球优质资源

3月20日,《广东省推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发布,明确提出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优化投资环境,扩大有效投资,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面加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深圳快步先行。今年开年以来,深圳各区代表团纷纷踏上远赴海外“敲门招商”之旅,积极扩大“鹏友圈”。2月中上旬,在德国当地举行的一场投资推介会上,深圳光明区与全球最大智能传感器产业数字平台德融宝,成功签署了深圳总部及全球竞争力中心中国总部落地合作协议,为中德经济合作再拓新项目。

不仅如此,深圳还不断完善投资环境和服务。例如,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依法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全力扩展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实施“工业上楼”计划,承诺“好项目一定有空间可落”。在投资服务方面,本次论坛还设置了“电子展板”,分产业领域收录了参会企业的项目对接需求以及深圳最新的产业政策、投资指南。

“我们在提前两三个月的时候就已经组织中德双方的企业进行对接,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匹配,形成了100多项合作事项清单。”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何志梅表示,此次论坛准备了一系列相关的招商引资政策和资料,让企业在投资和贸易方面都可以更好了解深圳,帮助企业在深圳落地生根。数据显示,2022年深圳全年实际使用外资达110亿美元,外商投资信心进一步增强。

正如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在2022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上所说,“关注深圳,就是关注机遇;投资深圳,就是投资未来。”作为“机遇之城”,深圳将通过加强招商引资强“磁场”,吸聚更多全球优质资源落地,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过百德企深圳找机遇 新能源、智能制造领域合作最被看好》)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高原 三审 张露锋

(作者: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陈小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