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林街道上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黄冈深耕服务居民领域多年,坚守岗位默默付出。时光荏苒,仿若白驹过隙,蓦然回首社工之路,他心中感触颇多,有成长也有挫折,但他庆幸自己依然坚守在这个岗位上,遇事不退缩。
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初期,黄冈相信“用生命影响生命”能够帮助到更多有真切需求的群体,正是这份信念,把他推向社工之路,越走越远。他告诉记者,刚开始从事一线社工的工作,他还以为社工就是开展各种活动的,社区的居民需要他开什么活动,他就开什么活动,这就是社工,后来才真实地感受到,社工要以社工的视角来认识社区了解社区,感受社区方方面面的最真实的需要,以社工的价值观,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链接多方资源来主动寻求社区的发展。
在一次次的社区服务中,黄冈逐渐学会了以社工的视角来看社区,也逐渐熟练运用着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来为居民提供更多有趣实用的服务。他记得在疫情期间,为一位盲眼老奶奶送菜上门,这位老奶奶哽咽着,甚至摸索着也想招待他们,为他们倒茶,拉着他们的手,倾诉表达她的感受和心事,那画面很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在那一刻,他切身体会到社会工作比起其他工作所独有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在那一刻,坚定了自己选择社工这条路的初心。
从事社会服务的过程中,黄冈也曾遇到过瓶颈,面对有真实需求,但是遇事就找社工,稍有怠慢就投诉社工的长者,是他做社工面对的最难忘的课题,也是给他带来最大成长的一段经历。“社工就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居民有要求,他就去服务,这就是尽职尽责”是他当时热血有冲劲,但不太成熟的看法。后来在一次次被这位长者要求帮忙送米送油上门,搬抬重物,帮忙搬家叫货拉拉,陪伴去医院,甚至一次次付去医院打车的费用过程中,他的热情渐渐消耗殆尽,开始觉得疲惫不堪。终于,在一次表明确实无法为这位长者提供他们工作职责范围之外的服务被投诉以后,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和迷茫,他不是尽职尽责在为居民提供服务吗?这份如临深渊的即视感和无力感是怎么回事?当时,他甚至想过要放弃做社工。
黄冈把他的这段经历和当时的感受以及当时的想法跟当时机构的督导倾诉,在和督导沟通以后,他才发现,他对于社工为居民服务想的太过于片面且缺乏专业性了,他其实并没有以一名社工的视角和身份在为这位长者提供专业服务,而是以一个工具人的视角看待自己,以一个工具人的身份在为这位居民提供缺乏专业性且被动的人力服务,他甚至没有去深入挖掘这位长者的真实需求!“你以什么样的视角看待自己,就会以什么样的身份开展社工服务工作,你的工作也会相应的让居民感受到,你是谁”是他后来的感悟。
这位长者对于他服务的投诉成为了他成长的契机,黄冈也正好借着这次投诉,去触及这位长者最真实的需求。他通过物业、网格员、她的家人、邻居了解了她的经历,生活状况和生活习惯,通过深入研读相关文献,了解了她这个年龄段的长者,生活状态和生活习惯对于她需求的反映。借着跟她当面道歉的契机,跟这位长者进行沟通,在关心她的时候,逐一确认她目前生活状态的最真实的看法,感受和需求,确认了她想要生活变得更好的想法,鼓励和肯定她的积极性。
回来以后,黄冈详细梳理了目前社区现有的资源和可能会用上的潜在资源,与这位长者商议后,列出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以后,列出服务计划。根据服务目标,他逐一对于资源进行沟通和链接开展服务。果然,对于长者领域的社工认识提升以后,他对于这位长者有了全新的看法和认识,也做了一系列相应的行动,所提供的服务,也是作为一名专业的社工提供的系列性的服务。因为需求,资源,服务定位都较为精准,落地踏实,后面也果然有了相应的效果,实现了初定的目标,协助这位长者改善与家人的沟通关系,也扩展了长者与友邻之间的交流接触,进一步提升这位长者的社区生活幸福感。
“助人”谁都可以做,但是“助人自助”却只有以社工的视角看自己,拥有专业社工价值观和专业社工能力的社工才能做!新年的一年,黄冈对于自己的社工之路有了新的见解与期待,希望自己可以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编辑 刘思凡 二审 麦苗茵 三审 刘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