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女博士东莞探漏记
东莞+
2023-03-20 18:49

“00后”黄悉巡身上有很多标签,她是学霸,是北京交通大学2021届最年轻的博士生;她是创客,带队获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一等奖。聚焦轨道交通领域研究热点,她还以第一负责人的身份,主持一项北京市级大创项目。

2021年,追随导师余旸博士的步伐,黄悉巡从北京来到东莞,参与铁路钢轨探伤项目。过去一年多,她又是一名探漏工,足迹遍布东莞32个镇街。

“从探漏、控漏着手,研发迭代智能听漏设备,绘就东莞水务三网一图,提高判漏效率,实现水资源能耗管理、人员管理、质量管理的数字化应用。”黄悉巡说。

从北京到东莞

深入科研一线 足迹遍布大部分镇街

就读北交大本科期间,黄悉巡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在男生扎堆的机电学院,获得了“太原重工”“轨道车辆”“神州高铁”三项专项奖学金。

本科毕业后,黄悉巡获得保送直接攻读博士的机会,就读北交大经管学院信息管理专业,师从余旸博士。余旸是数据科学家,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双料”博士,也是北交大教授、博导。2018年回国后,余旸选择在东莞创业,是东莞市先知大数据董事长(下称“先知大数据”)。

在东莞创业1600多个日夜里,余旸带着他的团队一路“狂飙”,在烈日下的铁路钢轨上、在轰鸣的工厂车间里、在街头巷尾的水管上,采集数据、分析挖掘,转化为智能产品。

“我获得北交大直博机会后,争取到余旸教授的博士名额,追随他的脚步来到东莞,培养自己对工业互联网的兴趣,在先知大数据有机会接触到其他项目领域,并逐渐找到研究方向。”黄悉巡说。

黄悉巡以实习生的身份,加入公司项目团队,先后参与了铁路钢轨探伤、智慧水务、电动自行车防灾减灾管理等项目。在项目组里,不仅发挥博士生的专业特长,还培养了智能产品研发综合能力,将自身所学,应用到实际的信息化场景。

智慧水务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是先知大数据与东莞水务集团合作的科研课题。作为项目科研人员,黄悉巡足迹近乎遍布东莞32个镇街(园区)。

“万江街道鸬鹚窝村是东莞水务探漏示范点,我们向探漏师傅和专家学习。因为鸬鹚窝村漏点较少,我们学到的知识有限,于是在东莞全域探漏,排查漏点,走遍了东莞多数镇街。”黄悉巡说。

从学徒到研发

革新作业模式 迭代智能听漏设备

东莞水系发达,工业企业众多,拥有千万人口,生活用水、工业污水排放量较大。为了熟悉智慧水务项目,黄悉巡拜一线探漏工为师,进入到真实的探漏场景,获取一手数据和信息。

管材埋深、口径、管径压力、土质结构不同,漏水时呈现出来的声音都不同。黄悉巡跟班学习半个多月,才能分辨不同的漏水声。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她初窥探漏门径。

水务公司控漏,分静态、动态两种方式。静态控漏,可以通过布设的传感器,实时获取监测数据,分析区域异常情况。动态控漏,需要探漏工借助听音棒设备,依靠经验实地排查。但由于使用的仪器设备功能受限,动态数据没有数据留存、研发智能化的判漏算法没有数据积累,这是黄悉巡和团队关注的重点。

一直以来,探漏依赖人工经验。一名成熟的探漏工,需要在一线摸爬3至5年。只有听得越多,功夫才越纯。机械听音棒,是探漏工赖以生存的“法宝”。看上去并不起眼,却是高技术产品。由于技术和材料长期被国外垄断,机械听音棒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没有存储数据的功能。而新型探漏设备,新增了音频采集和频谱分析功能,并不具备智能化的判漏功能。

采集动态探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开发智能算法,研发智能听音棒,是黄悉巡和团队工作的重点。黄悉巡介绍,智能听音棒,既是采集水务信息的数据入口,也能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减少对人工经验的依赖,涉及多门学科、多种技术。

“通过研发迭代智能产品,改变了传统的探漏模式,需要考虑探漏工的接受程度,让现场使用更便捷、更高效。”黄悉巡说。

从高材生到社会人

聚焦工业互联网 在东莞施展专业所学

沙井盖下各种材质的自来水管,在地下经年累月。温度变化、土壤腐蚀……诸如此类的因素,都可能导致材质老化出现渗漏。若发生大面积爆管,就会影响到居民的正常供水。

有时候漏点还是特别难找的,不一定一找一个准。当找不到漏点时,探漏工只能反复查探,在管线周边进行各种调查,在同一片区来来回回地走。他们有个共同特征:手机的微信运动基本上两万步起步,常年占据榜单前列。

智慧水务本质上,是为传统水务行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余旸团队在行业解决方案里提供实施方案,包括智能硬件设备的迭代升级、智能数字化平台设计和开发,以及根据客户需求,研发用户管理、绩效管理等各种平台。

“围绕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降能耗、降成本、提效率。”余旸介绍,智慧水务平台建设,采集有效数据,降低从业门槛,提高控漏能力和判漏效率。通过运维数据的实时监控,给现场可能出现的爆管事故及时预警和修复,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借助智能设备,降低探漏从业人员门槛,是突破性的。探漏工通过设备,能够迅速找到特征点位,触碰探漏点,立马得到判漏结果。“探漏师傅外出作业非常辛苦,智慧水务实施方案既能降低从业门槛,又能提高判漏效率,对行业来说是个提升。”黄悉巡说。

从北京到东莞,从理论学习到一线实践,黄悉巡对工业互联网产生浓厚兴趣,逐渐找到了研究方向。“无论是电动自行车防灾减灾项目,还是智慧水务、轨道交通项目,都属于工业互联网范畴,以数据驱动辅助决策。”黄悉巡说。

在东莞,黄悉巡找到了精密仪器、工业互联网、数据科学丰富的应用场景,还申请了高层次人才补贴,专业所学,有广阔的施展舞台。她希望未来能够扎根东莞,投身科技创新和项目实践。

(原标题《“00后”女博士东莞探漏记》)

编辑 葛墨含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王越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