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发现40余座古代烽燧
新华社
2023-03-20 16:08

19日,考古学者在哈密历史文化研究三年成果发布会上公布,过去三年新疆哈密市新发现唐代、清代烽燧44座。截至去年底,哈密市累计发现古代烽燧106座,成为新疆烽燧主要富集区之一。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博士生张坤介绍,哈密市地处丝绸之路咽喉要地,历代王朝在哈密留下大量烽燧遗址。新发现烽燧中,唐代烽燧由土坯垒砌和石块砌筑,清代烽燧主要为黄土夯筑。

建于唐代的新疆哈密市三塘泉烽燧。(张坤 摄)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王永强说,唐代烽燧大多建在山顶上,清代烽燧一般建在交通沿线,唐代烽燧中有数个平面呈八边形,极具特色。

张坤说,考古研究显示,天山南北两路烽燧在哈密相交、融合。从整个新疆来看,哈密市烽燧线路清晰、结构完整、数量众多。

烽燧也称烽火台,是古代军事报警系统,各朝代都有着严格的建造、使用规定。“每个烽燧一般驻有烽帅1人、军士5人,这些人员大多来自当地州县或驻军,约15日轮班一次。”张坤说。

烽燧所传递的军事情报较为详细。“可根据旗语、鼓声、火炬数量传递敌人数量、兵种、从哪个方向来攻等重要信息。”张坤说。

唐代建立、清代整修的新疆哈密市了墩烽燧。(张坤 摄)

哈密市文史研究委员会干部郝常立介绍,哈密市山脉众多,沙漠辽阔,很多区域目前考古人员仍难以到达,随着相关工作推进,考古人员还会发现更多烽燧。

(原标题《新疆新发现40余座古代烽燧》)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关越 三审 刘一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