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澳台儿童同演一出戏,艺术为桥深植文化认同
​晶报记者:白念平
2023-03-19 18:31
收录于专题:大视野

“你的家,我的家,望天湖是我们的家;远看画,近看画,望天湖是那画中画……”这个周末,是龙华区的孩子们精彩看大戏的周末,由深港澳台儿童共同出演的龙华区大型原创非遗活化儿童歌舞剧《望天湖的传说》在深圳市龙华区青少年宫儿童剧场精彩上演,周六周日两天连演四场,为大家献上了一场歌舞剧盛宴。

开场,恍若梦境的紫蓝色的湖底世界映入观众眼帘,水波摇曳,鱼群畅游,穿着精美服饰的小戏骨们化身为望天湖里的水族,伴着悦耳歌声出现在美丽宁静的村庄。随着剧情展开,善良勇敢的小海螺、桀骜不驯的白曲龙、可爱的小海星、和蔼的金鱼婆婆、阴险狡诈的乌贼巫师……一个个角色登台演绎,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现场观众被小主角的真诚和对家园的爱打动,致以热烈的掌声。


原创力量活化非遗瑰宝

《望天湖的传说》是深圳第一部创新传承非遗文化的儿童歌舞剧;第一部源于龙华本土文化的原创儿童歌舞剧;第一部真正以儿童为主体演绎的儿童歌舞剧。根据龙华本土区级非遗项目《望天湖的传说》改编,希望以歌舞剧的形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新生代的孩子们传唱龙华的神话故事。据该儿童歌舞剧的主创团队介绍,原《望天湖的传说》仅有100多字的“望天湖的传说”为龙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民治村史》记载,望天湖是原民治村旧称。秀丽风景和古朴民风让这里孕育出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一只从南海而来的大海螺,爬到东边村的山头上迟迟不归,化为巨石,山头高耸,对天而望,被人们称为望天海螺山。望天湖之名由此而得。

昔日的望天湖,山清水秀,白鹭翩跹。而今,这里道路通达,产业兴旺,高楼林立,商贸繁华。传说中的望天湖,也包括现在人流如织的深圳北站片区。从贫瘠到富丽,民治的变化成为了深圳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望天湖的传说》将原本口口相传的神话用儿童剧的形式重新诠释和精心演绎,讲述了小海螺面对望天湖遭破坏的危险,带领水族同伴们与白曲龙斗智斗勇,保卫海螺心、守护家园的故事。以原创力量活化非遗瑰宝,弘扬传统文化,讲述龙华故事。

为呈现更好的舞台效果,剧目还运用现代科技,融入了全息投影、三维制作等多媒体手法,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儿女的团结、勇敢,也折射出深圳特区开拓、进取、奋斗的精神。

艺术为桥深植文化认同

深圳毗邻港澳,同时也生活着众多台胞,许多港澳台家庭的孩子都生活学习在这里。剧目负责人裴晴介绍,此前《望天湖的传说》已在全国演出十余场,备受观众好评,此次表演最大的亮点就在于,专门招募了港澳台小演员同台演绎,希望为孩子们搭建沟通桥梁,促进艺术文化交流,让这样一部充满东方智慧、东方美学的作品滋养儿童的内心成长。

在三个月的训练中,深港澳台四地的小演员激发了表演潜能,也收获了深厚的友谊。今年10岁的廖泽铨此前多次参加深圳市、区级大型活动主持,并在2021年担任《望天湖的传说》男一号“小海螺”,有着丰富经验的他自然成为了剧团的“大哥哥”,主动照顾起年龄更小的演员伙伴,这其中就包括来自港澳台的妹妹们。

提起自己扮演的角色“珊瑚精灵”,来自香港的宋梓晗“话匣子”打开了就停不下来,侃侃而谈自己和其他小伙伴携手对抗邪恶白曲龙的剧目情节,分享排练的小故事,“第一次参演有点紧张,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还好排练的伙伴们都很好、很幽默,我们一起表演、一起努力、一起玩,感觉非常开心”。

曾参与大湾区深港澳青少年成长峰会、深港澳儿童议事会的贺钰淇从小生活在澳门,而后来到深圳就读小学。一直热爱表演的她,此次则化身为正义、善良的“水母小仙”参与演出,“很高兴能够和这么多伙伴们一起表演,提升了自己的信息和胆量”。

“水族妞妞”的扮演者张若可来自台湾,6岁的她虽然年龄是最小的,表演起来却丝毫不含糊,排练期间,面对福田、龙华的长距离通勤,从没有喊苦喊累。张爸爸介绍,“孩子从小就喜爱表演和舞蹈,这次表演不仅为她提供了舞台展示的机会,还让她能够交到更多的朋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很高兴孩子能够与深港澳台的小朋友们同台演出,对于两岸融合的大主题,也是我们的心之所向”。

目前,该剧有计划赴港、澳演出交流,裴晴表示将尝试招募更多当地的小朋友一起演绎这部剧目,讲好中国故事,和世界的孩子分享东方神话的美妙。

编辑:陈章伟

(作者:​晶报记者:白念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