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百千万工程”,佛山这样部署
佛山日报
2023-03-16 08:40

中共佛山市委 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高水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2年12月16日中国共产党佛山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解决佛山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走出一条共同富裕的佛山路子,结合佛山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产业协同、设施互通、服务共享、收入普增、环保共护、城乡融合,优化重构城乡区域发展格局,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提升发展平衡性、协同性、包容性,争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市。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各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高明、三水区GDP占全市比重分别提高到9.3%、12%,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缩小到1.6以内,全市基础教育学位数达174万个,三水区新增三级医院1家以上,各区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不低于6张,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运营里程突破150公里,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城乡空间优化和形态重塑取得重大进展。

高明西江产业新城。佛山日报记者 洪海 摄

到2030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各区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高明、三水区GDP占全市比重分别提高到11.5%、15%,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缩小到1.4以内,全市基础教育学位数达200万个,高明区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三水区再新增三级医院2家以上,各区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不低于7张,城市轨道交通通达各区、运营里程突破270公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佛山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水的中心城区逐渐扩张,城市生活品质不断提升。佛山日报记者 王澍 摄

到2035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加协调更加平衡,城市能级显著提升,高明、三水区GDP占全市比重提高到14%、18%,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缩小到1.2以内,全市基础教育学位数达220万个,各区均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高明区新增三级医院1家以上,各区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不低于8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350公里,建成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实现,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推进重点产业协同发展

(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坚持全市发展一张图、一盘棋,加大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市级统筹力度,协同推进向中、向东、向西、向南、向北五大产业经济板块建设,加快构建“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高效联动产业格局。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合理配置用地规模、土地指标、能耗指标、环境容量等关键要素,统筹推行一个园区、一个主导产业、若干配套产业的“1+1+N”发展模式,促进产业资源高效集聚。实施工业用地“亩均论英雄”改革,完善差异化、倒逼式政策体系,有序推进“工业上楼”,推动园区提高容积率和投资开发强度。

佛山西樵岭南文旅产业集聚区是佛山市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之一。通讯员 区韵鸣 佛山日报记者 王伟楠 摄

(二)促进产业有序转移。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制定各区鼓励发展产业目录,引导各区有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转移承接,走各展所长、紧密协作、互促共赢的发展道路。加强产业转移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构建市域产业转移信息平台,建立健全产业转移重点项目库,统筹举办产业转移对接活动,提高产业转移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构建产业转移激励机制,对符合条件的跨区域迁移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建立健全产业转移利益分享机制,引导转出地和承接地合理划分产值、收益等产业转移成果。鼓励打破行政壁垒共建不同类型产业园,在用地、用能、融资等方面给予配套政策支持,培育打造一批产业共建标杆园、产业转移示范园。

位于顺德北滘镇的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佛山日报记者 王伟楠 摄

(三)加强产业联动互补。鼓励禅城、南海、顺德区发挥在金融、科技、文创、商贸、物流、会展、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领域的发展优势,提质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对高明、三水制造业企业辐射服务水平。加强区域间文旅重点项目联动对接,共同策划推广精品旅游线路,合力构建文旅发展轴线,携手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四)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发挥交通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着眼于拉大城市发展框架,大力推进骨干交通网络向高明、三水区延伸覆盖,打造“机场空港+国铁城际+城市轨道+高快速路+港口航运”多层次立体化交通体系。积极推进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的规划建设,高起点谋划打造机场空铁联运枢纽体系,构建“腹舱+全货机”协同发展的航空货运网络。加快推进广湛高铁、珠肇高铁、广佛西环和佛山地铁4号线一期等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提高轨道交通对北部和西部片区的覆盖范围。不断完善高快速路和主次干道网络,建设富龙西江特大桥、龙翔大桥及引道工程、季华路西延线以及塘西大道三期及南延线等项目。全面推动港口资源整合和集约化发展,建设顺德港区了哥山港二期、高明港区高荷码头等港口码头,改造和提升干支衔接、河海联运的水路基础设施体系,将佛山港打造成多式联运内河强港。持续推进“断头路”连通攻坚,滚动开展交通拥堵点治理,优化全市公交线网布局,畅通交通微循环。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路网联通。

2023年1月,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佛山市龙翔大桥及引道工程龙畔互通立交至沙龙路互通立交工程正式通车。资料图片

(五)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IPv6网络、数据中心、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均衡布局与建设,推进村镇同步建设千兆光网,推动5G网络广覆盖。统筹推进能源、交通、物流、医疗、教育、农业、水利、环保、应急、文旅等领域的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设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新基建”项目,推动形成适应数字经济和智慧社会发展的融合基础设施体系。

五、推进公共服务均衡供给

(六)协同提升基础教育。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提升工程,加快构建“五好教育”新形态,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教育发展差距。深化义务教育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全面改善相对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探索建立普通高中“区建市管”“市区共建”模式,支持各区新建公办普通高中学校,积极谋划佛山教育城建设。强化区域、校际间教育结对协作,促进优质课程教学、教师发展、教科研、信息技术资源等共建共享。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市级统筹力度,在全市范围内选派一批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到教育质量相对薄弱的地区挂职。

(七)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统筹规划建设市属医院及区级高水平医疗机构,加快建设佛山市中医院改扩建工程、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三水区北部医疗中心、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三水院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三水医院,稳妥推进佛山市公共卫生医院建设,提档升级高明区中医院、三水区妇幼保健院,促进医疗资源按人口分布、地理交通、专业特点等合理配置。统筹推动禅城、南海、顺德区高端优质医疗资源向高明、三水区辐射拓展,探索构建以市、区两级医疗中心为核心,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互为补充、相互协作、资源共享的城市医联体。支持顺德、高明谋划共建影像诊断、医学检验(病理)中心,共同打造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跨区医疗卫生公共领域智慧大数据平台,推动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各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紧急医学救援等方面的合作。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合理设置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效果图。佛山市重点项目局供图

(八)统筹推进社会保障。强化兜底线、织密网,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制度。出台优化生育、托育服务政策,探索支持零散养老资金向“第三支柱”汇聚,构建多层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强化“一老一小”普惠性服务保障。健全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多途径有效解决新市民、低收入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的住房问题。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外来务工帮扶政策,实现外来务工人员和城乡居民一体化帮扶。

六、推进居民收入同步提升

(九)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统筹利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建设。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密切关注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创造公平就业环境,消除户籍、地域、身份、性别等影响就业的制度障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引导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提高生活品质。

佛山2023年首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求职者上台自我推介,企业当场给offer。佛山日报记者 王伟楠 摄

(十)加大促进居民增收力度。完善最低工资标准与经济增长、社会平均工资增长联动机制,积极稳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拓展居民租金、股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增收渠道。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构建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巩固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立足本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十一)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再分配机制,提高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合理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建立健全回报社会的激励机制,落实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慈善褒奖制度,鼓励引导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家向上向善、关爱社会,积极兴办社会公益实体,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七、推进生态环保共治共享

(十二)深化生态环境共治。全面实施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水,系统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综合治理,提升城镇污水设施管网覆盖率,在人口分散的自然村推广污水资源化利用和厌氧式、无动力、小区域的生态处理技术。建立空气质量目标导向的精准防控体系,强化机动车尾气、细颗粒物和臭氧等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突出治理工业污染,巩固提升空气质量。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城乡一体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健全“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鼓励共建共享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加快推进高明、三水绿色环保项目建设。实施“城市—镇街—乡村”多层次的环境治理联动协商模式,推进生态环境污染一体化防控。

三水区西南街道江根村风景优美,水清岸绿,是生态美丽宜居乡村。佛山日报记者 王澍 摄

(十三)加强生态屏障共筑。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筑牢三水北部、高明西部林地、顺德南部河网三处生态屏障。建设高品质的绿岛、绿湖、绿岸、绿道,提升山边、水边、路边、村边的绿化美化品质,建成一批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因地制宜优化林分、改善林相,扩大阔叶混交林种植面积,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完善生态保护区、生态隔离带、生态廊道和公园绿地系统,精准提升森林质量。高水平规划建设万里碧道佛山段,新建改建一批城市碧道、秀丽湖库,增加城市绿色亲水空间,建设半城山水满城绿的绿美佛山。

八、推进城乡面貌一体改善

(十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高水平编制2035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以高质量规划引领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城,将岭南广府文化融入公共建筑建设、城市空间布局和旅游规划设计,推动文城相融、文产结合。持续推进“江河两岸、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加快打造东平河水轴线高品质滨水活力空间。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城市更新,“拆、治、兴”并举推动“城中村”改造,对老城区推行小规模有机更新和微改造,实现系统深度的城市形态整治、空间重塑、功能升级。

春季里的东平河碧道,生机盎然。佛山日报记者 符诗贺 摄

(十五)增强镇街服务功能。综合考虑不同镇(街道)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在家门口满足群众办事需求。进一步理顺区、镇(街道)事权关系,将点多面广、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审批服务执法等权限下放至镇(街道),依法明确镇(街道)执法主体地位。扎实开展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建筑风貌管控,推动全市所有镇达到“示范圩镇”标准。

(十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统筹推进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水产、花卉、果蔬等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预制菜”产业,鼓励发展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业态,推进大农业、大食品、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实施“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廊道”专项行动,加快建设“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乡村从“一时美”走向“长久美”,从“个别美”走向“全域美”。活化升级第六批、第七批古村落,对已活化的古村落“串珠成链”。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增收,支持高明革命老区和三水南山侨区乡村建设。健全“一核多元、简约高效”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头雁工程”质量,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

九、强化落实保障

(十七)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健全市级统筹、跨区协作、四级联动的工作落实机制。市成立“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强化统筹协调、政策制定、督促落实等职责,研究解决事关全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性、全局性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围绕本实施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强化责任意识,创新工作机制,确保目标如期实现。区委书记要充分发挥“一线总指挥”职责作用,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当好“一线施工队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发挥“领头雁”作用。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激励保护和关心关爱,培养造就一支懂经济、善发展、敢改革、爱基层的干部队伍。

(十八)强化政策支持。市直有关单位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结合省的有关要求,在产业、商贸、人才、科技、土地、生态保护、财政、金融、民生保障等方面制定配套方案,构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1+N+X”政策体系,各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强产业政策扶持,优化产业发展目录,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推动产业布局合理、发展高效。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鼓励各级财政支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深化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

高明区充分释放高明区产业空间。图为高明沧江工业园。佛山日报记者 洪海 摄

(十九)强化改革引领。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地同权同责,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城乡土地综合整治和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建立健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不断盘活土地资源。加快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一批符合市场经济要求、自负盈亏的投融资平台,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深入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实施差异化户籍政策。

(二十)强化帮扶协作。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机制,深入推进南海结对三水、顺德结对高明紧密协作工作,加快补齐高明、三水区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助力南海、顺德区转型升级。建立市内镇、村一级横向结对协作关系,探索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强化市的纵向支持,建立市属机关事业单位、市属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团帮扶经济相对薄弱镇村机制。

(二十一)强化考核评估。建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对各区党委、政府及市直有关单位进行考核。实施差异化考核监督和激励约束,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考出压力、考出动力、考出活力。加强区、镇(街道)经济和产业发展统计监测。健全常态化督促检查和定期评估机制,坚持“一月三问”工作机制狠抓落实,及时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根据实际优化调整政策举措。

(原标题《全文!落实“百千万工程”,佛山这样部署》)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刘思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