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政协科教卫体委调研基础教育信息化
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思
2023-03-15 16:18

教育信息化、智能化将给未来基础教育带来怎样的改变?3月13日,市政协科教卫体委到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调研基础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提升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水平。调研座谈会上,市政协委员们纷纷表示,推动教育信息化改革最关键的是改变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用于未来课堂。

AI技术应用改变未来课堂

未来的学校是无时空、无边界的。市政协委员、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鲁江说,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教育的目标不再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学会运用技术完成创造性、个性化的工作。互联网平台推倒了学校的“围墙”,通过技术手段推进集团化办学,帮助老师实现跨校区协同备课,建立智能化备课平台,在备课、上课、考试和评价多个环节实现提升。

市政协常委、码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黄鼎隆表示,希望孩子能在学校尽早地接触人工智能技术,让AI成为孩子学习的工具和帮手。他从小在深圳接受教育,上大学以后发现自己与来自其他城市的同学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更早地接触了计算机,所以现在也在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但是当他进入到微软工作以后,才发现硅谷长大的同事接触电子计算机更早,所展现出来的优势更加明显,这是他后来也很难赶超的。“现在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了,我们能不能让深圳的孩子成为最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那群人?”

推动教育信息化需创新教学方法

市政协科教卫体委专职副主任、机关二级巡视员孙湧说,深圳教育正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向深度应用和示范引领方向发展,探索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先行先试,为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新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只有改变教学模式,才能获取学生海量的数据,让广大师生成为信息化技术的受益者。

信息化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老师,老师是否适应教学技术变革,直接影响了信息化教育的最终成效。市政协委员、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贾建国表示,目前的课堂教学是以老师为中心的,以说教式、灌输知识为主,真正的变革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针对新型教学方式的系统性、实践性研究还需要加强。

AI赋能教育实现个性化“育人”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育变革,全面系统的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市政协科教卫体委主任、分党组书记吴思康说,教育是有温度的,人工智能不可能完全替代老师。但是,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最大限度服务于教育。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推送适合每个人的课程和习题,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育人”。

(原标题《深圳市政协科教卫体委调研基础教育信息化 推动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教学模式》)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余晓泽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思)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