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13日,全市春耕生产现场会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启动仪式在高明区举行。随着一台台大型农耕机械驶入高明区富硒丝苗米产业园核心区,全市今年春耕大幕徐徐拉开。
作为佛山市最大的种粮区,高明春耕顺利开展的意义十分重大。今年,高明区坚持做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通过推进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持续提高耕作机械化、智慧化水平,探索优化奖补政策等方式,确保粮食生产顺利进行,高质量完成粮食生产任务。
活动进行了佛山市千亩种粮大户授牌仪式。
藏粮于地
高明今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4000亩
耕地是种粮的基础,藏粮于地,一方面要求严守耕地红线,保障耕地面积,另一方面需要建设高标准农田,持续提高耕地质量。去年,高明区累计统筹撂荒地复耕7600亩,完成高标准农田4000亩建设,为完成当年的粮食生产任务奠定了基础。
2012年以来,高明区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累计已竣工30个,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已超过佛山市下达的建设目标数。今年,高明区提出继续改造提升4000亩高标准农田,分步骤完成全区农田水利设施、机耕路、田间配电设施的改造提升,目的是推动建设“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农田。
高明区明城崇步农业园区的广东银鹏农业有限公司现场展示无人机作业。
根据今年2月正式印发的《佛山市高明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高明今后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将结合新技术、新理念,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节本增效、绿色生态,农田建设管理、建后管护、耕地质量和生产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
高标准农田改造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提升是巨大的。以全市唯一一个粮食类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明区富硒丝苗米产业园为例,位于崇步农业园的核心区于2021年投入2250元新增建设1万亩高标准农田。得益于农田的高标准化,崇步农业园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备,大型农机能够顺畅无阻行驶在耕地上,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粮食产量。
高明区明城崇步农业园区的广东银鹏农业有限公司现场展示大型农机耙田。
藏粮于技
6个人耕作4000亩稻田
启动仪式现场,排列在农田旁的大型农机引人注目。这些来自于高明区内种粮大户的先进农机,是新时代农民的耕作“黑科技”。例如由佛山市明丽农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5.0米耕宽无动力水田打浆机,适合在有秸秆的农田灭茬打浆,每小时作业面积达30亩。
既要藏粮于地,也要藏粮于技。提高粮食亩产的出路在科技。近年来,高明区持续提高粮食种植机械化、智慧化水平,全区粮食生产机械化占比持续提高。高明区农业农村局种植农机股负责人介绍说,为了确保高明区春耕工作顺利开展,高明区加大农机投入支撑,深入指导农业企业、农户、企业提前谋划春耕生产筹备工作,指导拥有大型农机的社会服务主体整顿机械,投入农机2000台次开展跨镇域社会化服务,保障春耕生产顺利开展。
高明区明城崇步农业园区的广东银鹏农业有限公司现场插秧。
种植面积较小,自身没有能力购置、使用大型农机的种植户,可以通过高明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通过支付费用聘请生产托管组织开展多环节、一站式、全链条的托管服务,协助开展春耕工作,让更多的农户实现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农业生产机械化、智慧化以后,对我们的生产力的提升是巨大的。”广东银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冯锐强对于农业生产效能的提升深有感触。过去,高明区富硒丝苗米产业园核心区的数千亩稻田分属周边十余个不同的自然村,涉及的农民过千人。成功集约土地并改用大型农机、无人机、5G网络等先进方式耕作以后,目前只需6个人就能完全打理好超4000亩的水稻田,而且亩产提高至近千斤。
冯锐强介绍,高明区富硒丝苗米产业园数字展厅投入使用后,每一寸土地的实际状况都能在展厅的大屏幕看到。农技员只需要点点屏幕,或者使用手机,就能迅速指挥无人农机对稻田进行精细化处理。这个数字展厅还同时具备了网红直播、参观研学等功能,对高明区富硒丝苗米产业园核心区的统筹能力进一步加强。
高明区明城崇步农业园区的广东银鹏农业有限公司现场展示大型农机耙田。
提高效益
探索粮食生产发展新模式
传统粮食生产经济效益相对不高,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客观情况是影响农民种粮意愿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高明区在执行佛山市种粮扶持政策出台的基础上,一直探索实施符合自身实际的种粮扶持办法。例如在2021年至2022年,高明区就针对粮食的规模种植采取财政补贴,给种粮户吃下“定心丸”。
记者了解到,全市正在制定更优化的粮食扶持政策,以求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促生产、保丰收。高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明将积极配合实施全市的粮食扶持政策。而高明区撂荒地复耕补贴目前仍在实施当中,对全区复耕5亩及以上并承诺三年内不撂荒的主体给予每亩200元的一次性补贴。
现场展示的高明农特产品合水生姜。
除了实施种粮扶持政策以外,积极探索创新粮食生产发展模式同样是提升农民种粮经济效益的新路子。启动仪式上,高明区富硒丝苗米产业园通过引导工商资本入驻建设经营产业园,并为水稻种植配套建设育苗工厂、烘干中心、大米加工厂等设施的做法得到了肯定,为其他区的种粮产业发展提供了参考借鉴。
对此,今年高明将结合省委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着力建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部署,以富硒丝苗米产业园为核心,加快谋划建设2.3万亩的大湾区(高明)现代都市农业试验区,集中展示丝苗米产业、绿色渔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产业,从而建强农业发展平台,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高第一产业产值。
文/佛山日报记者何志勇
图/佛山日报记者洪海
(原标题《作为佛山最大种粮区,高明区拉开春耕大幕》)
编辑 高原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余晓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