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天地|主题书单:外国学者笔下的中国

深圳特区报
2023-03-12 00:12
摘要

主题书单>>

《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希腊与中国思想家的跨时空对话》

[希腊]赫里斯托斯·卡夫德拉尼斯 著

刘瑞洪 译

花城出版社

2023年1月版

希腊、中国在文明的轴心时代,诞生了众多思想家、哲学家。这些哲学家的思想,影响了东西方两千多年的文明史。然而两千多年前的希腊与中国,相距万里、尚未有交集,思想家们如何凭借过人的智慧,找到了“共同语言”?本书将10位中国古代思想家与10位希腊古代思想家成双配对,如孔子与苏格拉底、孟子与柏拉图、庄子与安提斯泰尼、墨子与毕达哥拉斯等,紧扣同一个基本核心,通过对人类两个不同地域及文化圈的比较论述,发现两者间的共同关注、平行思路以及差异,角度新颖且通俗易懂,对专业人士和文史哲爱好者均有启发。

《中国思想:从孔夫子到庖丁》

[英]胡司德 著

郭舒佼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年11月版

古代中国思想家如何看待世界?关于中国古代的思想源流和核心观念,我们究竟知道多少?了解古典世界的思想和文化,对今天的我们又有何种现实意义?剑桥大学著名汉学家胡司德教授带领我们穿越几个世纪的中国历史,从先秦的孔子、道家、法家和民间信仰,到汉代的史学、哲学与自然科学著述,以及它们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本书以分主题形式讨论了八个中国思想中自古至今始终关切的核心领域,包含为政之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礼”的意涵与功用,以及鬼神、自然、工作和饮食。既可逐篇顺序阅读,每一章也可独立成篇。

《汉文与东亚世界》

[韩]金文京 著

琥珀·上海三联书店

2022年10月版

过去,尽管语言不同,东亚各国的商贾使节,一言不发,仅凭一纸一笔,亦可通过汉文“笔谈”,传情达意、隽语妙言。如此奇景,只因东亚各国曾在历史上共享过相似文化,而汉字恰是其中的精髓所在。尽管东亚世界看似“同文”,但是各国却有不同的精彩生发。因此,汉字文化圈背后的东亚世界实则各有千秋、复杂多元。以训读解汉字,以汉文喻东亚。精通中日韩三国语言的在日韩籍学者金文京,自古暨今,通过追溯汉文流变之历史、辨析各国汉文之异同,以训读为切入口,深度剖析了一个既密不可分又截然不同的东亚世界。

《杉木与帝国:早期近代中国的森林革命》

[美]孟一衡 著

张连伟 等译

光启书局

2022年9月版

本书作者孟一衡,本名伊恩•M.米勒,出生于美国费城,是哈佛大学历史及东亚语言博士,目前任教于圣约翰大学,研究领域为环境史、中国史。本书从蔡京改革到张居正“一条鞭法”,描述了在古代中国发生了一场贯穿宋元明三朝的“森林革命”,千万根巨木,不仅营造出繁荣的木材市场,也缔造了东方海军神话。现代林业制度,原来起源于中国而不是西方?帝国兴衰与森林进退相生相伴,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必然? 本书对这些问题的回应,足以挑战伊懋可《大象的退却》,意义堪比彭慕兰《大分流》。

《中国与欧洲的人生问题》

[德]奥伊肯 张君劢 著

江日新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年7月版

这是一本由德国哲学家、诺贝尓文学奖得主奥伊肯和中国儒学大家张君劢合著而成的小书,从通俗普及的角度介绍了中国与欧洲的思想起源及发展历程。其中欧洲部分由奥伊肯撰写,他从欧洲思想的发源地——古希腊开始,对中世纪和近代启蒙运动以及德、英、法等国的著名哲学家进行阐释,中国部分则由张君劢撰写,他用精炼的语言对先秦孔孟老庄、宋明理学和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等思想进行介绍。全书短小精悍,两位作者均为世界级的一流学者,在不长的篇幅中浓缩了中西思想的精华。

《复古与创新:欧阳修散文与古文复兴》

[日]东英寿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2年7月版

本书作者东英寿现为鹿儿岛大学法文学部教授,他长期从事中国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研究,发现天理本欧集佚简,从而催生了新的学术增长点。全书分北宋初期的古文家和行卷,欧阳修的散文特色与古文复兴、欧阳修全集的编纂和版本,日本汉学——萨摩的汉学四个篇章。其中对于天理本性质与欧阳修史书文体特色的讨论经过时间的沉淀又有所更新,所以替换了相应篇目,对其他旧版的错讹也进行了不同幅度的修订与删改。

《中国:世界园林之母》

[英]E.H.威尔逊 著

胡启明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6月版

本书作者是享誉全球的园艺学家和植物学家,本书是100多年前他以游记的形式记录了自己来中国考察的所见所闻。书中作者不仅为用大量笔墨描述了沿途所见植物、作物等,同时也记录了当时中国的地理地貌、社会文化、民俗历史等风貌。威尔逊以博物学家的视野深入观察和记录他的数次中国之行,开宗明义提出了“中国乃世界园林之母”的观点,强调中国植物对世界园林的贡献,也回顾了前人在中国采集植物的工作。

《走过两遍的路:我研究中国的旅程》

[美]柯文 著

刘楠楠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2022年5月版

美国学者柯文在中国史研究领域声名卓著, 其专著《在中国发现历史》《历史三调》等受到中国学者的广泛关注。这部柯文先生治学中国历史六十载的回忆录,生动讲述了这位近90岁高龄学者的学术生涯及学术思想的发展之径,其间还穿插了他与导师费正清、史华慈及美国和中国学界同行的交流,以及出版专著时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当初亲身经历的历史,与后来重构的历史迥然不同,这正是柯文先生“走过两遍的路”的意义所在。


《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货币、食盐、税收的新证据》

[瑞士]傅汉思 著

党宝海 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5月版

本书是著名德国汉学家傅汉斯就马可·波罗是否曾亲自到过中国这一经久不衰的学术论争而撰写的著作。作者一一回应了对于马可·波罗之书真实性的质疑,可谓近年来学界对马可·波罗研究新进展与新成果的集中体现,尤其是作者在元代的纸币和贝币、食盐生产、杭州地区的税赋收入、元代行政地理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坚实的证据得出结论:马可·波罗确实到过中国。

(原标题《主题书单:外国学者笔下的中国》)

编辑 关越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陈晨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