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刘万鸣: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文内核
央视新闻
2023-03-06 23:45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多年来关注“基层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文博公共文化服务与教育相结合”的话题。今年两会,他带来两份提案,一份呼吁“完善乡镇村史馆内容建设”,另一份建议在“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将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纳入必修课”。

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刘万鸣来到河北沧县调研,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如何提高完善乡镇村史馆建设,基层文化资源的家底都是什么现状,是他此次调研的重点。

走访中刘万鸣委员了解到,沧县现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2项,省、市、县级名录项目86项,这些有着深厚民间根基、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内容,应该成为乡镇村史馆重要的收集展示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刘万鸣:村史馆当中,作为非遗它是一个重要的单元,要把它呈现出来,因为乡镇的村史馆,我们看着它是一个很小的一个区域,不具有广泛性,但是它有非常突出的自身的特点,我想这一点是未来我们乡镇村史馆应该挖掘的。

座谈中刘万鸣了解到,因为年轻人学的少,知名的木板大鼓民间艺人现在仅剩不到10人,且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一旦这些老人离世,木板大鼓将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

面对面才能发现真问题,深入调研才能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当得知“秸秆扎编”非遗项目传承人魏清发,不仅能用秸秆巧手扎编出近百个仿古建筑,还为村里编写了村志,刘万鸣提出,要跟魏清发一同回村看看。

魏清发编写的《高官屯村志》收录了村庄640年的变迁和24万字的文字和实物档案,涵盖了村庄由来、水土资源、野生动植物、土地政策变革等等,成为了记录历史发展轨迹和时代变迁的宝贵基层史料,也为乡镇村史馆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

如何能将基层丰富的文史资源汇集到乡镇村史馆建设中,刘万鸣建议,除了增加财政和政策扶持外,各级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等也要对乡镇村史馆开展对口文化帮扶。

近年来,浙江、山东、江苏等省市先后开展了乡村记忆保护与传承工作,尤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实施乡村经济社会变迁物证征藏工程,鼓励乡村史志修编,这也更坚定了刘万鸣提出完善乡镇村史馆建议的决心。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刘万鸣:我考察调研了很多的村史馆,感受就是说东西有了,物件有了,但是物件怎样摆放,这是我们现在要提高完善的。

作为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同时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刘万鸣在基层调研文博场馆建设时,还始终心系着博物馆教育现状,特别是农村地区博物馆教育缺失,这也是刘万鸣一直思考的问题。

对此,刘万鸣提交了关于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将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纳入必修课的提案,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结合乡村博物馆建设尝试建立沉浸式文博教学空间。

刘万鸣还进一步提出,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的设计应由教育部牵头,联合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共同负责,同时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的主讲人必须是文博领域或某一专业领域的专家,课程设置也要按年龄分级。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刘万鸣:这需要我们博物馆人,包括一些学者、大学的老师介入到这个工程,文博界要和教育界,教育部形成一个联手,博物馆教学应该更早地(把)种子撒向青少年,撒到他们的心里。

刘万鸣说,作为政协委员一定要深入到基层,走到人民当中去,体察民情、向实践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获取第一手资料,及时反映群众意见和建议,为民建言献策、履职尽责。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刘万鸣: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文内核》)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关越 三审 陈晨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