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五社联动”综合优势,盐田区用心用情服务“一老一小”

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2023-03-01 10:59
收录于专题:民政之声
摘要

盐田区探索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模式,用心用情助力“一老一小”服务。

深圳市盐田区探索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模式,用心用情助力“一老一小”服务。

强化社区党组织核心阵地,有效发挥“平台”作用

强化党建引领养老护幼服务。2022年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党建引领民生关爱活动,入户走访近万名群众,收集意见300多条。2023年将围绕“增进福祉、凝聚民心、厚植民生、服务大局”工作目标,常态化开展“解忧暖心传党恩”等民生关爱品牌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完善四级养老服务网络,深度推进“科技适老•智享颐年”。2023年新建1个街道服务中心及1个社区服务站;开展“云端守护•智慧居家”“银龄安居•守护夕阳”“幸福食光•颐享晚年”等民生实事项目,为高龄独居家庭提供探访关爱服务、安装智能监测预警设备;延伸“智慧民政”系统在养老护幼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推广“餐饮企业社会化助餐”模式,实现刷脸消费全覆盖。

筑牢未成年人保护“同心圆”。完善区未保中心功能室建设,继续充实社区“儿童主任+专员+社工”专兼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伍,筑牢未成年人保护根基。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有效发挥“载体”作用

培育发展“一老一小”服务型社会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创办服务“一老一小”的社会组织,构建社区综合党委领导下的“居委会+专门委员+社区社会组织”支持体系,2023年至少建设1家具备枢纽功能的社区社会组织。

持续深化“社会组织承接街道服务职能”国家创新实验区成果应用。2022年,委托社会组织为全区60岁以上空巢、独居、失独、失能老人配置智能养老设备,创新“共享轮椅”“共享爬楼机”服务;为居家高龄、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全天候保障服务;立项实施养老护幼“民生微实事”服务项目55个400万元。2023年将持续引导养老护幼服务型社会组织进入各街道、社区,探索社会组织承接养老护幼服务,推动社会组织能力提升、资源整合、品牌打造。

壮大社会工作者队伍,有效发挥“支撑”作用

深化“双百工程”兜底服务,全面加强基层兜底民生经办能力和社会工作能力建设,按照“2+1”工作要求,实现全区4个街道社工站“全覆盖”,为全区困境儿童和老年人提供政策落实、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海山社工站被评为市优秀社工站,2023年将争创省级标杆社工站,继续发挥社会工作者在“五社联动”中的驱动增能作用,链接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实现服务精细化、对象精准化、方法专业化。

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有效发挥“辅助”作用

发动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社区志愿者配合社会工作者,开展特色化养老和未保服务,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盐田海山街道田东社区获评“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积极推动时间银行项目。创新“四同”志愿者结对服务机制(按照同楼栋、同小区、同网格、同社区原则,配对服务人员与对象),鼓励活力老人为高龄、独居、失能等特殊老年人提供志愿养老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近2万小时。2023年将优化服务提质增效,丰富助急、助医、助行、助餐、助乐、助养等“六助”志愿服务。

盘活社会服务资源。引导社区爱心企业等多方力量参与志愿服务,首批入驻的合作商家达11家,2023年将继续遴选10家以上合作商家。

开发社会慈善资源,有效发挥“补充”作用

2022年联合区慈善会等机构,成立全市首支扶残助残关爱基金;疫情期间接收各类社会捐助物资450余万元;实施“心系特困生,帮困助成长”“坤钦海基金助学项目”等入托入学资助项目,指导沙头角街道推行“社会救助共同体”区级重点改革。2023年将进一步推广沙头角街道改革成果,盘活政府、企业和社会公益资源,引导慈善资源与群众需求、项目成效精准匹配,充分发挥慈善力量在“一老一小”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下一步,盐田区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党建引领,突出“五社联动”综合优势,打造系统化、整体性、集成式的养老护幼服务新模式。

(原标题《发挥“五社联动”综合优势,盐田区用心用情服务“一老一小”》)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高原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