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广东省政府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和《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下称《前海意见》),引发各界关注。
2月24日,广东省政府以视频连线中国人民银行、前海合作区的方式,在横琴合作区举办上述两个意见的政策文件发布会。横琴合作区管委会主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广东省副省长、横琴合作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新,深圳市委常委、前海管理局局长曾湃出席并讲话。
潘功胜表示,珠海横琴、深圳前海是推动粤港澳合作发展的重大平台,加大金融支持横琴和前海建设力度,对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扩大金融业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两个意见在“远近结合、民生优先、循序渐进、防控风险”的思路下,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聚焦金融改革的重点领域,在两地各部署了六大方面30项金融改革创新。
张新认为,两份文件的出台必将为横琴、前海合作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广东将利用文件出台契机,推动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迈上新台阶;充分把握政策机遇,促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助力澳门创新发展资产管理、债券市场、融资租赁、绿色金融等现代金融产业,推动广州、深圳的金融中心城市功能持续强化,加快建立起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的金融产业,加快形成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的金融业态,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规则体系,在金融业对外开放、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营造世界一流水平的金融环境等方面形成示范。
曾湃表示,《前海意见》为前海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圳市委、市政府将抓住“扩区”和“改革开放”两个重点,制定推动任务清单,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制,高效率构建金融服务体系,高水平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高标准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特色金融产业。
根据《前海意见》,到2025年,前海将建立健全以金融业扩大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为重点的政策体系和管理体制,基本实现与香港金融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金融风险监测、防范和化解体系更加完善,金融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彰显。
到2035年,则实现以负面清单为基础的更高水平金融开放,跨境资金高效便捷流动,基本建成与国际接轨的金融领域规则体系,金融环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全国金融业扩大开放起到更强示范引领作用。
曾湃表示,一直以来,深圳高度重视金融业发展。疫情以来的三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3%,2022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5138亿元、增长8.2%,占GDP比重近16%,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32)排名中,深圳位居全球第9。
前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推动深港金融合作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服务香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作用、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作用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能级均显著提升。
“目前,CEPA框架下全国首家港资控股的消费金融公司、公募基金公司、合资证券公司等重点项目陆续在前海开业,全国首家双牌照银行落户,金融业对港开放政策在前海全面实施。同时,前海在全国率先构建跨境双向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等,构建‘六个跨境’金融开放体系并向‘N’个跨境突破,目前前海自由贸易账户累计交易额已超过4000亿元。”曾湃说。
此外,2022年9月,深港首次联合发布风投创投“十八条”举措,打造深港国际风投创投集聚区。目前,港交所前海联合交易中心累计现货交易额超过1267亿元;深港国际金融城已入驻和签约金融机构245家,港资和外资占三成。
曾湃表示,接下来,前海将从四方面推动《前海意见》落地。
一是高效率构建金融服务体系。包括便利香港居民生活就业,落实好前海“惠港九件实事”,推动香港居民代理见证开户,试点开展信用卡视频面签;便利港资企业发展,加快实施“前海全球服务商”计划,顶格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鼓励香港私人银行、家族财富管理机构等落地前海,支持香港打造资产管理中心;拓展香港金融业发展空间,高水平建设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为香港金融机构跨境办公、数字金融等迭代升级提供空间,争取年内入驻金融机构达300家。
二是高水平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建设好大湾区债券平台,深化与香港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完善跨境保险业务,加快设立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支持与香港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医疗险、养老险、航运险等跨境保险产品;探索私募通机制,试点开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建设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支持前海联合交易中心丰富交易品种,加快建设天然气贸易等一批集聚区。
三是高标准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扩大银行证券保险业开放,支持境外特别是香港金融机构在前海设立机构,鼓励跨国公司设立财资中心;提升跨境贸易结算便利化,支持区内居民限额内凭身份证办理跨境人民币收汇款;支持企业基于真实业务开展跨境融资,放款上限从所有者权益50%放宽至80%。
四是高质量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大力支持绿色金融机构,试点深港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建设前海融资租赁集聚区,支持境内机构使用外汇收入支付外币租金,推动飞机、船舶租赁业态发展。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加快设立港航产业投资基金,提升高端航运服务中心发展能级。
【企业声音】
《前海意见》的出台和高规格政策发布会,引起深港两地金融业界热烈反响,均认为这是《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方案》(下称《前海方案》)落地后,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和实施细则。
中银香港金融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应坚:
“助力香港金融业利用前海‘大展拳脚’”
中银香港金融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应坚认为,《前海意见》内容丰富,有不少创新点,包括民生金融、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化、特色金融等。
“这将进一步推动深港的金融合作,促进两地要素的自由流动,也有助于香港金融业利用前海平台拓展大湾区的业务,更好地将香港金融中心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维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应坚说,此政策很受香港机构的关注。
比如,在民生金融方面,提出便利香港居民开立内地银行账户、深港两地开展征信合作,支持香港打造资产管理中心等;在互联互通方面,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的建设;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支持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允许香港居民在前海使用人民币电子支付,允许前海合作区内企业在境外直接购汇、支付货款等,都会推动香港金融机构进行产品创新、扩大业务范围,增加业务收入。
“在金融的互联互通、国际化方面,《前海意见》里很多举措都是香港金融业正在争取中的,现在我们将会结合去研究、做产品的创新,推动两地的合作,更好地服务前海和香港的企业。”应坚说。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联席行政总裁廖宜建:
“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再次按下加速键”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联席行政总裁廖宜建认为,《前海意见》在金融服务民生、扩大金融业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多个领域提出了创新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大湾区跨境金融服务水平,标志着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再次按下了加速键。
“汇丰银行把服务大湾区作为重要业务战略,《前海意见》提出促进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加强深港金融监管合作,这将为大湾区实现金融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奠定基础,将为内地金融业的高水平开放探索新的路径,让我们尤其感到振奋。”廖宜建说,《前海意见》有多项便利香港居民和前海企业的跨境金融创新举措,并明确支持港资金融机构参与,相信随着新举措的有序落实,将进一步释放大湾区内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为汇丰和其它金融机构创造广阔的发展机遇。
招商金控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周星:
“跨境金融服务业务量将增加”
招商金控是驻港央企招商局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作为业务横跨深港两地,提供“一站式全周期服务”的金融机构,其业态覆盖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融资租赁、不良资产管理和私募股权投资等。招商金控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周星认为,《前海意见》内容丰富,覆盖了民生金融、绿色金融,尤其是在跨境金融互联互通,以及两岸共同的监管、绿色金融的合作等,都与招商金控自身发展战略非常契合。
“具体到业务方面,招商金控的各成员企业今后可在境内外为更多香港、内地居民提供跨境金融服务,也能为更多企业提供跨境金融支持,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科创企业,预计相关的业务量将会增加。”周星认为,《前海意见》中的相关举措将给其成员公司在业务办理上带来便利,也将为风险投资机构到海外进行募资展业等带来更大机遇。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南青:
“热切期盼相关配套细则出台”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南青认为,《前海意见》是大湾区深化改革开放、推进金融创新的又一重大政策利好和政策保障。作为诞生、成长于前海的国内首家民营银行和数字银行,热切期盼相关配套细则早日出台,并希望为政策落地贡献绵薄之力。
“重磅文件发布施行,为我们进一步发力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等特色化小微金融业务,以及在金融科技领域持续深耕提供了方向指引。下一步,微众银行将积极把握创新发展机遇,用好、用足、用活政策空间,力争为粤港、深港金融科技合作、大湾区金融改革创新和国家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李南青说。
(原标题《深圳:制定 <前海意见> 任务清单,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编辑 葛墨含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关越 三审 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