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亮相!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现场
中国载人航天
2023-02-17 19:51

2023年2月17日下午,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返回75天后,中国航天员中心在北京航天城举行乘组与记者见面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解放军报、载人航天网等10余家媒体参加。以下为见面会实录。

1

问:请问陈冬,首先恭喜神舟十四号圆满完成任务并且顺利返回。作为指令长,如何评价乘组在整个任务中的表现?

陈冬:执行任务这半年,感受就是繁忙而充实,孤单但不孤独。我们乘组在轨迎来了问天、梦天实验舱,还有神舟十五号乘组,3次出舱,1次太空授课,可以说每一天都安排的很满,我第一次担任指令长,还好有两位战友与我并肩作战,应该说,我们用精细操作,精心实施,换来了精彩答卷。同时,我们也并不孤独,因为时刻都有地面团队给我们及时、到位、有效的支持,他们也是我们完成任务的坚强后盾,在离开空间站的时候,我们面向舱内摄像机,和他们通话,表达我们的谢意。

2

问:请问刘洋,作为我国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女性,时隔十年后再次执行任务,并在轨驻留长达6个月,有哪些难忘和记忆深刻的事?2次出征太空的经历鼓舞了很多女性,您最想对她们说什么?

刘洋:11年前我能代表中国女性首次进入太空,那时的我无法想象,去年,当我再次执行飞天任务时,航天科技进步如此巨大,在轨驻留半年,亲历了空间站构建的过程,有太多难忘的记忆:难忘2022年9月1日,我们首次从气闸舱利用小机械臂出舱,我首次尝试进行舱外操作,历时6小时25分,当完成所有的既定任务返回出舱口时,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万里江山尽入胸怀,那一刻不辱使命的如释重负,渺观宇宙的美不胜收让我难以忘怀;难忘11月1日,随着“梦天”实验舱的入列,空间站三舱两船的构型基本建成。我自豪我们亲手将天上宫阙由神话变成了现实,难忘与神十五战友的胜利会师,战友们为我们精心准备的太空礼物;难忘在太空中过生日时,爱人为我写的卡片,一双儿女为我唱的歌……难忘183个日日夜夜,4392个小时,地面工作人员的精心支持与保障,真的是有太多难忘的时刻,有太多自豪的瞬间。在太空,我非常喜欢眺望我们的祖国家园,我知道,在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有无数的女性正在奋力拼搏、努力追梦。尤其是新时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女性闪耀在各行各业的舞台上,她们的精神与事迹也一直在激励着我、鼓舞着我。我想对广大女同胞同时也是对自己说:“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并与时代共同成长进步。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的记忆,坚定信念、相信自己、勇敢前行,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实现价值实现梦想,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温暖他人。”

3

问:请问蔡旭哲,你首次执行任务,就经历6个月的太空飞行,这期间一定有很多的感触和体会,请谈谈自己的收获。

蔡旭哲:记得我在出征前的记者见面会上,我是这样说的:经过12年的准备,即将出征太空,既高兴又自豪,但更多的是责任和使命。今天我想说,在指令长的带领下,在全体科研人员的保驾护航下,我们3人经历了6个月的太空飞行,顺利完成了既定的任务,履行了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想这一刻更高兴也更自豪。去年的11月3日,我们在太空见证了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这也是中国空间站在建造阶段迈出的关键一步,作为新时代的航天员,我们是幸运的,有幸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我们由衷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4

问:请问陈冬,2022年11月,我国首次实现了空间站6个型号舱段组合体结构和6名航天员在轨驻留,请谈谈中国空间站“6+6”太空会师的感受,特别是在轨迎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时的心情。

陈冬:在执行任务前,我们就开始期待太空会师,我们在地面还亲手设计了欢迎服,上面写了欢迎的标语。在最后见面的前几天,我们一直关注着神舟十五号乘组的相关报道,每天干活都心情愉悦,终于有战友来陪我们了,终于可以看到亲人了。我们在空间站观看了神舟十五号发射直播,3人手掌都拍红了,非常激动。在对接的时候,可以睡一会,我们却兴奋和激动的睡意全无。开门的时候,我先打开了空间站的舱门,当通过舷窗看到了费师兄,费师兄在招手,他们把舱门也打开了,我们面对面,距离不到2米,我就一直张开双臂,欢迎他们进家。费师兄飘了进来之后,我们就紧紧拥抱在一起,如果在地面肯定要跳起来,太空只能是抱了又抱,表达着激动之情。之后,我们在问天实验舱拍了一张全家福,举手点赞,这是为我们乘组第一次在太空轮换点赞,是为我们的太空家园点赞,更是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

5

问:请问刘洋,6名航天员在太空的胜利会师定格为一张足以载入中国航天史册的全家福,在轨交接有何感受?和地面交接有何不同?

刘洋:我们在400公里外的太空中与战友胜利会师,真的是“有朋自地球来,不亦乐乎”。在太空飞行的183天,我非常想念亲人、想念战友、想念祖国、想念烟火寻常的点点滴滴。神十五乘组驾乘神舟而来,我们无比的激动与喜悦。就像你说的,这张全家福足以载入中国载人航天史册,因为它浓缩的是中国载人航天不懈奋斗的30年!这不仅仅是乘组太空会师的全家福,也是中国载人航天30年踔厉奋发,无数航天人不负时代、不负华年的最好见证。与地面交接相比,在轨交接会更加直观、更加全面、更加细致。一方面我们细心地帮战友们收拾好卧室,准备好衣物和美食等生活必需品,让他们拎包入住。另一方面因为需要交接的内容十分庞杂,我们会带着他们巡游新居,详细地讲解新居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项功能,也会手把手的把在轨生活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全部交接给战友,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熟悉环境适应在轨生活。

6

问:请问蔡旭哲,在太空种菜令人印象深刻,请您回忆下在太空种菜和地球种菜有什么不一样吗?太空生菜味道如何?

蔡旭哲:在太空种菜与地面还是有一些不一样,我觉得最大的不一样就是浇水比较困难,在太空没有重力的影响,在失重环境下,水只能停留在根系表面,不容易深入根系里面。另外,在太空种菜,舱内只有灯光的影响,没有太阳光线照射,没有地面阳光照射充沛,对于喜欢光照的植物来说更不易生长。说起味道怎么样,我认为味道美极了,因为它们是空间站里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浇的水也是太空再生并经过检测合格的水,用这样的水浇灌长大的蔬菜,能够吃到在太空生长起来的蔬菜真是很幸福、很幸运。

7

问:请问刘洋,神舟十四号乘组在中国空间站里度过了中秋节、国庆节、七夕节、八一建军节等等,能给我们分享下令您难忘和感动的是哪一个节日吗?谢谢!

刘洋:因为身处太空,每一个节日显得与众不同,我们不仅收到了家人和战友的祝福,也品尝了月饼等美食,每个节日工作人员还准备一个神秘的节日大礼包,带给了我们惊喜和快乐。第一次在太空过中秋,和同胞们天上人间共赏明月同寄相思;第一次在太空为祖国庆生,看灯火璀璨山河壮阔,我们也越来越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特别是在八一建军节时,我们收到了四川荣军院抗美援朝老兵们的祝福视频,欣赏了他们撰写的书法作品。当看到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被凝固汽油弹烧伤致残的老兵涂泊毅,用卷曲的双手写下“奋力拼搏 航天强国”,并和其他几位老兵为我们录制的祝福视频时,我们都被深深的感动了。唯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唯有更加努力的拼搏与奋斗,才能回报老一辈革命军人的付出与牺牲。在太空,我们也特意为老兵们录制了一段视频,表达我们深深的敬意。

8

问:请问陈冬,你在飞行前,有一批来自家乡的特殊教育学校小朋友因为有你的鼓励,他们更加向往太空、充满希望。为孩子们传递航天梦想,你一直在坚持,有什么感受?另外,你已经4年没有回到家乡、见到父母,家乡人民非常希望您能够回家看看。

陈冬:作为洛阳人,我深深地为家乡感到骄傲和自豪,是家乡人民的培养和鼓励,才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向太空去追逐梦想。至今我也清晰地记得,这群来自洛阳栾川的小朋友们坚强、勇敢、善良,他们逐梦冰雪的故事给了我巨大的鼓舞,我坚信,只要坚持梦想、坚持奋斗,人生就会绽放不一样的风采,我也很高兴能为他们传递梦想、传播希望,也祝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收获自己的精彩。我已经很久没有回到家乡,但我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变化,想回到家乡看望亲朋好友,看一看家乡的变化发展,品尝期待已久的家乡美食,还想去学校和小朋友面对面沟通交流,跟他们去谈谈梦想,更想当面向家乡人民表示感谢。

9‍

问:请问蔡旭哲,我们看到你们的状态很好,按照恢复任务安排,你们完成疗养恢复后,是否转入新的任务训练,您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新的期待?

蔡旭哲:目前情况看,我们3人的状态都恢复得很好。借这个机会,这里要感谢科研保障团队对我们的精心守护和照料。后续,我们在进行身体各项指标评测评估的同时,将按照计划进行身体、技术、心理等各项训练任务。坚定信仰向未来,奋斗不止为飞天。经过6个月的任务考验,我不仅对自己、对中国载人航天也有了更大的信心和期待。作为一名航天员,为祖国出征太空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中国空间站任务是一场接力赛,我们责无旁贷都是这场接力赛的队员,要时刻准备接受挑选。说起期待,我想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调整状态、放平心态,认真总结这次飞行任务的经验,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后续训练,以最好的状态站上赛场,以最好的状态跑好赛程,期待能够再次出征,飞向更深更远的太空。

(原标题《再亮相!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现场》)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克 三审 刘一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