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打造“第三空间”强化文化品牌 结合实际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深圳特区报记者 关炜瀛 华智超 文/图
2023-02-16 20:28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强高品质文化供给,是深圳着力塑造现代城市文明的具体展现。在深圳市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贡献了不少真知灼见。

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优化公共文化服务

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为载体,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新时期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市政协委员张琼建议,以“嵌入式空间”串联社区多种类型场馆设施,打造“公共文化+书店”(或文博场馆、非遗研学馆、景区景点、商圈、餐饮、会展等)多元、多样、跨业态的公共文化服务新形态,呈现更具国际化、湾区味、深圳范的文化新形象、新体验。

市政协新闻出版界的集体提案也提出了强化城市“第三空间”。在生活“第一空间”、工作学习“第二空间”的周边甚至其中,加入图书馆、咖啡厅、酒吧等“第三空间”,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获得精神层面的慰藉;同时,深圳也可通过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第三空间”不断强化自己的文化品牌。市人大代表杨乐也指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需重视加强基层文化场馆建设,让群众更方便地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对深圳整体的文化繁荣有积极意义。

市政协文化艺术界的集体提案关注到了深圳特色文化街区中公共空间细节设计有待完善的问题,建议出台文化街区乃至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品牌设计、街道细化设计、特色文化空间等指导意见和政策,进行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与扶持。在建筑景观、街道铺装、绿地步道、城市家具、导视系统、点面招牌等细节设计方面做出严格的审核标准,打造市民喜爱的美育空间。

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背景下,推动数字技术应用于文化服务也成为必然趋势。市政协委员叶春建议,建立市级、区级等两个层级的文化数据中心,构建深圳的文化数据网络;同时,建议推动重点企业建立兼具公益性和盈利性的数字文化平台,为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园区搭建数字文化平台。

多措并举助力现代文化产业发展

在2023年春节电影档,由深圳企业华强方特集团出品的《熊出没·伴我“熊芯”》表现突出。深圳有着全国最大的电影消费市场,而且在影视产业投资中深圳企业身影屡见不鲜。市人大代表黄少辉等认为深圳具有影视产业发展所需的必备条件,建议成立如影视服务中心等专职部门帮助影视投资及项目落地深圳,加强对本土园区和院线的政策扶持,成立影视产业政府引导基金和融资平台,加强影视行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加强深港合作提升深圳电影行业竞争力。

市人大代表张弢则关注到了“气象+文旅”特色产业。“目前,深圳已形成七娘山光影、西涌日出、天文台山顶日落等一批气象美学景观打卡点。但囿于对气象景观资源挖掘不充分、气象美学宣传力度不够等因素,尚无法成为深圳文旅新‘名片’。”因此,张弢建议强化统筹领导,科学编制深圳气象景观资源目录,适时出台“气象+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探索各类旅游场景和旅游产品,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气象旅游品牌体系,全面提升深圳“气象+文旅”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企业是重要主体。张珂等市人大代表建议全力打造整合全市优质文化资源、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承接重大文化项目的文化产业国有投资平台及运营平台,全面建设与深圳先行示范地位相匹配的现代文化产业集团,着力推动文化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编辑 刘思凡 二审 刘春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关炜瀛 华智超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