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推出新型安全路口3.0版,助推交通安全迭代提升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李宇 文/图
2023-02-15 16:10

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都与驾驶人的视线盲区有关。特别是像大货车、泥头车和公交车等大型车辆,视觉盲区更大、更多。为减少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近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正式试点上线安全防护路口3.0版,进一步整治路口盲区,对过街行人的安全加强保障,同时保证车辆通行效率。

安全防护路口3.0版

所谓的车辆盲区就是驾驶人位于正常驾驶的位置,其视线被车体遮挡所不能够直接观察到的那部分区域。机动车在路口右转时,与直行的非机动车或行人的行驶轨迹夹角为锐角,会形成一个“锐角相交”的隐患区域,该盲区极易发生碰撞事故。

“锐角相交”的隐患盲区。

近年来,深圳已经对路口开展过数轮安全改造升级,以尽量消除“锐角相交”的隐患盲区。

微设计微改造(1.0版)——利用水马和护栏对隐患路口进行改造,将“锐角相交”改为“直角相交”,降低交通安全风险,相关措施效果显著,“微设计,微改造”应用模式在全市推广。

微设计微改造(1.0版)

“内轮差”警示带设施升级(2.0版)——印发《深圳市大型车辆右转内轮差危险区警示带设置方案》,以标线和设施的组合设计降低路口盲区风险,取得了较好的警示效果。

“内轮差”警示带设施升级(2.0版)

新型安全防护路口(3.0版)——通过物理隔离提升非机动车过街安全,重点解决路口范围非机动车路权不清和精细化设计不足的问题,为行人、非机动车提供更多保护。

新型安全防护路口(3.0版)

“目前,我们在坪山区聚柳路-聚和路、瑞景路-同富裕二路路口开展3.0版的试点。两个路口均为机非共板道路相交路口,经常会出现非机动车不经斑马线直接穿行过街的情况,容易与右转弯大型车辆发生‘锐角相交’盲区类交通事故。我们在这两个路口通过增设右转弯隔离墩、隔离柱、非机动车道标志牌等措施,把车的行动轨迹跟行人、非机动车硬隔离开来。”市交通运输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据了解,安全防护路口3.0版的优势在于:能优化交通流线,降低转弯侧碰风险。在路口右转弯处增设右转弯隔离墩,有效引导直行非机动车在规定的行驶路径内行驶;同时缩小大型车辆转弯半径、降低车速,提升路口通行安全性。明确路口路权,构建连贯的非机动车道网络。完善路口范围非机动车过街专用道,构建与路段衔接的连续性非机动车道网络体系,提升骑行体验。强化指引提示,提升出行体验及安全感。完善无障碍设施,保障路口“零高差”顺畅衔接;强化非机动车路权及行车指引提示;加强隔离墩等迎车面防护,增设隔离柱、强化夜间警示提醒。

(原标题《深圳推出新型安全路口3.0版,助推交通安全迭代提升!》)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朱玉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李宇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