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专访 | 郑永年: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国重器”,深圳使命当仁不让
读特融媒实验室
2023-02-15 08:31


开年以来,“高质量发展”成为最热关键词。1月28日、29日,广东、深圳先后召开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描绘了高质量发展蓝图。在深圳正在召开的市两会上,“高质量发展”依然是高频词汇。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深圳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总抓手,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深圳践行高质量发展有哪些实施路径?如何通过深港融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深圳又肩负着怎样的使命?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就上述问题接受了深圳特区报-读特客户端记者独家专访。



推进高质量发展

必须回答两个问题


深圳特区报-读特客户端:“高质量发展”成为开年以来最热的关键词,您认为如何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郑永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数量型的经济扩张已经达到了顶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那么高质量发展怎么推进?我认为首先要回答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什么叫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从何而来?

什么叫高质量发展?从产业的角度来说,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环保友好型的、高附加值的产业就是高质量的。无论从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亚洲的日本和“四小龙”的经济发展经验来看,产业技术升级都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产业技术怎么升级?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假设我今天生产鞋帽,明天生产电子产品,这是一种产业升级。还有另一种常常被我们所忽略的升级形式,是在同一个赛道上升级技术本身,在同样的产品上增加附加值。比如我一直生产鞋帽,但我从单纯的代工生产,走向原创设计的国际名牌,这也是一种产业升级。这两种升级我们都要做。

高质量发展从何而来?我认为要推进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认识自己。我们每个城市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在哪,“短板”在哪,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现实情况来提高质量。

以深圳为例,去年提出的“20+8”产业集群,基本上涵盖了我们的优势产业,定下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实现这些既定目标?我一直强调,高质量发展要和现代化结合起来,现代化分为物质、制度和人三个层面,如果说“20+8”产业基础是我们物质上的现代化,那么我们还需要体制的改革高素质人才

大湾区融合发展方能出彩

深圳要用好香港这个平台


深圳特区报-读特客户端:近期香港与内地恢复全面“通关”,广东省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推出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新政。我们为何要反复强调大湾区的融合发展?


郑永年:大湾区各个城市都有自身优势,也面临着自身的瓶颈。以深港为例,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三大平台:一是基础科研能力,香港拥有5所QS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具备强大的科研力量;二是将科研成果转换为应用技术的能力,深圳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具备转化力量;三是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开放的金融平台,可以借助香港发达的金融基础,在大湾区内建成一个比肩华尔街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体系。

这就是为什么中央反复强调大湾区融合发展。如果不融合,谁也出不了彩;如果融合了,大家一起出彩。对深圳来说,更是一定要用好香港这个平台。


深圳特区报-读特客户端:您提到的大湾区融合,特别是深港融合应该如何实现呢?


郑永年:真正实现大湾区融合,需要制度性开放,也就是党的二十大强调的,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将营商环境的“三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与国际对接。

怎样实现规则对接?我在这里提出一个“香港+”的概念。香港有自由贸易港的规则、金融服务规则、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服务,包括医疗教育等等,它的规则体系都是跟国际接轨的。我们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其他城市,能不能以香港的规则作为底数,然后再做加法,建立一个共同的、与国际对接的规则体系。实现规则对接后,就能快速促动大湾区内生产要素的流动,如资本、技术、人才、劳动力等。

高质量发展不能被“卡脖子”

深圳必须发力原创性技术


深圳特区报-读特客户端:近几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深圳部分企业发展受到了一定冲击。您如何判断今年的国际形势?


郑永年:我认为今年的国际环境依然严峻。就像我曾经提到过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是相向而行的。现在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搞逆全球化,搞“卡脖子”和“脱钩”。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方国家不向我们开放,我们更要向他们开放,甚至单边开放。我们一定要避免跟他们搞政治逻辑,我们要利用他们的资本逻辑、技术逻辑、市场逻辑,来突破他们的封锁,实现我们自己的可持续发展。


深圳特区报-读特客户端: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深圳应该如何应对外部挑战,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


郑永年: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新三大法宝:改革、开放、创新。前面提到了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现在谈谈创新。为什么我们会被“卡脖子”?因为过去几十年,我们更多的是应用性技术,原创性技术比较少。尽管深圳的原创性技术在全国层面已经属于领先水平,但比起世界上的发达经济体仍然不够。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大国重器”,我的理解是,原创性技术就是“大国重器”。深圳面临的任务就是要从以前的应用性技术转变成原创性技术,攻克“卡脖子”问题是深圳当仁不让的使命



2月15日《深圳特区报》刊发了记者对郑永年的专访



监制  蓝岸

策划  蓝岸 陈建中

记者 陈建中 严偲偲

统筹  刁瑜文

视频监制  徐雅乔

视频  孙钰胜 李剑文

海报设计 林安迪

编辑 严偲偲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刘一平

(作者:读特融媒实验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