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政协常委杨浩勃:加强公益慈善人才队伍建设
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2023-02-14 09:41
该文章被2个专题收录

13日,正在出席深圳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的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提案委副主任、致公党深圳市委会副主委杨浩勃认为,为推动深圳慈善事业从“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小慈善”向“大慈善”转型发展,深圳迫切需要培育一支德才兼备、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的公益慈善人才队伍,用公益方法论推动解决经济社会问题,为促进共同富裕贡献慈善力量。

深圳被誉为全国最具爱心和最慷慨城市,连续五届位列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前列,“十三五”期间年均捐赠额58.6亿元;人均捐赠额是全国平均额的4倍多。

然而,慈善组织的工作人员社会认同度低,公益慈善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划和通道不清晰,限制了人才的稳定性和专业水平的持续成长。公益慈善人才培育的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职业培训课程体系同质化严重,且存在时间短、内容分散、培训对象不精准、培训成果与就业、职业发展不衔接等问题,也缺乏职业教育及继续教育的政策指引和支撑。此外,公益慈善人才的跨界融合及社会属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杨浩勃在提案中建议,从三个方面加强公益慈善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促进公益慈善人才的教育培养“专业化”。鼓励和支持深圳市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开设慈善管理专业或副学士、微专业等特色项目,加快培养慈善事业发展急需的、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型人才,逐渐构建专本硕博联通的高精尖人才培养体制,为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同时依托深圳市高等院校成立深圳公益慈善学院和公益慈善研究所,系统搭建科学的慈善人才培养体系,从通识课程推广、核心课程建设、师资力量匹配、实习基地建设、教材教案研发、教学方式创新等多个方面为公益慈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此外,发展职业继续教育,加大对公益慈善人才培养项目的购买服务力度,鼓励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等与慈善行业组织合作,建立慈善人才培养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联合培养。

二是促进公益慈善人才的职业发展“体系化”。支持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等慈善行业组织,建立慈善专业人才服务平台,定期举办慈善专业人才交流活动,发布公益慈善专业人才发展报告。探索建立深圳市公益慈善人才认定标准、认定办法和评价体系,建立慈善专业人才分级分类激励机制,做到薪酬水平同责任、风险和贡献相适应。建立慈善从业人员诚信监管制度,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奖罚分明,引导树立良好的从业人员形象。支持慈善行业组织建立慈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建立慈善组织秘书长任职资格培训制度,探索建立深圳市公益慈善人才库,将公益慈善人才列入深圳紧缺人才目录,在积分制入户、子女入学、公租房申请等方面给予倾斜政策。

三是促进公益慈善人才的融合发展“社会化”。推动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慈善促进条例》,将公益慈善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纳入立法的重要内容,以法兴善,为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建立跨领域公益人才流动机制,倡导上市公司、金融、互联网、媒体等领域广泛吸纳公益慈善专业人才,鼓励企业设置CSR(企业社会责任)部门等专门工作岗位,鼓励公益慈善组织吸纳跨行业人才,推动跨行业融合创新。大力发展社区慈善,打造“五社”联动示范社区,在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过程中,不断吸收社区其他治理主体和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公益慈善,不断发展壮大基层公益慈善人才队伍,助力民生幸福标杆城市的建设。

(原标题《杨浩勃:加强公益慈善人才队伍建设》)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高原 三审 王越胜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