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再新建改建100个公园,中山为何持续发力公园建设?
中山+ 中山日报
2023-02-11 22:02

近年来,“公园城市”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新热词,大到对山川河流的生态治理,小到居民社区里的“口袋公园”,越来越多的公园走进群众生活。

2022年,中山完成新建、改建100个公园的任务,以古香林公园、秀丽湖公园为代表的一批公园向市民开放。2023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新建、改建各类公园100个的目标。

古香林公园航拍。记者 夏升权 摄

中山为何今年再建100个公园?其意义何在?不论是从“服务半径覆盖率”等硬指标看、从群众需求现实看,还是从与周边城市对比情况看,中山都需要加快公园的规划建设速度,从而更加公平公正分配社会资源,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

促进公共资源分配更公平公正

一座城市为什么要建公园?解答这个问题,不得不回归公园本身的属性。

《我们的国家公园》一书中这样写道:“成千上万心力交瘁生活在过度文明之中的人们开始发现:走进大山就是走进家园,大自然是一种必需品,山林公园与山林保护区的作用不仅仅是作为木材与灌溉河流的源泉,它还是生命的源泉。”

现代社会中,公园承载着这种为人们提供生态空间的特殊使命。时间长河奔涌向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城市,都面对较少的公园资源与较高人文生态需求之间的矛盾。

从社会价值与城市文明的层面看,公园的可获得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公共资源分配的公正与公平。

兴中道孙文公园一带。记者 明剑 摄

2022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城市人民宜居宜业的示范区”为三大定位之一。这一定位包括了提供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人尽其才的就业创业机会等内容,目的是把城市发展成果具化为人民美好体验。

前不久发布的《中国主要城市公园评估报告2022》提出,通过“公园分布均好度”和“人均公园保障度”指标呈现中国主要城市的公园空间分布和供给保障特征。评价指标从传统的“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数值评价”转向“空间评价”。

人们对于公园的向往,不再是简单地体味山水、观赏休憩,而是更丰富的功能、更便利的体验。任何一个城市,都需要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空间布局中,规划建设更加符合群众需要的城市公园,从而更好实现社会公平,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提升公园共享率和群众生活品质,正是中山在公园建设方面持续发力的出发点。

秀丽湖公园。记者 夏升权 摄

“硬指标”差距倒逼规划建设提速

车龙从公园门口排至百米开外甚至更远……每到节假日高峰时段,在紫马岭南门和儿童公园门口,常会见到这样的场景。

来自市城管和执法局园林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紫马岭公园入园人次约21万,其中,春节期间,入园人次约9.2万。2020年以来,2021年2月入园人次最高,约31万,春节期间入园人次约15万。可见高峰期间入园人流带来的压力。

“紫马岭公园每天最多接待5万人次,从近年统计情况看,高峰期超过3万人次的情况并不少。”市城管和执法局园林中心工作人员汤志伟介绍,入园扎堆的背后,一方面是紫马岭公园功能上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则是公园通达率的不足。部分镇街城区公园与大部分镇街距离较远,大家只能集中在周日赶来。同时也可以看出,中山市大型综合公园数量仍不足,分布仍需优化。假如市民家门口也有类似功能的公园,或者较为舒适的生态空间,那么人员分流后,也会减轻拥堵状况。

紫马岭公园玫瑰园。记者 缪晓剑 摄

在深圳,基本实现了市民出门500米可达社区公园。中山公园的实际情况究竟怎样?2021年8月,市自然资源局启动全市公园资源摸查工作,摸查中山市域内所有公园的数量、位置、规模、功能、品质等基本情况,经过近一个月的实地调研,摸清了全市公园底数。

据分析,中山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公园建设,持续建设公共绿色生态空间,努力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然而,与深圳、珠海等周边城市相比,中山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等指标仍存在差距。

从“硬指标”上看,中山需要加快规划和建设公园的速度。

中山市儿童公园。记者 文智诚 摄

城市竞争力提升时不我待

近年来,各大城市千帆竞发,通过公园城市建设,促进生态空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

今年1月,深圳市推出的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中提到,深圳现已建成各类公园1238个,初步建成“千园之城”。预计到2025年,将建成各类公园1350个以上。至2035年,建成各类公园1500个以上。

珠海同样在持续发力。截至2020年底,珠海市共建成各类公园就有733个。根据珠海市发布《珠海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20-2035年)》,到2035年,珠海将建设生态公园10处、综合公园63处、全市专类公园83处、社区公园1090处,口袋公园原则上每五分钟生活圈布局1处。

中山与珠海、深圳面积基本相当,相比之下,中山公园数量不足、服务半径覆盖率不高,短期和长期建设任务都相当艰巨。

根据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调研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2021年,全市共有各类公园383个。加上2022年新建的50个,目前全市共有公园433个。

如今,公园已成为城市生态环境“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加快公园城市建设,不仅可满足群众需求,也是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中山气象公园。记者 夏升权 摄

聚焦民生,花小钱办大事

日前,记者在南区良都社区儿童公园内采访中见到,一对母子午餐后步行过来游玩,在小巧的趣味拍照设施前自得其乐。2022年,中山市新建、改建100个公园,这是一批社区公园建成后,最常见到的和美画面。

去年建设100个公园,今年再建100个,是否会造成资金浪费?是否会挤占产业发展空间?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用‘绣花’功夫打造公园城市”,为公园建设定调。

“从规划层面,这些公园绝对不会占用我们宝贵的产业用地,而且以贴近市民的社区公园为主。”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规划编研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山在规划公园建设过程中,坚持“好快省廉”,力求花小钱办大事。从去年新建、改建的100个公园来看,社区公园79个、生态公园9个、主题公园3个、综合公园9个,社区公园占到近八成。相比大型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的建设,不但投入少,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让更多群众充分享受生态空间。目前,根据今年已上报的80多个公园项目来看,社区公园比例为80%左右。

翠亨国家湿地公园。记者 余兆宇 摄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乡建设科科长刘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部分社区公园建设项目都是通过盘活闲置地、改造街头边角地等方式“见缝插绿”,对现有社区运动场所、小游园等进行设施升级改造和绿化美化提升,既有效利用了空间,又提升了城市品质。原来脏乱差闲置地、被私自占用的土地被建成公园后,环境得到彻底提升。居民出门就能找到干净美丽的口袋公园,休闲锻炼娱乐都有了去处。

“公园对于城市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公共资源,对改善城市环境,促进人际交往,增强市民身体健康、展现城市形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广东省城市设计与更新专家、广州市公园协会专家程晓山表示,成为公园城市是每一个城市的理想。建设公园城市并不意味着搞大投资大建设,公园的类型和档次有很多,每个城市都应该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进行科学规划和建设,因地制宜,丰俭由人。小投资也能产生大效益,环境得到改善,人们安居乐业,城市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综合实力也会因此得到提升,这才是大效益。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公园数量是基础,有足够多的公园绿地,整个城市环境将变得更加美好舒适。同时,公园的合理分布是需要坚持的原则之一,尽可能满足人们就近的户外休闲娱乐和体育健身的需求。

【统筹】记者 隋胜伟

(原标题《今年再新建改建100个公园,中山为何持续发力公园建设?》)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克 三审 张必洋

(作者:中山日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