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区应急管理局先行示范打造“五分钟救援圈”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王超 文/图
2023-01-31 16:08
摘要

南山区应急管理局联合南山区消防部门、各街道,以实战为牵引,先行先试、创新打造社区多灾种应急管理站、布设“5分钟救援圈”,多次实现火情“救早灭小”。大幅提升了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国家应急体制机制改革以来,为适应“多灾种、大应急”需要,按照树立“联合、即时、协同、智能”应急管理新理念,南山区应急管理局联合南山区消防部门、各街道,以实战为牵引,先行先试、创新打造社区多灾种应急管理站、布设“5分钟救援圈”,多次实现火情“救早灭小”,大幅提升了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各站卓有成效的应急救援工作为南山区连续4年未发生火灾亡人事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压降辖区三项火灾事故指标(火灾起数、伤亡人数、财产损失)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构筑网格化管理体系,做群众身边的“守夜人”

传统火灾救援距离过远、通道狭窄,导致不能灵活迅速处理突发情况等问题日渐突出,无法第一时间快速响应赶到现场造成的重大损失成为困扰一线消防的重大难题。南山区打造65座应急管理站,以网格化快速应急救援体系构建“5分钟”消防救援圈。运作以来,应急管理站以“1分钟接警、5分钟到场处置”的快速响应成功缩短救援时间,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目标,并运用于台风、地质灾害等社会救助工作中。2022年,全南山区65座应急管理站累计12736人次出动1773次,出动消防车辆3400辆次,抢救和疏散被困群众162人。其中,扑救使用明火、电气线路故障等引发的火灾事故343起、查获违规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109起、协助破获治安案件3起;有毒有害生物清理、破拆房门、排水排涝、树木倒伏清障等其他社会救助1430起。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南山区应急管理站闻令而动、迅速响应,立即加入疫情防控队伍,在区统筹安排下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执行区防控指挥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工作部署要求,始终坚守一线岗位,65座应急管理站780名应急队员积极承担密接转运、分流安置、酒店站岗、数据核查、复工复核、卡口排查、宣传教育等疫情防控全链条工作。各站各队员面对突发疫情不惧危险、辛勤付出,向后期疫情防控常态化平稳过渡作出了先行尝试,成为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的重要抓手。

自主探索深化改革,推动“一专多能”转型升级

当前,“传统消防”“单一救援”已经不能满足我区多灾种综合应急救援任务的迫切形势需要,为此,南山区应急管理局按照创建先行示范区和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以“专兼结合、一专多能、一队多用”为原则,奋勇探索、大胆创新,将小型消防站逐步升级改造成为多灾种应急管理站,全面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和队伍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已打造4座危化品站、13座森防站、8座三防站,在森林、危化品、三防、地震等多灾种初期处置和救援能力方面配置了装备器材、并大力开展培训,有关经验做法先后被《中国改革报》《改革内参》等媒体刊登报道。在对全南山区65座应急管理站实施专业化改造的基础上,加快推进21座“2.0”版本新建应急管理站布点建设,加快实现从“传统消防”向“综合应急”、从“单一救援”向“多灾种救援”的转变,有效降低基层治理的制度性成本。

制度改革创新和示范引领,打造新时代“应急铁军”

一是全站队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工作”,坚持党建工作和应急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打造基层应急救援战斗堡垒和新时代“应急铁军”。通过创新“党建+”模式,联合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应急管理站、党员志愿者,成立联合党支部,引入国企管理优势,加强党建工作,“藏军于民、养军于企”,提升国防预备役队伍建设。二是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与大力推动下,南山区应急管理局与南山区发展改革部门多次协调推进、将“一专多能”应急管理站列入南山重点改革项目,征求各职能部门、街道及社会意见,结合队伍实际情况,形成《新时代南山区应急救援管理体制机制先行示范调研报告》,共创建了《南山区政府应急管理专职队伍管理办法》《关于探索打造南山区多灾种专业化应急管理站改革项目方案》《南山区先行示范应急管理站打造工作办法》等十余项管理制度,深化机制改革,为顶层制度设计提供指引。

编辑 李依林 二审 谭凤希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王超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