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创新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方式,全面提升初中地理教师跨学科主题研学实践活动设计能力,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近日组织开展了深圳市首届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研学实践专题培训活动。深圳市初中地理教研员、广东省初中地理学科教研基地负责人张静老师组织并主持了本次培训。
跨学科主题研学实践是初中地理新课标中的全新内容,是初中地理教师面对的一个全新课题。如何将跨学科主题研学实践落地落实,如何让跨学科主题研学实践助力“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是初中地理教研亟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为了帮助老师们理解什么是跨学科主题研学、跨学科主题研学具有什么特征、如何设计跨学科主题研学方案等内容,培训第一天,广州大学何亚琼博士和深圳市宝安区初中地理教研员邹金伟老师为老师们分别带来了题为《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研学设计理论与实践思考》和《基于乡土的主题实践活动课程整体设计——以“深圳湾城市建设与发展”为例》的专题讲座。两位老师深入浅出地为老师们解析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诠释了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立足点和关注点,阐述了活动支架设计和问题链设计的方法,并展示了典型的优秀案例。
理论学习后,如何让老师们更好地吸收消化和应用,则需要老师们走进自然。随后参训老师亲测大鹏西涌海岸,一路上,老师们在用脚步丈量海岸线的过程中感受山美海阔,在对海岸地貌的探讨中追寻自然奥秘,在欣赏沿途风光时发掘地理问题。
告别西涌海岸,老师们又奔赴深圳天文台。天文台郑建川博士为大家做了题为《观测利器——从肉眼到空间望远镜》的讲座。讲座结束后,张静老师带着大家讨论对讲座的理解和感想,老师们各抒己见。最后,张静老师强调:2022年版初中地理新课标新增了太空探索的内容,强调认识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价值,意在让学生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张静老师倡议,地理教师要对照课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天文学基础知识的科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开展相关地理实践。
随后的培训活动,大家又穿越大鹏东涌海岸,走进明清两代中国海防军事要塞——大鹏所城。七个培训小组分别选取东西涌海岸地貌、深圳天文台和大鹏所城为研学点展示了研学设计方案。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地理教研员、研学旅行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施美彬老师也亲自在线上全程参与了本次汇报活动,并对大家的汇报内容进行了专业而详尽的点评指导。施老师认为本次活动充分利用大鹏这个集自然、人文、生态、海洋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天然“大课本”,立足于新课标理念,通过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来贯彻新课改,切实地推进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落实,具有高度的前瞻性。
本次培训活动将室内与室外两个课堂充分结合,把教材与自然两种资源深度融汇,对新课程、新课标进行前瞻性思考和实质性探索,实现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深入交融,通过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性培养,助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更好落实,得到了参训老师的高度认可。
(原标题《地理教研“走出去”,深圳开展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研学实践专题培训》)
编辑 陈丽玲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刘一平